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祯皇帝与袁崇焕之间的死结

2020-08-19赵立波

新传奇 2020年28期
关键词:宁远袁崇焕辽东

赵立波

崇祯二年,由于官僚内部的不和谐,内耗加重,造成了两位重要将领的自相残杀,加速了明朝的衰亡速度。袁崇焕杀死毛文龙,成了其身上的争议焦点;而对于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也激起了历史的滔天巨浪。

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驾崩,明思宗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崇祯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他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二年(1629年),由于官僚内部的不和谐,内耗加重,造成了两位重要将领的自相残杀,加速了明朝的衰亡速度。这二人就是当时名震朝野的袁崇焕、毛文龙。对于袁崇焕杀死毛文龙,成了其身上的争议焦点;而崇祯杀了袁崇焕,也激起了历史的滔天巨浪。

“五年平辽东”

天启三年(1623年),袁崇焕在辽东边关任职,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担任辽东巡抚。但因不得位高权重的宦官魏忠贤的欢心,而辞官回乡。

崇祯继位后,强烈希望立即扭转辽东战局。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袁崇焕得以重新任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崇祯问袁崇焕:“女真跳梁,已有十年,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袁崇焕答:“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整个辽东可收复。”

崇祯听完兴奋地说:“五年收复整个辽东,朕不会吝啬一个封侯之赏,望卿努力。”

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复辽的策略,袁崇焕却说“聊慰上意”,只是安慰皇上而已。许誉卿说:“皇上英明,怎么可以随便应对。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该怎么办?”袁崇焕也觉得自己失言了,于是上奏说:“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么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崇祯于是让四部大臣按照袁崇焕的话办。

崇祯二年,驻守宁远的来自川、湖等地的士兵因为军饷的事而哗变,袁崇焕用计将其平定。而后袁崇焕请求将宁远、锦州合为一镇,让祖大寿镇守锦州,何可刚驻宁远,赵率教守关门,袁崇焕自驻宁远,同时上书给崇祯极力称赞祖大寿等三人的才能,并说自己五年复辽的计划全靠这三人来实现,如果五年后没有实现,他将亲手斩杀这三人,自己到司法部门领罪服死。崇祯听后,便加封袁崇焕为太子太保,并赐蟒衣银币、尚方宝剑。

杀死毛文龙

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毛文龙率领197人渡海三千里,擒拿叛将,一举收复辽东半岛数百里,举朝轰动。此后随着战功积累,毛文龙“数年间,屠杀万余奴,献俘数十次”,后被加授平辽总兵官、左都督,并赐尚方宝剑。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毛文龙逐渐成为一个稳坐岛中、享受荣华富贵的“海外天子”。

后来,袁崇焕认为毛文龙虽然能牵制后金军,但其耗费的钱粮实在太大。于是袁崇焕上书请求朝廷派人来管理毛文龙部队的军饷。毛文龙不喜歡有文官监督着自己,于是也上书朝廷辩解。

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借阅兵之名,渡海来到毛文龙所管辖的皮岛。毛文龙前往迎接,但接待袁崇焕时,语多傲慢。袁崇焕便以邀毛文龙观看将士骑马射箭为名,先下手为强,将其擒获,并列了他十二大罪,用尚方宝剑将其斩首。

袁崇焕为何敢先斩后奏擅自诛杀毛文龙呢?只是因为看不惯毛文龙的傲慢性格,就要杀他?据后世学者分析,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毛文龙在后金军队内部暗插了许多间谍,打听到袁崇焕与后金“秘密谈判”的消息,杀毛文龙意在“灭口”。其二,毛文龙性格倔强,个性鲜明,在听从袁崇焕调遣时,是否存在居功自傲?而袁崇焕也担心毛文龙的势力会危及自身地位。当初袁崇焕离京赴任时,阁臣钱龙锡担心毛文龙“未必可能力”,袁崇焕随即就说:“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凑巧,这件事加快了袁崇焕的行动。也印证了一句俗语:“一山不容二虎。”

崇祯杀袁崇焕是“误杀”?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为后金军队大举南下解除了后顾之忧。崇祯二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所经过的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

但不久,遵化、三屯营都被后金军攻破,赵率教也在遵化战役中阵亡,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而死。最终,后金军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都。

袁崇焕忙率兵护京,驻军城外,与后金军鏖战,杀伤后金军千余人。最终,后金军撤退,京都之围遂解。

解京都之围后,袁崇焕却被治罪。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都,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很多大臣却认为是袁崇焕放后金军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有勾结。

崇祯对此也很怀疑。毕竟,袁崇焕曾许诺“五年平辽东”,而如今后金军却直逼京都。

此时,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后金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说袁崇焕与后金有秘密约定。最终,崇祯三年八月,崇祯正式宣布对袁崇焕的处理决定:“依律磔之(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将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来,让受刑者在极大痛苦下渐渐死去)。”并令其家人流放三千里,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最终在明代历史上留下了深沉的感叹:“当初,袁崇焕妄杀毛文龙,最后崇祯又误杀袁崇焕,自此边事更无人可用,明亡的征兆已经定下来了。”

对于袁崇焕的事迹评价,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时期历史记载十分混乱,即使是与其耳目相关的人,其恩怨纠葛也尤其复杂。其中,主要争议的集中点是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之过,是否属于背叛明朝政府。

清人在撰写《明史》时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妄杀”,而崇祯杀袁崇焕则是“误杀”。乾隆皇帝亦认为袁崇焕的死值得怜悯。

(《文史天地》)

猜你喜欢

宁远袁崇焕辽东
争议袁崇焕:390年来是非功罪
争议袁崇焕:390年来是非功罪
祁梦鱼
战神袁崇焕
心向辽东
木已成“粥”
蝉诉
木已成粥
袁崇焕之庙
明人马文升镇抚辽东诗作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