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 后:我们攒的不是钱,是生活态度

2022-05-17三秋树

中外文摘 2022年7期
关键词:月光族李莉消费

□ 三秋树

“月光族”攒到“第一笔10 万元”

25岁的李莉在上海工作3年,年纪一直在增加,但存款没有多少。在没有意识到攒钱重要性之前,她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1000 元的面包机、800 多元的洗脸仪、七八瓶“神仙水”、500 多元的烤箱……事实上,这些东西利用率并不高,也不一定适用,在她的印象中,面包机使用次数还不到10 次。但当时被消费主义灌输得太厉害,花钱如流水,就喜欢及时行乐。

直到有一天,李莉和一个同龄的同事聊天时,发现对方入职两年已经攒了15 万元,新一年的目标是再存5 万元。突如其来的羡慕和震惊让她清醒:同样的单位,差不多的收入,攒钱与挥霍的差距就是如此天差地别。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李莉意识到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并非工作和能力的差距,仅仅是消费观念的区别,就足以拉开很大一段距离。表面过得开心的她,花了那么多钱其实并没有提升多少生活质量。

这次聊天,是她从“月光族”到攒钱一族的转折点。李莉开始下定决心攒钱,按部就班地分类攒钱。超过1000 元的资金放在定期理财中,再投一些进基金里,她是基金“小白”,所以做好了长期准备。此外,还会准备一张银行卡,作为应急基金,每个月适当地放几百元进去。在她看来,很多事情都很难确定,工作可能会失去,恋人可能会离开,但存钱带来的安全感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一年的攒钱生活中,李莉能感受到自己的明显变化:没有存款的时候,她都不敢辞职和换房子;而有了积蓄之后,人没那么浮躁了,开始享受生活中不因金钱躁动的感觉,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相比之前消费带来的短暂快乐,现在的她,不被物欲捆绑折磨,内心更加自由。

“我能确定掌握的是银行账户里的余额,虽然不多但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并且不会背叛我。”于李莉而言,攒钱带来的不仅是理性消费的生活方式,还有自己对人生的掌控权。

如今,李莉已经攒到了人生第一笔10 万元,这对她来说意义非凡。这10 万元并非轻而易举得到,耗时近两年,从消费降级到极简主义,再到每个月的消费挑战,她一点点地试探自己的消费欲望,一点点地构筑自己理想的生活。

我攒的是作为独立女性的资本

和人们平时对年轻人的印象一样,杭漂刘圆圆也曾大手大脚过。上大学时,一个月5000 元她都不够花。她这样的消费习惯延续到工作的第三个月,前两个月都是入不敷出。促使她改变的,是看到身边很多人的爱情与婚姻因财产问题变得面目全非。刘圆圆觉得应该给自己准备一份婚前财产。她现在的状况是,有男朋友,不想早婚早育,想要在结婚之前自己买套房,做独立女性。

对刘圆圆来说,攒钱是件辛苦与快乐并存的事情。为了给自己有攒钱的基础,她必须要先挣钱。于是,她疯狂加班出差,挣加班费。公司的制度是工作日加班算1.5 倍工资,周末加班算2 倍工资或者调休。

除了努力挣钱,刘圆圆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精打细算,甚至有点“抠门”的人。以前的她认为,店越贵菜越好吃,点的菜越多拍照越好看、发朋友圈越有面子。现在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她从喜新厌旧变得购物欲很低。她学会了自己做饭,做自己想吃的菜,不再去点外卖,把自己做的饭带到公司,省下来的餐补就当是加薪了。旧衣服也不会扔掉,毕竟时尚是个轮回,10 年过后旧衣服又变成新潮的了。除此之外,和很多打工人一样,在公司比赛赢来的奖品,她如果不需要就会在二手平台转手卖掉,让大家各取所需,这种非工资收入也是她攒钱的主要来源。

令刘圆圆开心的是,久而久之,她习惯了这样的消费方式,并成功影响了周围的朋友。买东西前,先等等,在购物车上放一段时间,如果后来忘记买了,证明这些东西不是必需品,没必要买。使用频率是衡量物品物有所值的最真实的标准,学会物尽其用,也不要指望买了某个东西就可以过上某种生活。

为自己攒一份婚前财产,攒一份对抗情感风险的底气,这是当下很多90 后女性的理智与情感。她们相信爱情与婚姻,但也理性地不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和捆绑在婚姻上。

攒钱是我的人生态度

95 后李健在北京的互联网大厂工作,周围的同事自身能力和家庭实力都不错,有很多活在“小红书”里的“白富美”,“月光族”也很多,打卡网红地、买奢侈品、做整形……他们过得很时尚,导致李健有一阵经常怀疑自己这样生活是不是太“灰头土脸”了。

他背着价值50 元不到的包,身在互联网大厂却依然用不超过2000 元的手机,而且在生活上,他也是无比抠门。为此,单位很多同事暗地里叫他做“李葛朗台”,还有人背后议论:“这样的男人,将来估计连媳妇都娶不到。”

直到有一次,单位一个同事为他患癌的母亲发起“水滴筹”,大家纷纷捐款之余,也无比震惊于这个同事的财务状况:每个月5万多元的收入,却无车无房,且信用卡、花呗拆东墙补西墙。到了母亲生病时,作为高收入精英,他真的连1 万元都掏不出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现在流的眼泪,都是当初肆意挥霍时脑子里进的水。”

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发生。而李健也因此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节约与攒钱并不可耻。消费的开心,是物质欲望得到了暂时满足而开心。但是一旦满足了,就会有新的物质欲望产生,看到别人消费了或者心血来潮又会进入新一次的追逐,做一直被收割的韭菜是一件非常悲催的事情。攒钱就是结结实实地添砖加瓦,虽然少,但一元一角都是自己构筑的未来和底气。

