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环境治理经验对我国环境治理的启示

2022-05-17孙敏张东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补偿手段

孙敏 张东敏

摘   要:如今,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日益上升为全球性论题,如何利用环境治理政策高效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目前很多国家在环境治理领域已取得了大量成就,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与欠缺。为此,通过探讨我国环境治理现状,总结国外环境治理经验,为我国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提出新思路。研究发现,很多国家形成了以政府行政直接管理为主、以市场经济管理手段为辅,并鼓励企业和公民自发行为的环境治理政策。我国应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政策体系,积极利用环境经济手段,重视利益多元主体参与,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

关键字: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1-0156-03

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步。此后,我国的环境治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政府行政治理環境阶段、政府与市场结合治理环境阶段和多元化治理环境阶段。但目前我国仍存在着环境治理不到位、环境政策不完善等相关问题。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早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起草了相关环境保护法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治理政策。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环境治理政策,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一、我国环境治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比如,《202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135个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超标,70.7%地下水水质呈较差状态,15.5%呈极差状态。《2020地球生命力报告》表明,我国是全世界丧失生物多样性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20年环境绩效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空气质量整体上在世界上位居第137位,处于世界国家中等靠后的位置,其中空气质量的三个评估指标:固体燃料对家庭空气的污染、环境颗粒物污染、臭氧,分别位居第103位、147位、169位,仍处于较为靠后的位置。

究其主要原因,这与我国的国情以及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密不可分。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另一方面,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制不完善,执行监管不到位,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政策的制度化进程相对较为缓慢,公众对环保政策的参与度不够。

二、国外环境治理经验

国外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早于我国,其环境治理经验丰富。我国应积极学习国外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循序渐进地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形成了以政府行政直接管理为主、以市场经济管理手段为辅,并鼓励企业和公民自发行为的一个混合形式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当然,各国在应对环境治理问题上也各有侧重,但是总体上表现出来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法治化的环境治理机制

任何政策措施均以制度为准绳,因此环境治理需要尽可能实现相对完备的环境立法体系。在过去几十年中,一些国家逐步制定了较为充分且广泛的环境治理机制。例如,1887年,美国政府为了限制工业污水对河川的排污,规定了工业废水质量与河川流速之间的稀释作用比;1998年瑞典颁布《瑞典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了十六项环境质量目标,2001年又提出更高效的能源使用和运输行动等三项战略行动纲领,使瑞典各行各业均有法可依。除此之外,西方各国均对工业排出的废水、废气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环境标准,并强迫公司进行遵守。有些发达国家除规定了强制性的环境标准之外,还建立了指导性规范,如目前流行的环保标识规范。

(二)环境经济刺激

环境经济刺激制度是在环境保护领域,利用经济杠杆对人们的环境行为进行调控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经济激励手段主要包括三类:财政援助、税收手段和信贷手段。财政援助是一种积极的干预手段。例如,1974年美国《大气净化法》规定要为相关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和财政援助。随后,英国也对公共污水处理厂等建设项目予以了补助。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税收手段。税收主要用于资助环保体系运行、环保科学研究和发展,以及政府对私人环境治理投资的补助性贷款。1904年德国鲁尔重工业园率先推行了污染收取管理制度,并在1967年颁布了全世界第一部收取污染费的法令——《向水源排出污染物征收税法》。1985年法国开始对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进行了收费工作。瑞典是世界上最先提出绿色税收概念的国家之一,1989年便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税收手段来鼓励人们使用清洁能源。除此之外,各国还采用了信贷手段。这种手段可以减轻政府在财政援助中的重负,同时又可以鼓励单位或个人积极进行环境治理。比如,日本政府从1970年就开始实行优惠信贷。

(三)健全的环境监督体系

环境政策的实行需要有严格的执行力作为保障,因此,除了需要政府作为环境政策的制定者以及执法者,还需要人民群众对于政策的监督与反馈。1980年美国颁布了相关法律,做出了企业报告环境信息的规定,明确了公众的知情权,建立了环境信息对公众公开的法律制度。瑞典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环境政策,达到环境质量目标,在2002年成立了环境目标委员会,负责监督环境政策的实施以及评估环境经济手段的效果,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协调政府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政策以及实现环境目标提供了严格的执行力保障。2018年欧盟正式生效的国家能源和气候计划(NECPs)指出,有效的公众参与和区域合作对制订和实施这些计划具有重要意义[8]。

