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智慧的武汉凤凰湖公园规划研究
2022-05-16周杏灿余秋鸣裘鸿菲
武 静,周杏灿,余秋鸣,裘鸿菲*
(1.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所,湖北武汉 430014;2.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城市人口大幅增长,城市景观也高度变化,城市面临众多的可持续发展挑战,而各类公园提供的人居环境生态服务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解决多种城市问题[1-4].随着城市扩张,很多边缘地区的湖泊成为城市内湖,与周边绿地一起组成湖泊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湖泊公园对城市环境的维护、城市景观的丰富及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在蓝绿结合共同调节区域小气候的同时,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5-6].有风景湖泊参与的绿色开放空间是城市中最具魅力的空间之一,而多种人类活动正影响着淡水生态系统,为湖泊资源保护及景观营建提供策略刻不容缓[7-8].
生态智慧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共生,不同领域协同实现风景园林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9-10].Alyssa[11]将文化、景观、经验和环境政策联系起来,从生态智慧出发保护欧肯纳根山谷.Liao等[12]研究越南湄公河村庄与洪水共生的生态智慧,提出了替代性洪水适应范式.王晓锋等[13]基于水敏性城市设计技术蕴含的生态智慧对三峡水库进行分析治理,提出兼顾景观与生态的城市水环境污染防控体系;刘国栋[14]等表明借鉴传统“三眼井”水资源循环使用的生态智慧,改善提高了丽江古城水系的水质水量;汪辉等[15]从生态智慧角度出发提出应对洪涝灾害的建议,引导建设韧性城市.可以看出,针对水资源保护和众多水问题,应综合平衡地对待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16-18],以生态智慧驾驭生态实践,统筹解决城市的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武汉市湖泊众多,拥有排涝路径短的先天优势[19-20],作为海绵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市政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21].故将湖泊纳入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10],对于武汉市内涝防治最为经济有效.需以湖泊建设管理为核心进行针对性改善,通过弘扬地方水文化带动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发挥湖泊的调蓄作用、缓解城市内涝[22-27].
湖泊公园由湖泊水体与公园绿地2部分组成,具有湖泊的支持调控与公园的游憩科教双重特性。本研究旨在从场地的自身特点和规划要求出发,在发挥湖泊公园综合功能的基础上整合生态智慧与海绵城市的实践经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引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生态和空间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发展路径.
1 研究区概况
凤凰湖公园地处湖北省武汉新区的四新方岛片区,总用地面积43.15 hm2,其中陆地面积19.74 hm2,水域面积23.41 hm2(根据用地红线测量).
1.1 区位分析
武汉新区是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具有滨江滨湖、适宜创业和城市风貌现代化等特点.公园是新区6湖联通水系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新地区是武汉城市副中心、滨水居住新城,是武汉新区生产性服务中心,公园作为区域生态景观核心,主要服务区域周边居住、办公人群,打造环湖滨水休闲圈.
公园北临墨水湖,南临南太子湖,设计范围是红线所夹的绿地和水域(图1).内部绿地属于区级公园绿地,周边以居住用地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为主.因基址北临武汉市第三中学,南临武汉市中医医院,应充分考虑教育与疗养需求.
图1 凤凰湖公园用地分析
1.2 基址现状分析
场地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4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6 ℃(《武汉年鉴2020》).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加之地处内陆距海较远,夏季集热容易散热慢,因此热岛效应严重.现状植物覆盖率较低,大部分区域属于未开发或正在开发的荒地和低洼水田,生态和景观条件恶劣.地势与周边地区相比较为低洼,中间低四周高;整体南侧高北侧低,西南与东南角地势最高,四新大道横穿的中间区域地势最低.现状水体多为分散的池塘,西北角和西南角有2处较大的水面,水质情况较好(图2).
图2 基址现状
规划时应考虑水系的融合与重组,将场地内分散的水体进行梳理和连通,在满足区域整体协调的基础上共同调节小气候,科学保护和修复场地的生态环境.
