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策略

2022-05-17施嫚

求知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初中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真正将“德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工作来对待,愈发重视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作为优化学生价值体系和道德素养的主力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素来在本学段课程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是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阵地。本文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良好品行;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施嫚(1984—),女,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真正科学的教学必然是兼顾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的,其中尤其要凸显德育的核心地位,否则一名学生无法成长为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作为引导学生实现道德优化的主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增强课堂教学趣味

(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生活元素

初中生对存在于自己生活圈子中的人、事、物有更强的亲近欲和好奇心,更乐于在学习中接触自己所熟悉的元素。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一些常见的场景作为教学载体,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课程知识,同时推进学生良好品行的逐步形成。如对《亲情之爱》这一课的讲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父亲教自己骑自行车以及母亲为自己做喜欢吃的饭菜等生活中的温馨点滴,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尊亲孝亲的正确思想。

(二)积极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初中生虽然已步入青春期,但是总体上仍然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更喜欢通过直观的渠道来获取外界信息。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述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还可以此为手段开展教学场景的生动构建。例如,在讲解《悄悄变化的我》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青春期之间和未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的各种生理变化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了解到二者之间的不同,并在主观上对自己的生理发育形成科学的认知。

(三)重视对趣味德育游戏的设计和组织

严格意义上来说,初中生仍然属于“孩子”的范畴,他们依旧对游戏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设计、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氛围中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正向塑造。如教学《“我”和“我们”》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诸如“你演我猜”“二人三足”之类的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价值,进而培养其依靠集体、心怀集体的良好认知。

二、引入社会德育资源

(一)广泛借用真实德育案例

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有很多事情可以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正面或反面素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广泛搜集并合理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在了解案例的基础上对本课教学内容形成更深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促使学生形成与之相关的正确行为准则。例如,在讲解《情绪的管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些青少年因“一时冲动”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真实事件或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而且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二)积极开展校外德育活动

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需要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形成素材和践行平台,这是课本和教室无法代替的。基于这一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完成课内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进入社会去挖掘、吸收更多的德育资源,为学生的道德践行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场合。如对《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到当地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参观藏品、聆听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对历史上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英烈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心怀民族的正确品行。

(三)与社会德育专业人士展开合作

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已然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很多专业人士在这方面都颇有见解和建树。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除了要依靠自身带领学生实现道德优化,还要在适合的情况下积极与校外的德育专业人士取得联系,并与其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以借助专业的力量来推动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例如,针对《人民当家作主》这一课,由于其中的专业性知识较多,故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内基本知识的串讲后,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或政治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进校做一场专题报告或举办线上讲座,以此帮助学生对“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知识点形成更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三、开展长效德育活动

(一)设立日常行为量化考核机制

很多初中生虽然对正确的道德准则一清二楚,但是只将其作为应付考试的工具。为改变这一现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统测进行打分或评级时,参考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对所有学生进行日常道德量化考核,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品行。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上的纪律表现和与教师的互动表现作为量化考核内容,对违反纪律或表現消极的学生酌情扣分;对班级发生的诸如迟到、旷课乃至打架斗殴等行为也要在量化考核上予以惩戒,并将之作为统测成绩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中。

(二)引入养成类教育活动

虽然初中生还没有成年,但是对比自己弱小的事物或人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保护欲,这就是其本心的“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带领学生参加养成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付出的不易和喜悦,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奉献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种在学校的花圃或者班里的小花盆里,并要求学生每天浇水、打理,让学生在观察种子萌芽、幼苗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珍视生命、保护自然的良好情怀以及乐于奉献的可贵品质。

(三)优化教室和校园德育环境

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效力,其同样应成为德育教育中牢牢把控的关键阵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对本班教室的环境进行改造,增加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形成的元素,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形成更为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如果能够取得学校的支持,这一活动还可以扩展到校园范围内。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表现自然美景的照片或画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和生态情怀;也可以在黑板上方悬挂以励志为主题的名人名言或诗词名句,以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心态等。

