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2022-05-16虞之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8期
关键词:兴城宁远袁崇焕

文/虞之

渤海之滨,辽东湾西岸,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它雄踞辽西走廊咽喉之地,是扼守东北与山海关内的交通要道。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围绕着这座古城,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悲壮的故事,甚至影响了明清两代王朝的命运。它就是今天的辽宁兴城古城,明时称作“宁远卫城”。

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

在古代中国,城池就是领土的代名词。五千年来,中国曾有过很多古城,但时至今日,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城仅有西安、荆州、平遥和兴城4 处,而唯有兴城古城是依山傍海、地处要冲的。

以今天的眼光看,边长只有800 米的兴城古城有些过于小巧精致了。不过,兴城古城之所以显得卓尔不群,并非因为体量,而是因为它的格局。古城南北长825.5 米、东西长803.7 米,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交叉的两条大街以十字形贯通东西南北,连接四门:东曰春和,南曰延辉,西曰永宁,北曰威远。从空中俯视,古城平面图犹如一个标准的田字格,正中间矗立着17.2 米高的飞檐凌空的鼓楼。在四座明代古城中,这种方方正正的设计是一个特例,在中外建筑史上也颇为罕见。

兴城古城如今已成为葫芦岛兴城市最具历史价值的旅游名片。明代一条街上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市井味道。然而,历史上的兴城(时称“宁远”) 并不是一座商贸城市,而是弥漫着战火和硝烟,其更准确的称呼是“宁远卫城”。

明宣德三年(1428 年),镇守广宁(今北镇) 的总兵官巫凯上书明宣宗朱瞻基,请求在辽西走廊中段修筑一座卫城,以解决从广宁前屯卫(今绥中前卫镇)到广宁中左屯卫(今锦州) 300多里没有城堡衔接的问题。

巫凯督造的宁远卫城于1430年建成。城墙外砌青砖,内垒巨型块石,中间夹夯黄土,高达3丈,相当于9 米多,坚固异常。卫城的选址体现出巫凯的战略眼光:这里东接锦州,西连山海关,依山傍海,处于辽西走廊的中心位置,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

巫凯建造宁远卫城,最初的目的主要是防范南下侵扰的蒙古部落,但真正对手却成了女真人。明朝与女真人建立的后金在辽西走廊进行了22 年的惨烈争夺,宁远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明朝可以依恃的最后一个堡垒。“一座宁远古城、半部明清战史”,就是对兴城古城当时战略地位的生动描绘。

因宁远大捷名扬天下

如果把宁远古城放到清军入关、明军反制这个宏大历史背景下来考量,说它决定了两个朝代的命运走向,并不为过。

努尔哈赤戎马一生,打了无数胜仗,但1626 年,他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败仗。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上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征讨诸处,战无不捷,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不怿而归。”正是宁远一战让宁远名扬天下,也让后人记住了名将袁崇焕。

兴城古城一景

1626 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13 万大军杀向山海关,在夺得广宁、松山、杏山等关隘后,挥师宁远城下。此时,驻守宁远城的是袁崇焕。当时袁崇焕部下仅有1 万余人,但他刺血写书,还拿起一把草放到嘴里咀嚼,对将士们说,如能同心死守,我愿来世变作牛羊报答大家。此举此言极大提升了士气。正月二十四,努尔哈赤布下重阵从宁远城西南角开始攻城。身先士卒的袁崇焕身体两处受伤,他自己撕下战袍包扎鲜血直流的右臂,坚持战斗。如此激战三天,后金军伤亡惨重,主帅努尔哈赤也被红夷大炮击伤,只好撤围退兵。这是努尔哈赤公开反明8 年来,第一次败于明军手下,因此,这次战役被明朝廷称为“宁远大捷”。

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在即位之后的第二年,从沈阳发兵,准备攻下锦州、宁远,但在袁崇焕的运筹帷幄下,久攻不下的皇太极不得不撤兵回沈。这次胜利被命名为“宁锦大捷”。两年后,即1629 年,皇太极再一次卷土重来,只不过这一次他绕过了宁远城以及宁锦防线,直逼北京城。袁崇焕等人在北京城外奋力反击,京师得以保全。但袁崇焕被中了离间计的崇祯皇帝定下九条罪名,于崇祯三年(1630 年) 八月十六被处以凌迟。十四年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不知当时他是否为自己的这一决定后悔过。

一代名将成为古城名片

穿过有着近600 年历史的古城门,站在坚固、厚重的城墙之上,一面面彩旗随风招展,猎猎作响,大大的“袁”字印于旗帜中央,十分醒目。不言而喻,这个“袁”字即指袁崇焕。

袁崇焕生前的最高职务是明末“蓟辽督师”,提“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兼领兵部尚书衔。明朝倾举国之力打造的“东北重兵集团”——关宁铁骑,掌握在他一人之手。此外,袁崇焕还兼管蓟镇长城的陆上防务、登州(今山东蓬莱) 与天津卫的海上防务,权位之重可见一斑。

关于袁崇焕的故事,在兴城民间可谓家喻户晓:炮伤清太祖、崇祯误信反间计……袁崇焕有一首诗,是他在被绑赴刑场、凌迟处死时的口占绝命诗,题为《临刑口占》:“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是赤胆忠心的袁崇焕对这个世界的最后告白。

如今,在兴城古城内,袁崇焕的身影无处不在:火车站前的威武塑像、城头的红夷大炮、督师府的街头提示牌……连海边的宾馆名头、当地书法家的临摹诗抄,均与他的事迹相关联。可以说,这位明末著名将领已成为兴城古城的一张名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兴城古城在原址上复建了袁崇焕的蓟辽督师府,在督师府东侧特意开设了袁崇焕纪念堂。漫步于纪念堂内,袁崇焕46 年的人生路被浓缩成一段段文字与一件件实物,他的一尊半身雕像矗立在显著位置。雕像中的袁崇焕没有了意气风发,也没有了豪情万丈,他回归了书生本色,神情淡然,目光温和,注视着每一位远途而来的瞻仰者,似乎想述说些什么……

猜你喜欢

兴城宁远袁崇焕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最创新】后发先至,科技兴城
争议袁崇焕:390年来是非功罪
争议袁崇焕:390年来是非功罪
祁梦鱼
崇祯皇帝与袁崇焕之间的死结
木已成“粥”
周兴城:做个扎风筝的人
木已成粥
袁崇焕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