2 总体规划布局
2.1 公园定位
凤凰湖公园包围着汇聚高端创意产业的方岛,
定位成为四新区域的生态景观地标.规划时选择以水资源为核心发展生态智慧,对自然环境进行妥善的干预、改造和利用[28-29],以生态创新、文化创新和景观创新为策略,打造集海绵城市试点、湿地生态科普、创意文化生活为一体,富有荆楚汉阳景观特色的区级城市综合性公园.
2.2 规划分区及结构
通过前期的现状和定位分析,依据公园用地特征及服务主体的不同(图1),将公园分为3个区域(图3(a)):西北部为时尚文化创意区,在居民服务的基础上表现城市公共艺术、体现地区风貌,在文化背景下展示现代创新创意;东部为活力运动养生区,综合考虑教育和疗养需求,引导健康活力的户外生活模式;南部为水乡生态体验区,与低碳居住社区理念呼应,发挥水乡湿地净化的功能,结合原本的长条构造对场地生境进行保护.形成以环湖绿道串联,以西北部文化创意和东部活力运动为核心,散布各节点的“1环,2心,多节点”景观结构(图3(b)).
图3 凤凰湖公园分区规划及景观结构
2.3 总体布局
公园总体布局中时尚文化创意区以娱乐为主(图4),发展休闲茶饮、儿童嬉戏、朋友聚会等活动,有汉阳府地雕、凤凰塔、艺术广场等文化类场地,以及阳光草坪、渠畔绿廊、曲径粼影等生态类景点.活力运动养生区服务于健康活动,发展羽毛球、篮球、足球、健身慢跑、晨练等运动,以健身广场、地下健身中心、轮滑场地、篮球场、足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等互动类景点为主.水乡生态体验区着重湿地体验,将文化和科普结合,生态类景点如净水池、水镜台、百草山林,文化类景点如水乡文化广场和咏月台.
图4 总平面图
3 生态智慧规划策略
凤凰湖公园具有天然的绿地和低洼地,蓄水后即可形成自然湖体,规划设置海绵措施吸纳地表径流并过滤、储存、再利用,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下针对性地科学运用水资源.将海绵措施与游憩服务结合,最大限度发挥湖泊功能,体现以水为核心的生态智慧.
3.1 凤凰符号与水文化渗透
场地设计以楚文化中神鸟“凤凰”的凤冠、凤翼为参照,在凤鸟纹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形改造和提炼,促使凤鸟纹成为场地特色之一,提升园区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以“凤鸣四新,炫彩水岸”为指导、以凤凰湖为依托,将园区抽象成一只展翅的凤凰,轻歌漫舞、生意盎然的形式象征着祥和幸福,打造地标建筑凤凰塔和凤冠、凤仪2岛,创造一个生态多元、活力时尚、运动休闲的新区湖泊公园.同时,借图形宣传和普及楚地历史,使最具代表性的荆楚凤文化渗透在公园各处,营造地域特色鲜明、历史记忆悠久的蓝绿空间,满足居民精神需求,焕发场地文化活力.
地标建筑凤凰塔为优雅昂首的凤凰形态,园区桥梁凤艺桥运用凤凰翎羽元素设计不同高度的桥洞配以斜拉索,园内标识凤鸟纹,衍生出羽毛般的流畅线条,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
3.2 驳岸滞蓄与水生态休闲
从湖泊水体和用地条件出发收集场地雨水,设置渗蓄和回用设施,形成雨水径流渗、滞、蓄同步的自然消纳与资源利用,使海绵工程布置系统化、自然化、分散化、小型化(图5).
图5 海绵工程
同时运用监测站收集天气、土壤湿度、水质、水位等各类动态数据,使用传感器和云分析,智慧调控海绵措施,指导蓄水、排涝、涵养水源.监测环境数据变化,技术量化雨水资源利用情况,并比
较各类生态设计的性能,以便更好的调整和改善.将雨水直接引入景观用水系统,然后对景观用水所排出的水进行净化,使其构成水循环利用体系,提高雨水处理效率,节省成本,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沿岸线营造滨水生态健康驳岸,以节约为基础对水陆生态结构进行修复,同时设立监测站记录水体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湖泊健康.总长约4 km的驳岸共采取草坡入水、自然抛石、台阶入水和石笼4种形式,依据地形地势选择合适的类型,营造滩涂湿地景观,充分发挥湿地植物净化功效(图6).地形较宽较缓的区域采用草坡入水驳岸和自然抛石驳岸,前者偏向生态修复,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通过软质绿色水岸体现自然野趣;后者偏向生物保护,底层固定枯木及其他天然残骸,作为水生生物如小鱼小虾的保护区.地形较窄较陡的区域采用台阶入水驳岸,在短距离内解决了高差,同时便于人们开展亲水活动.东北侧岛屿环绕石笼驳岸,主要是加固堤岸,在粘土层中填充种植土以种植水生植物.