四、完善家校合作教育

(一)提高家长对子女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目前,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还存在严重的“唯分数论”思想,片面强调孩子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对其正确品行的引导和培养。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和学生未来发展所要面对的社会需求,帮助家长充分重视起对子女的道德教育,让家长成为自己开展德育工作的强大帮手。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校内的一些不良行为和家长进行沟通,从这些行为可能给学生在人际交往、个人情绪以及学习心态等方面造成的恶劣影响入手进行利害分析,让家长意识到改正子女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件小事,从而重视对子女品行的引导。

(二)鼓励家长做好“言传身教”

大多数家长对德育的重要意义具有正确的认知,但这种认知往往是“他向性”的,家长对自己的个人要求则难免出现“双重标准”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建议家长切实做好“言传身教”,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出一个好的表率,从而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熏陶。

(三)积极与家长进行信息沟通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而这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帮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适当地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同时拓宽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就学生在校和居家的表现进行交流,从而对学生有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家校交流群,在群里和家长分享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表现;在周末或假期时,教师可以到学生家中开展家访,这样做,一是可以和家长进行更直接的交流,二是可以对学生的居家生活状况做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一)坚持以身作则的示范理念

与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一样,教师同样要凭借自身的良好表现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要求学生拥有良好品行之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在学生面前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将正能量传播给学生,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在德育工作方面的威信力,真正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导感到信服。比如,教师在自习课坐班时可以带一本业务类书籍或名著和学生一起开展阅读活动,慢慢培养起学生好学的意识;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对每个学生的作业都要做到认真批复、准时发还,让学生以其为榜样也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二)给予学生更多生活方面的关怀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哪怕是一些教师眼中的“德困生”也不例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呵护,多和学生沟通,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建议,同时,在和学生相处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烦恼和担忧,以师生之间的溫情来实现学生品行的升华。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间和学生多谈心,分享彼此在周末或假期中所经历的愉快的事;也可以各自交流自己对当前一些热点新闻的看法或者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影;在学生过生日时,教师可以送上一句生日祝福,还可以准备一些合适的小礼物等。

(三)重视对学生的鼓励

无论是道德成长,还是文化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除了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进步,也要对学生所表现的正向改变进行及时的肯定,以此坚定学生的进取诉求并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如有些学生很喜欢在课上窃窃私语,教师应当在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给予其充足的改正时间,当学生依旧存在这种问题但出现的频率明显下降时,教师就可以马上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并根据具体情况委派其纪律管理方面的任务。

六、培养学生健康趣味

(一)注重对学生审美的“软影响”

“润物细无声”是最为理想的教育过程,它能给学生以自然、彻底的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学生的审美情趣入手,以细致入微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标准,从而让学生以此为契机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出自发的优化和调整。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大梦想家》《稻香》《父亲》或者《听妈妈的话》等旋律优美并具有正能量的歌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到熏陶。

(二)积极组织主题性德育活动

和一般的德育活动相比,主题性的德育活动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在活动的环节设置等方面也能够带给学生更强的参与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主题节日或者社会、学校中的主题活动组织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有趣的学习体验的同时,实现学生品行的进一步优化。如在“植树节”当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近郊地区或者学校的绿护带,让学生们合作种下一棵树,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增添了学生的自然情怀;教师还可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唱关于“感恩”的歌曲,帮助学生树立对母亲和家人的感恩之情。

七、总结

良好的品行意味着个体有正确的价值观、规范的行为准则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它是人得以立身、成长、发展的基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自身教育的最高追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强课堂教学趣味、引入社会德育资源、开展长效德育活动、完善家校合作教育、构建师生和谐关系以及培养学生健康趣味等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意识到良好品行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乐趣和价值,以此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刘一韦,苏瞬才.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素质教育背景下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怀[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钱穆江,严玉峰.核心素养视阈下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怎样利用多元化手段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