APP下载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标准化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17方萍萍王建宁周江玲上官美琴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9期
关键词:危重症科室发生率

方萍萍,王建宁,周江玲△,上官美琴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护理部;2.急诊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急诊室是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经过初期急救处理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常需转运到辅助科室进行检查或转入专科病房住院治疗,甚至转入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由于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需要生命支持手段,因此患者转运的难度大且风险高。成功转运对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多项研究表明,转运前沟通不到位是导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1-2]。2006年,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联合认证委员会指出,需要有标准的交流沟通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有效交接[3]。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沟通方式,已证实可有效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4]。2017年,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专家组提出了《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制定了“降阶梯预案、充分评估、优化分级、最佳路径、动态评估”为原则的分级转运方案,建立了转运分级标准、转运人员配备标准及转运装备配备标准等[5]。本研究探讨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标准化转运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化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8月本院急诊抢救室院内转运的2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9-10月急诊抢救室院内转运的2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2)因病情需要行传统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3)经医生评估后可以转运,且签署转运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已处于休克或濒死状态;(2)产生医疗纠纷。2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转运目的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转运方案,具体如下:(1)医生开具转科、手术、检查等转运医嘱;(2)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3)责任护士联系接收科室,告知患者病情、准备用物、大致到达时间;(4)责任护士准备转运设备/药品,做好患者转运准备;(5)护士根据经验评估患者病情,决定负责转运的医生和护士;(6)实施转运,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到达转运目的地,交接患者病情、药品等,协助患者过床。

1.2.2观察组

1.2.2.1转运方案的构建 (1)成立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方案构建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1名、护士长1名、医生2名、护士2名。(2)召开小组座谈会,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标准化转运方案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住院部多,电梯等候时间长,根据转运时间来分级不太合理;②转运医务人员资质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难以匹配;③日转运患者数量多,氧气瓶难以周转且较重,确定Ⅲ级患者采用1~2个氧气包进行转运。(3)根据制定的转运设备及药物标准,制作2个手提式转运物品箱,分别为Ⅰ级和Ⅱ级患者转运物品箱(含药物和小型设备)。(4)小组设计SBAR标准化转运交接单,根据转运交接单进行患者交接。急诊危重症患者标准化转运分级标准及转运人员、转运设备、转运药物标准见表2。

表2 转运分级标准及转运人员、转运设备、转运药物标准

续表2 转运分级标准及转运人员、转运设备、转运药物标准

1.2.2.2转运方案的实施 遵循标准化转运方案提出的原则实施转运,以因急性心肌梗死由120送入本院急诊抢救室的患者为例,心内科会诊需转入导管介入室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体转运流程如下:(1)医生开具转科、手术、检查等医嘱。患者主管医生与心内科导管介入室联系。(2)由主管医生充分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循环支持情况、呼吸支持情况及现存的临床主要问题,根据5项中的最高级别确定患者转运分级、转运医生、转运设备和转运药品,并告知患者主管护士。案例:本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可自主呼吸,微量泵持续泵入硝酸甘油,临床主要问题是急性心肌梗死。经评估,定为Ⅰ级转运患者,主管医生立即指定1名急诊工作3年及以上的医生参与转运,同时告知患者主管护士关于患者的转运级别。(3)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4)主管护士联系接收科室,告知患者病情,沟通需准备用物及到达时间。(5)主管护士填写SBAR标准化转运交接单,按照Ⅰ级转运标准准备转运设备和Ⅰ级转运物品箱。(6)转运前,主管护士准备好转运床,协助患者过床,并妥善固定好各类管道,安置好转运设备和Ⅰ级转运物品箱,通知同行转运医生。案例:本例患者的主管护士工作年限为2年,因此,报告护士长后指派1名工作年限为6年的护士负责转运。(7)实施转运,医生负责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障人工气道安全,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静脉滴注等情况。(8)到达科室后,护士按照SBAR标准化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9)转运后,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记录本上填写转运情况,包括是否发生不良事件、是否发生病情变化等,同时回顾整个转运过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1.2.3评价指标 (1)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非计划性拔管、供氧中断、输液外渗、设备电池不足、转运途中药物不足、仪器故障。(2)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发生率:病情变化包括意识改变、SpO2水平下降(下降幅度大于或等于5%,或下降至小于90%)、心律失常、心搏骤停。(3)转运时间:离开急诊至到达接受科室的时间。(4)交接班所需时间:转出科室护士与接收科室护士交接患者所需时间。(5)接受科室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对接收科室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

