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元化教学建构童真美术课堂
2022-05-17倪丹
倪丹
美术课堂是向学生渗透美育与德育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实效性。所谓的多元化教学指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多元化以及评价的多元化。想要实现多元化教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清晰的掌握,之后才能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环节,让学生可以在已有能力的基础上获得审美的提升与道德的成长。
一、多种实践,丰富学生的美术课堂
学生的美术技能、美术素养和审美创造最终都是通过学生的美学实践体现出来的。美术的实践形式绝非绘画一种,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行刻画、陶艺和手工制作等等,以灵活的动手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意识的提升,为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多彩的实践形式,还可吸引学生对美术课堂的注意力,在兴趣的驱使下获得更多的成长。
以《走进春天》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认识春天的颜色,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使其养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先组织学生分享了自己春游的经历,并让学生对春天常见的景物进行了描述。学生描述后,教师组织大家概括春天的颜色,最后组织大家进行作品的创作。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大家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创作方式,可以采用速写的形式,可以选择剪纸,也可以选择水彩画等,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春天。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了本节课的主题,讲述了自己与主题之间的经历,激发学生灵感,又让大家自己选择艺术的表现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喜欢以体验的方式来感知世界,教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如,可以让“非遗”传承人进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生活等等,让学生在多种实践中获得成长。
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的成长自信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十分在乎教师的评价,教师运用多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成长的自信,让学生对生活、学习都充满兴趣。多元评价可以分为好多方法,可以从学生的行为入手,也可以从学生的成绩入手,让每个个体都可以获得成长。教师在多元评价时还要注重运用教师的期望效应、最近发展区、正负强化等原理,让教师的评价更具实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以《家乡的塔和桥》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建筑,主动去探索自己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乡土之情。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塔和桥进行采风,让学生收集家乡桥与塔的照片,并对其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进行探索,然后组织学生课堂汇报。学生汇报完成后,教师用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研习成果进行了肯定,让学生获得了成长的自信与学习的动力,为学生以后的努力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心理暗示。
教师在进行表扬时要注重夸奖学生的行为,而非学生的天赋或个性,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中体会到真诚,而非千篇一律的敷衍,以便更好地发挥表扬的影响作用,促进学生个体行为的进步。
三、多方观察,了解学生的基础学情
学生的学情是教师进行课堂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班级成员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学情与擅长的方向,然后在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经过教师的多方观察,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配与组合,让学生的能力在集体的作用下获得促进与增强,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与进步打下基础。而且,教师仔细观察学生还可挖掘出学生的技能或素质上的闪光点,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以《设计文化衫》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文化衫、了解文化衫的含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对美术技能的运用。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授课时先带领学生了解文化衫的含义以及内涵,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表述。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创意,然后对创意类似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便于学生之后的集体创作。同时,教师在组织小组协作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的调整,将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同学进行合理的分配,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进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班级成员的活动进程,对学生的小组分配、任务分配以及遇到的问题都进行了及时的处理,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顺利完成作品,还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性格的完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双管齐下。
小学生的成长是飞速的,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进行表扬,要以发展的眼光來看待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下合理地成长,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四、多样选择,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堂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利,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美术作为考查学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发展以及艺术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设计具有选择性的活动,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蔬果的剖面》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蔬菜切面的自然之美,提升学生对线条以及颜色的掌握,增强学生对图形结构的把控力等。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课前先对同学进行了一定的意向调查,让学生对课堂的模具进行了选择,是想带实物进行切面观察还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放大的细节观看,最后学生选择自带实物进行切面观察,学生还表示观察完成后,水果还可以继续吃,这样既不浪费,又可以按照大家的喜好进行不同水果的准备。学生确定后在课前准备好了自己要绘制的水果,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学生们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观察的方式与物品,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高了学生学习观察、绘画的热情。
面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学习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作为主人向引导者的教师求助,如此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元化理念的运用,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原有旧识进行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在收获快乐的同时获得能力的提升,实现童真、高效、实效、趣味的美术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