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22-05-17林建娜
林建娜
深圳市坪山区坪山中心小学 广东 深圳 518118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试图在改革中寻找突破﹑创新和活力。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信息社会生存能力的学科,更注重基于网络资源的新型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教学改革方法。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于本校以及本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发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三个方面具有普遍性特点:
一是在教学方式上,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大多采用电子课堂和广播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电子课堂教师电脑终端向学生进行教学演示,学生在任务控制下进行演示操作。可供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源仅起一种作用,并没有高度整合。其次,在教学环境方面,大部分小学已经具备课堂教学的计算机数量基本达到1︰1,其他硬件配置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从学生情况来看,目前学生家庭情况较为复杂,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学生个体知识技能水平差异较大﹑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现有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
一是教师采用电子教室进行全员扩散教学,人为控制学生学习节奏,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根据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学生对同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完成课堂作业效率很低。其次,在没有幻灯片放映设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操控学生屏幕来传递知识和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80%~90%的班级学生在换屏时会注意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1]。此外,屏幕播放会打断学生练习的连续性,占用学生自主探索和练习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缺乏学习辅助资源
教具多为静态形式,如文字﹑图片等。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关注操作技巧文字,学习辅助功能仅用作教学技巧和补充。对于个体差异较大的小学生来说,现有的学习辅助工具并不适合所有人。
2.3 缺乏明确及时的评价意见
在传统的课堂电子传输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教学示范上,在评估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时,多数情况下对主观方式的判断较为模糊;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只能就一般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个人缺乏清晰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并没有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定位示意图,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定位,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图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
3.1 课前云课堂建构学习阶段
3.1.1 教学资源制作。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需要在相应的在线教学平台上创建和推送教学资源,本文教学基于智慧云课堂进而可以向学生充分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可以对于学习资源开展充分的利用,包括小学各个年级的计算机课程视频和PPT,让学生在课前独立学习。
3.1.2 教学资源应用。教师在完成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制作后,要明确在教学环节应该使用智慧云教学平台的哪些功能,选择要讲授的课程和班级,点击链接添加班级活动和添加教材。还可以设置课程先决条件,添加作业﹑测试﹑测验﹑讨论﹑测验﹑投票和其他链接。
3.1.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打开智慧云课堂,进入课堂课程,可以反复查看教师教学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对课程知识的反复学习,纠正考试中的错误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也应发挥领导作用。教师必须提供学习资源并回答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查看学习数据,学生不会随便忽视准备工作。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自学效果形成一个开放的循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加载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并反馈,教师接受反馈后制定新计划并提交。
3.2 课中项目教学阶段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面授环节是课堂面授环节,是教学设计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线下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需要教师细心﹑勤奋,因为实时教学遇到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师需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的细致﹑每个动作,每个操作,每个短语。课堂项目的教学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3.2.1 导入项目。在基于项目教学的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授课中,需要强调学生必须处于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许多内容都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老师们已经将教学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融入课前自主学习中,让学生积极构建和掌握。线下课时,项目导入应将这些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并使用视频或图像进行展示。请学生回答本项目场景中用到了理论知识中的哪些知识点,需要哪些技能和知识来解决,并尝试提出方案。
3.2.2 课堂讲解。线下课堂面对面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前不再复习教材或视频中的知识内容。考虑到学生自学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弱的差异,需要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类分析[2]。教师应在智慧云课堂中解释学生测试答案中错误最多的问题或问题最多的课程软件,还可以让学生在现场进一步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内化并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在课堂讲解中,教师要暂时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在听力和反馈中积累知识,注意口语和肢体语言,在操作的同时进行实物教学,并进行示范。
3.2.3 项目运营。教师指导学生组内项目的分工,进行定向﹑启发和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项目实施过程,完成操作,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重要的是将项目详细分解,并为小组中的每个人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成项目的过程,并能合理分配时间,以免重复操作,浪费课堂上宝贵的学习时间。
3.2.4 查看成就。学生完成任务后,将项目成果上传至教学平台或在课堂展示。如果是办公软件制作的作品,比如Word产品手册﹑演示设计原理等,可以加载平台,用文字说明你的独特性和设计思路。如果是涉及计算机硬件的集群操作,比如搭建小型网络,团队会选择一个人来演示这个过程。
3.3 课后复习提升阶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和经验[3]。正如维果茨基所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加工和转化。因此,课前学习﹑课堂讲授﹑项目完成并不意味着本课程知识内容的结束,而是下一课正式内容知识增长的开始。
在智慧云课堂教师空间中,教师可以添加教材﹑作业﹑测验﹑小测验等活动。教师可继续处理本课重点难点内容并上传至平台。是时候开启云端课堂,在我的学习界面打开老师上传的教材进行复习,完成任务,巩固本课所学知识,通过考试验证自己的掌握情况,真正做到内化当然是知识。比如让学生提前考虑这门课和上次有什么联系,这门课的哪些知识点会在下一课中用到,哪些知识点和技能点会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大局观和知识联系应用的好方法,也是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所要求的。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根据具体的地域特点,在技术层面进行适当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作用。在交流的优势下,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与以往课堂的流媒体教学相比,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4]。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率提高。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在线学习资源已经取代了教师知识分析和操作演示。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及早发现问题,组织相应的课堂,从这一点上就体现出教师单位时间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明显高于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时,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效率也会相应提高。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传统电子广播教学难以兼顾课堂教学解释个别学生的差异。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由于学习资源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本节奏学习,教师可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