2 结 果

2.12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2组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意识改变6例,SpO2水平降低37例,心律失常1例,心脏骤停2例。观察组中,意识改变4例,SpO2水平降低13例,心脏骤停1例。2组意识改变、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SpO2水平降低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2组转运时间及交接时间比较 2组转运时间及交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转运时间及交接时间比较

2.42组接收科室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中接收科室满意度为92.7%,低于观察组中接收科室满意度的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 论

3.1标准化转运方案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稳定转运过程中的患者病情 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转运便捷性合理配置吸氧装置,Ⅰ、Ⅱ级病情较重患者配置氧气瓶,提供稳定氧流量,Ⅲ级病情较轻患者根据转运距离配置1~2个氧气包,供氧中断发生率仅为2.7%,而对照组为27.0%。标准化转运方案能够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SpO2水平下降的发生率,与刘容等[6]、岳磊于等[7]研究结果一致,考虑与合理配置氧气装置及转运时间缩短有关。提示建立标准化转运方案,提前预判患者供氧需求,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能够保障患者转运途中的有效供氧和持续供氧,降低供氧中断及SpO2水平下降的发生率。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输液外渗、设备电量不足、转运途中药物不足、仪器故障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1)对照组护士根据自身经验选择转运设备、药品及人员,“经验式”的评估有较强主观性,受护士工作经验及能力影响,会存在预判不足等情况。已有研究表明,转运过程设备和药物携带不充分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8-9]。而标准化转运方案是在专家循证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的,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后,即使是新入职护士都能够根据标准明确转运所需物品,可避免转运设备和药物准备不充分的情况。(2)经验丰富的护士在患者病情观察及突发事件处理上优于年经护士。有研究认为,经验丰富的转运人员,无论患者病情是否严重、设备是否充分及转运是否紧急,仍可积极应付处理不良事件的发生[10]。本研究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配备不同工作年限和掌握相应急救技能的护士,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转运病情危重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通过SBAR标准化转运交接单,急诊护士在转运患者前能够快速而充分地了解患者意识及用氧、管道等情况,以及现存的主要护理问题,能够很大限度地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输液外渗等情况。有研究显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控制不良事件发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1-12]。因此,基于患者病情、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分级转运方案,能保障转运工作有效运行及患者安全。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意识改变、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这可能受样本量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影响。

3.2标准化转运方案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观察组转运时间及交接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顾志娥等[13]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1)转运过程中,成员合理分工、不良事件发生率低都可能是观察组转运时间缩短的原因;(2)接收科室护士预览SBAR标准化转运交接单,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主要问题及治疗、静脉滴注等完整信息[14],可避免一一询问急诊科护士,同时还可避免遗漏内容。因此,采用标准化转运方案可明显提高急诊科护士及接收科室护士工作效率。

3.3标准化转运方案可提高接受科室护士满意度 在传统的转运及交接流程中,因转运时间过长、不良事件及患者皮肤问题可能会出现急诊科与接收科室不愉快沟通的现象。采用标准化转运方案后,接收科室护士对急诊科转运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本研究中的交接单仍采用手工填写模式,未来拟将SBAR交接单嵌入护理信息系统,接收科室护士能提前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可省去急诊科护士在转运前的电话沟通环节,进一步提高急诊患者的转运效率。

综上所述,标准化转运方案能够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和交接时间,提高接收科室满意度。通过标准转运流程和交接流程的建立,分级转运病情危重患者,实现了科学合理、有计划的转运。利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可确保患者信息完整、无误地传递,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转运风险,可使危重症患者获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更好的救治。

猜你喜欢

危重症科室发生率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