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石油工程设备维修的新趋势和新思路
2022-05-17刘晨
刘晨
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研发中心 天津 300452
引言
要保证石油企业日常运行,其基本前提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该项内容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为此,做好相关设备的检修﹑日常维护是维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石油企业发展速度的有效途径。此外,设备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还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法,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1 石油工程设备的维修特点分析
与其他设备相比,石油设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专业要求较高。石油工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新材料﹑新技术,带动了相应的维修技术也要与时俱进[1]。传统企业发展中,生产设备大部分都是常规机械设备,而石油设备中融合了各种电子技术﹑高端计算机技术,但是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此各项技术必须及时进行完善。如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仍需进一步优化。
图1 化工设备维修现场图
结合上述分析可发现,各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带动了石油设备行业的进步。当下,诸多设备维修工作已经朝着高端化方向发展,逐步脱离了传统简单的机械维修,石油设备的维修处理已经逐步走在了变革的前沿领域,也只有这种发展模式才能满足新时期行业发展的要求。
2 石油工程设备维修工作的制约因素分析
石油工程设备较为理想的状态便是能耗低﹑效率高﹑性能指标稳定。在实际运行中,设备维修难度也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具体维修工作的制约因素需要从下述几方面进行考虑。
2.1 石油工程设备的系统管理不足
石油企业在发展中,一般仅考虑设备高效运转情况下的产量,并未考虑设备维护修理等方面的影响。但某一石油工程设备发生故障,如果未及时进行维修处理,或采取有效措施,极易导致故障扩大化,进而造成更为严重的问题。这一局面不但会降低企业生产效率,严重情况下还会对操作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从各种报道中可发现上述情况频发,其原因便是石油企业对设备的系统化管理不足,设备故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是由于维修方责任意识差,并未认识到维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体制缺失,维修工作不够系统化,相关人员并未考虑维修的规范性。经常出现操作方﹑维修方相互指责的情况,导致设备故障频频出现,从而降低了施工进度,严重时还会对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2.2 设备操作不规范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结合当下石油行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并未具有专业化的维修人员﹑操作人员,甚至管理体系也有诸多缺陷。企业雇佣维修人员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无法达到预期要求,有时甚至还会导致设备的二次故障[2]。诸多企业在维修人员招聘期间,仅考虑了高素质人才的用人成本高,并未从综合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员工专业素养差,必然会发生不当操作,这一情况极易增加设备磨损程度﹑能量消耗程度。此外,部分企业从追求产量的角度出发,可能让设备长期连续运转,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极易缩短使用寿命。
2.3 工程设备维修成本偏高
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各行业中逐步引入了新型设备,石油企业也是如此。在企业发展中,设备科技含量高﹑维修成本也随之增加,对企业发展而言压力较大。这一情况下,企业必须将维修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必然无法满足企业长期发展要求。设备维修成本要充分融合企业管理要求。在进行成本缩减时,必须考虑企业的正常运转,这是基本前提。设备构造初期,其优势特点﹑性能指标等都会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也会对后续维修成本﹑维修难度等产生影响。因此,在推出新设备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工程设备品质方面的考虑,以期为后续管理和维修奠定基础。此外,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步融入设备的生产和研发环节。在控制设备维修和改造成本期间,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发展模式的新要求。企业可能会逐步意识到现代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应紧跟时代潮流引入高素质人才﹑高科技设备,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结合当下形势分析,大部分企业并未理解其中的关系和影响,仅从单纯的经济效益出发,忽视了工程设备的维修成本﹑维修机构要求等。
针对上述矛盾问题,可深入分析,将其理解为设备维护和生产之间的矛盾。企业发展宗旨便是创造经济效益,而产品产量﹑产出率等都是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同时企业对设备维护﹑设备检修的认识度不足,仅从短期效益出发,超负荷使用设备,必然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极易导致设备故障﹑设备突然停转等情况,轻则导致产量下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泄漏﹑爆炸等事故,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更会导致人员伤亡。上述问题反映了企业设备日常维修与连续生产之间的核心矛盾。