图6 生态驳岸剖面
控制不小于总量50%的园路及铺装场地采用环境友好型透水铺装,分流雨水减少冲击,减缓洪峰,增加土地水含量,并通过渗水层的过滤,在源头阻止污染物、提高水质.同时采用了其他类型措施,如植物净水池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对雨水、湖水进行有效果的过滤,生物植草沟模仿土壤和植物,经过物理、生物、化学作用,沉淀和过滤水中的污染物.
3.3 绿色慢行与水科技体验
凤凰湖公园蜿蜒的湖泊水岸线是公园特色之一,考虑游人的亲水性和相关行为,规划绿色慢行系统(图7),宽4 m的环湖绿道统一采用素色透水砖材料,倡导绿色健康出行和慢生活品质.慢行系统上还设置3大特色景观驿站,结合管理中心和其他设施实现全覆盖的自助科技服务.服务站台可扫码借还自行车、雨伞等非一次性物品,智能座椅携带太阳能板及蓄电池,实现充电和蓝牙音箱功能.开发公园移动应用程序和网络信息平台,可打卡记录、评价和建议,提高周边住户和游客的参与度.
图7 慢行系统
园区综合监视、模拟、反馈和改进模块,形成集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监控安防、报警求助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园内游客定位、实时统计人数、播报景区情况,避免高峰拥挤,为园区管理制定更好的应对方案;设立触摸屏丰富多媒体信息展示和科普教育,游客也能通过触摸屏求助,进行落水紧急呼叫或防止小孩走失;智能停车场收集并提供停车位信息,便于园区根据现有停车位的使用情况进行未来规划,也便于游客找到最近的停车位.
3.4 湖泊涵养与水环境互动
根据湖泊涵养需求和武汉气候特征选取树种,发挥植物本身的蓄水净水功能,并架设相关的湿地探索设施,结合虚拟现实设备、电子显示屏和观测望远镜,发展互动体验.结合游园主题突出公园植物特色,把东京樱花(Cerasus×yedoensis)、荷花(Nelumbonucifera)、桂花(Osmanthusfragrans)、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作为4季主题花卉,让观花类植物形成特色游赏名片.
时尚文化创意区选择观赏性强的乔灌木和宿根花卉,如紫玉兰(Yulanialiliiflora)、红枫(Acerpalmatum‘Atropurpureum’)和杜鹃(Rhododendronsimsii)等,合理配置营造自然而富有色彩变化的烂漫气质;活力运动养生区选取观赏性强、整齐度高、少而精的几种植物块状种植,如香樟(Cinnamomumcamphora)、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is)和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等,围和运动场地形成动感活泼的观赏特色,创造组团型的半开放空间和疏林草地;水乡生态体验区在现状植被的基础上,上层种植耐水湿的大乔木如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和垂柳(Salixbabylonica),下层大量种植各类水生、湿地植物如矮蒲苇(Cortaderiaselloana‘Pumila’)和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充分发挥植物净化功效,营造充满野趣的湿地景观体验,创造空间开阔、视线通透的开放空间(表1).
表1 植物分区配置
4 结束语
作为城市生态的缩影,城市湖泊公园是蓝绿交融的空间.武汉四新凤凰湖公园的规划遵循以水资源为主的生态智慧理念,在区位把控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将湖泊公园融入城市,建设片区特色公园.通过凤凰符号、驳岸滞蓄、绿色慢行和植物涵养4种生态智慧策略,满足场地生态海绵和人群休憩娱乐的需求,实现水文化渗透、水生态休闲、水科技体验和水环境互动,构建了生态文明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