90 后女孩余元通过近3 年的实践,实现了“零消费”生活方式。走进余元和男友在北京租住的房间,几件简单家具一目了然,空间不大却显得格外宽敞。拉开她和男友的衣柜,衣物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其中大多数都是从二手市集淘来的。

对余元来说,这样的极简生活在3 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余元曾像绝大多数爱美的女孩一样,喜欢疯狂网购,在此前居住的15平方米出租屋里塞了上百件衣服,来个人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然而,堆积如山的衣物不仅挤占空间,还浪费时间精力,她“每天早上光选衣服穿就要花上十几分钟”。

在养成理性消费和使用二手物品的习惯后,余元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取舍,也更加专注,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要什么。”

“四二一”时代,尽孝要有经济基础

当然,90 后也不再年轻,步入而立之年的他们,也正在经历或目睹亲人的“养老养病压力”。攒钱,于他们而言就是祖辈父辈健康的堤坝。

95 后吴珊珊自己做的财务表格,让人叹为观止——每一分、每一角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虽然月薪只有4500 元,可是,她的账上余额已经达到8 万多元。表格中最醒目的,是她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父母都买了重大疾病保险。吴珊珊曾亲眼看见室友因为爸爸患上癌症后,全家卖房,室友甚至不得不借网贷给爸爸治病的惨痛经历。“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更多时候,尽孝是需要经济基础的。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正因为看到了室友的经历,从前花钱如流水,甚至还要啃老的吴珊珊居安思危,开始攒钱。她说:“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绝对宠爱中长大的,要星星不给月亮的那种。如今,我长大了,他们也老了。我不希望他们生病,可是,我希望有一天,他们真的生病了,我可以让他们病得起。”

没有哪一代人像85 后、90 后这样,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赡养压力,四二一,甚至是八二一结构的家庭模式,是这一代人的快乐,也是这一代人的压力。他们儿时承受的百般呵护宠爱,如今已经都是责任与反哺。他们在长大,亲人也在变老。何以护他们周全?金钱,是基石,是屏障。恰如《羊皮卷》里说的:一定要好好赚钱,人这一生,需要用钱捍卫尊严的时刻太多了。

90后,“基因突变”的一代

笔者在“豆瓣”上围观了一个“丧心病狂攒钱小组”,组里的话题和它的名字一样,十分硬核。迄今为止,共有57 万多人参与进来,他们亲切地互称“存钱罐”,分享攒钱的经历,他们互相激励互相监督,致力于一起变成有存款、有安全感的人。总的来说,这些人的话题就是围绕着:攒钱,极致地攒钱! 组里有各式各样的“打卡挑战”,比如某个成员晒自己7 月的省钱账单:在上海,除掉房租居然只花费了540 元! 有人克制不了买买买的冲动,就在组里发各种“拔草求骂醒”的帖子。有个组员在30 岁生日时,想买只香奈儿包包作为送自己的礼物,发帖求骂醒后被众多组员集体泼冷水,于是最后买了一款只需20 块的小包,成功“拔草”……

告别“精致穷”,进入佛系花钱与极致攒钱的生活模式,是这届90 后中许多人的当下选择。他们以抱团的方式,督促自己不被消费主义洗脑,成为极简生活的践行者。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并非传统印象里的“穷人”,相反,对于这一代年轻人来说,精致而高水平的生活触手可及。可挣钱越来越多的他们,正在告别“月光族”的消费陷阱,走向“月月有余钱”的消费降级圈子,在争取财富自由的同时,也在争取着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

而这一点,也是90 后与70 后、80 后相比较为明显的差别。有心理学家称:他们是“基因突变”的一代。他们在相当优渥的经济环境下长大,他们的行为指导思想注定有别于上一代人以果腹为重的观念,而更倾向于寻求意义。

上海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陈默经过深入全国8000 多个家庭案例研究后发现了一个现象,实际上90 后风格的跨越式突变是从1993 年开始的,准确地说,今天我们说的与众不同的“后浪”90 后,指的是1993 年之后出生的孩子。1993 年在中国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使用了44 年的粮票被取消了,这意味着从普遍范围来说我们吃饭不用愁了。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人对人的需求、家长对孩子的需求、社会对人的需求、人对社会的需求就完全不同了。

作为“基因突变”的一代,90 后在整体相对宽裕的社会环境中长大,也亲眼看见了上一代人沦为“消费奴隶”的种种社会现象:琳琅满目的购物中心、目不暇接的促销活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接踵而至的网红示范,更有与消费品密切挂钩的公共话题、社会地位、他人评价,让普通人几乎无法抵御消费主义的异化,心甘情愿地在“消费神教”面前俯首屈膝,供奉上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点收入,同时深陷裸贷、信用危机、欲望奴隶……所谓物极必反,过度的消费之后就是如今的“极简主义”正在走上社会舞台。成为社会中坚的90 后人群更早地意识到,消费的开心是建立起来空心的沙子城堡,看起来风光,其实一吹即散。而他们攒钱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一场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变革。

就像一个90 后人所说:真正的富有,是非常放松、安静与自信的,并没有刻意地雕琢自己的生活或形象,是不做任何有形与无形的奴隶。我们这一代,正走在真正返璞归真的路上。

猜你喜欢

月光族李莉消费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李莉作品(一)
李莉作品(二)
国内消费
来,收下这份《月光族自救指南》
Non-Markovianity Measure Based on Brukner–Zeilinger Invariant Information for Unital Quantum Dynamical Maps∗
新消费ABC
“月光族”的未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