2.4 设备维护人员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石化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等都得到了更新换代,但是不可否认其中的第一生产要素仍然是“人员”。实际上企业大部分基层作业人员存在专业性差﹑操作能力薄弱的问题[3]。这是传统管理模式留下的弊端,即设备操作﹑设备维修人员都未经过专业机构培训,大部分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言传身教。大部分基层人员并不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特点,虽然有操作规程,但是大部分仍然凭借经验进行操作,受控性较差。这种情况极易导致操作不当引发设备受损问题,极易导致企业经济损失。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升,诸多高科技设备逐渐投入生产,新型设备具有能耗低﹑性能好的特点,可达到“零泄漏”目标。上述要求更贴合新时期产业整改要求,企业方面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管理。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缺乏新设备的维修经验﹑维修技术,导致设备维修方法都是借鉴过去相似项目,这种维修状态很难满足规范要求,经常会发生二次返修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设备受损,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新时期,国企员工的数量日益锐减,老员工退休,基层人员数量降低,经常会发生检查不到位﹑维修维护不完善的情况,增加了设备受损概率,严重时还会受到负面影响。
3 石油工程设备维修工作的新趋势和新思路
3.1 加强石油工程设备的系统化管理
3.1.1 工程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检修人员的工作需要分时段进行,保证定期检测和维护[4]。一般设备运行前需要检修一次,保证无故障之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降低故障扩大等导致的危害,必要时还应对安全隐患操作方进行核查,保证其人身安全。设备投入运行后,还要针对运行设备进行维护管理,为设备的长期运转提供保障。设备管理方作业人员应及时组织大型设备检修,避免维修人员疏忽等导致的设备老化问题。同时,相关人员必须保证承担相应的责任,保证监管工作的落实。设备的小故障问题,可由员工自主决定维修方法,对于大型设备,则要及时进行上报,由管理人员共同商议后方可做出决策,避免擅自做主等带来的危害。
为了保证日常工程设备检修的有序化,相关人员必须建立专业化的维护团队。设备种类不同,需要配置不同专业的检修人员,保证及时完成设备检查﹑设备维修处理。上述有针对性的检修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是确保所有设备都能经过定期检修的保障,还是利于后续责任分配﹑责任落实的必要措施。
3.1.2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制。石油企业运转期间,工程设备维修是关键部分,相关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支撑。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方可有效改善传统管理体系的不足,从而实现企业的差别化﹑等级化管理,达到上行下效的目标[5]。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体系,对不同管理机构采取差别化的管理措施,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团队,从而实现对员工的统一化管理,带动设备管理体制的全面发展。
3.2 合理使用石油工程设备
3.2.1 加强工作人员的操作培训。石油企业必须加强员工操作能力的关注度,这对设备后续能否正常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方面会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起到保障性作用。另一方面,可降低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受损。石油企业需定期开展专项活动,建立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这一方法不但可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还可带动员工及时进行全面交流和沟通,利于相关人员及时了解自身不足。培训活动应保证多元化特点,必要时也可采用随机抽查指导的方式。总之,应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为首要目标,保证石油工程设备的维修工作顺利完成。
3.2.2 引入专业化的设备操作人员。当代石油工程设备已经逐步引入了新技术,如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传统操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要求,为此,相关人员也要及时吸收专业的设备操作人才。此外,在职人员的操作能力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方可保证操作流程的规范效果,避免操作不当等导致的危害[6]。
3.3 合理进行石油工程设备的维修成本规划
在进行设备维修成本规划时,需要考虑各方因素的综合效果,企业方面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划分标准,在保证基本利益的范围内,要及时进行设备更新﹑设备改造处理。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方可进行设备成本方面的缩减。需引起重视的是不能以降低设备性能为代价达到上述目标,否则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将会渐行渐远。
3.4 平衡设备维修和企业生产
在设备维修和企业生产中,各个部门可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专业部门,由专业的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及时进行设备维护﹑设备生产的评估,包括隐患条件﹑安全风险等,针对巨大问题必须及时停产。综合部门的管理人员要结合产品市场前景等进行分析,合理调整设备的操作负荷,并制定满足市场发展的维修﹑检测计划,保证设备完好的基础上达到经济效益的增长。
4 结束语
综上,石油工程设备维修作业是整个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限制石油工程项目维修发展的因素较多,如石油工程项目的系统管理﹑设备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导致使用寿命下降。为了带动石油工程设备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人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如设备系统管理﹑设备使用要求﹑石油工程设备维修成本等,以期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