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技巧

2022-05-17许亚

求知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数学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标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目前很多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都已经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教师必须考虑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许亚(1986—),女,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塍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的有效性,在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全新的教育模式。这也是小学生新型学习方式之一,已经被很多教师采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育的手段,它能够发挥良好的群体作用,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与能力。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努力、合理分配任务和以合作为动力。现如今,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受到很多小学教师的重视,但如何有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模式才是教师必须考虑的。教师需要从整体角度考虑,以发挥这种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一)教师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教师没有真正弄清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落实这种教育模式时还只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议论上,学生如何合作或者合作的内容是什么,教师并未深入思考。有些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只追求形式,没有真正将其落实到位[1]。有些教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虽然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进来,但是对合作学习的难度把握得不够合理,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参与,这导致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有些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的时候缺乏合理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或者学习成绩进行科学分配,经常随意拼凑小组。这些小组的成员缺乏默契,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导致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有些教师缺乏组织和引导能力,完全放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和开展活动,并不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导致整个课堂非常混乱,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作用无法发挥。有些教师对课堂的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尤其是比较偏向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却忽略了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评价,只看重结果而忽略了合作的过程,同时,教师都是单方面地评价学生,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的评价更有意义[2]。

(二)学生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参与度不平衡。小组合作学习的确能给学生制造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但一些学习成绩优异和基础好的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而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言和表现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便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除了能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达成学习的目的,还能间接地形成一种互相帮助的氛围,但是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够友好或者有想法不分享的现象,这样一来,教学就很难继续开展。另外,还有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经常互相不信任或者不主动与他人交流[3]。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思维导图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教学

思维导图的教学理念早在20世纪就已经被提出,它能够将人类的大脑充分调动起来,将某些复杂且抽象的知识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文字、数字,还是各种图片,都能通过空间逻辑思维合理排序。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思维导图属于一种大脑思考模拟形式,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是一种很好的辅助道具。如果教师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自然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助力。教师要将思维导图看作一种辅助性工具,思考如何运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讲解与本节课相关联的知识点,以此来构建一个熟悉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就算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差异,但是通过思维导图的连接也能对知识形成相对应的见解。在此期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思维导图,能更有效地掌握各種知识点,这比之前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另外,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动手的时候加上思维导图的辅助,如此,自然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多媒体与实践操作展开小组合作教学

相关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时学生不积极主动地回答,于是教师便指定某一名学生来回答,但这名学生站起来以后却不知所措,那教师就会对这名学生进行批评和责罚。这种做法导致师生关系比较紧张,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也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轻松且愉快的教学氛围,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有关正方形和长方形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常见的物体,如正方形的魔方、长方形的课本或者窗户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体。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关的物体,并在讨论结束以后向教师汇报。这样便能形成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强制给学生发放指令,要充分认识到互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尊重每一名学生,这样开设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更具有意义[4]。例如,在讲解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前就思考和设计游戏内容。当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概念后,教师便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保证人数、成绩和性别等方面的平衡,分组完成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展示某些图形问学生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获得问题的答案。

当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的概念后,教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游戏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抢答,回答正确的小组加一分,回答错误的则减一分。游戏结束以后,分数最高的小组可获得教师的奖励,分数最低的小组则要接受惩罚,惩罚的内容是全组成员到讲台上一人表演一个节目。这种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抽象的理论都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解释,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可以融入一些实践性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吸收掌握知识。还是以上面提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知识点教学为案例,小学数学教师提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卡纸、剪刀等道具,上课的时候让他们拿出这些道具制作正方形和长方形,然后展示出来,遇到问题先进行小组讨论,如果还是有不懂的地方就向教师求助。自己动手加上教师引导,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通过趣味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如果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能够有效地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课堂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乘法”的时候,在学生学会乘法口诀之后,教师就要逐渐地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构建情境,如提出问题:老师准备组织咱们班的学生去本市的烈士陵园参观,门票是8元钱,班级一共有56名学生,那么带500元钱是否足够?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如果按照之前的简单套公式去思考,显然无法有效解决,因为它涉及的数字很大,这时候学生就需要掌握相对应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教师运用传统教育模式单方面地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趣,自然无法提高课堂质量。因此,教师在構建问题情境以后,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不同的小组成员会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有的小组通过最简单、直观的逐一计算,加到一起就能算出56名学生一共需要带多少钱,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好理解但是计算过程相当复杂,而且运用的是之前学过的加法。有些小组选择利用教师所讲解的乘法,但是他们对此掌握得并不深入,所以在计算比较大的数字时存在困难。对此,教师对所有小组的表现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但要突出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候的流程,如那些运用加法的小组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运用乘法的话就会让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当教师将乘法运用的有效性展现在学生面前后,学生就能明白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对他们解决问题是有极大帮助的。

同时,教师为了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趣味,应当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爱好融入教学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着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的特点,他们很喜欢听一些故事,如果教师能够将故事引入教学,学生自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例如,在讲解加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故事内容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孙权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但当时的称量工具没有办法称量这么大的动物,这时,曹冲想出了一个办法——先在河中放一条船,再把大象赶到船上,然后在船的身体与水面接触的部位画上记号,接着将大象赶下来,往船里放大小差不多的石头,等到水面和标记处重合后停止投放,再分别称量石头,最后将石头重量加在一起便能得出大象的体重。

学生在听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也能感悟其中的内涵,还能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个故事中,曹冲就运用了加法知识。教师再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假如他们生活在古代遇到这个问题,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大象的重量测量出来呢?学生会发挥想象力,课堂氛围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活跃。

三、以情感为主体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一般来说,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不仅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化情境,构建轻松且愉快的课堂氛围。为了通过情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前提下完善课堂[5]。例如,在教学减法知识时,教师应立足于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概念以后,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将其解决,然后再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当学生无法独立解决时,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解决该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同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小组合作教学进行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致力于打造轻松愉快且高效的数学课堂,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卢月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界,2021(29):57-58.

潘果.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36-37.

李春香.探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智力,2021(14):31-32.

李启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21(16):17-18.

张文超,王素军.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4):184-185.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