三、对我国环境治理的启示

鉴于当前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不足以及国外环境治理的现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在发挥法制建设作用的同时,也要积极调动市场调控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科学的手段以及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应采取的基本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5D6F4EC6-F3DA-457C-BB98-97EE264847E2

(一)建立健全环境政策体系

一个透明、权责明晰的环境治理机制的建立是促进环境治理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众多国家目前已建立了具有灵活性、可操作性和透明性的综合环境治理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是不完备的。因此,首先应该建立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其次,要从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出发,注意环境政策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最终让生态环境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科学的环境治理体系标准[12]。

(二)积极利用环境经济手段

健全的环境经济激励政策,不但可以明确单位和消费者的经济责任,同时也可以合理降低政府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度,减轻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财政和技术压力。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经济手段还存在不足。在财政援助方面,我国的规定多是原则性的,可操作性不强,银行资金投入不足。在税收手段方面,我国环境保护税种较少,税收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税法执法不严。在信贷手段方面,最重要的是长期贷款和贴息贷款,而我国主要采用的是低息和无息贷款,贷款时间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保产业的发展。所以,我国要尽快完善环境税、排污收费政策、环保投入政策和信贷等环境经济政策,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协调各项环境经济政策。除此之外,面对众多中小企业,我国虽然难以像西方国家一样连续准确地检测排污量,遵守复杂的环境标准、申报、许可证等制度,但是可以考虑采取直接从原材料采购或销售等环节中缴纳污染税费,或按照治理状况酌情退税的方式操作,这样操作相对简单,管理费用也低廉。

(三)重视多元利益主体参与

公众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公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动,可以大大减轻治理环境的压力,因此,各国均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我国公众环境参与的演变历程实现了从“运动化”迈上常态化、从边缘化迈向主体式、从形式型转变为实质性,但目前仍存在环境信息不对称、公众参与能力不足和效率不高等困境。国家和政府要继续拓宽公众环境参与的制度平台,完善公众意见接纳和反馈机制,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环境治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依法参与环境监督、决策和诉讼。

(四)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生态补偿工作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补偿模式、范围、方式上仍存在一定问题。目前,补偿模式上多以政府为主导的纵向补偿为主;补偿范围主要集中在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生态补偿标准存在“一刀切”现象,未考虑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生态补偿方式大多数以“输血型”为主,除了政府给予的补贴外,缺乏新的长期稳定收入来源。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应推进多元化补偿,寻求生态补偿国际资金和技术新渠道,考虑补偿的差异性和动态性,探索不同阶段的补偿标准和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生态补偿基金、生态补偿税费、生态配额交易、生态标签制度、碳汇交易市场等途径,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应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符合准入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产业,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程天金,杜   ,李宏涛.美国环境治理演进及特征对我国“十三五”及后期环境治理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6,(23).

[2]   丁瑋.美国环境政策法评介[J].北方环境,2003,(3):16-19.

[3]   谷放.国外环境治理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时代经贸,2016,(13):39-41.

[4]   刘亦文.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工具的认知迭代与中国实践[J].湖湘论坛,2019,(5).

[5]   陆小成,毛劲歌.德国鲁尔区经验对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15,(6).

[6]   乔治·恩德利.中国和欧盟环境法的比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7]   沈惠平.日本环境政策分析[J].管理科学,2003,(3):92-96.

[8]   司林波,赵璐.欧盟环境治理政策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9,(11).

[9]   宋海鸥,毛应淮.国外环境治理措施的阶段性演变:工业污染治理——以美、英、日三国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15):52-56.

[10]   汤金金,孙荣.多制度环境下我国的环境治理困境:产生机理与治理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5-33,197.

[11]   岳丹萍.1980年以来我国环境政策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17.

[12]   周丽.国外环境治理政策措施及我国环境保护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C]//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2007.

[13]   Programme U,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0: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J].UNDP,1990.

[14]   Jaffe A B, Newell R G, Stavins R N.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2,(1):41-70.

[15]   Stavins R N. Experience with Market-Base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3,(1):355-435.

[责任编辑 兴华]5D6F4EC6-F3DA-457C-BB98-97EE264847E2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补偿手段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PWM的死区补偿技术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馈线中的应用与研究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农村土地征收删除补偿上限
我国行政补偿立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