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在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体现
2022-05-16赵冉冉
摘要:动物与人类同处于一个世界,长期以来,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人类文明很多与动物有关,查考一些动物相关的词汇诗文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本文意在探讨动物的文化功能,以及动物中国文化中的体现。
关键词:动物,中国文化,文化功能
一.引言
动物是自然界生物的一个主要类群。人与动物在自然界中共生共长,动物和人类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而且动物的文化深意也逐渐被开发出来。动物文化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二.动物符号和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动物文化是一个独特的角色。动物身上有很多文化意象,动物身上的一些特性被人类发掘,形成了中国语言中极具特色的词汇。同时很多动物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含义。以下列举几类中国文化中包含的动物意象。
(一)龙和凤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中国人民自古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且在中国,以龙为姓的人不在少数。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划龙舟,赛龙船为主要活动项目。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学者对龙十分感兴趣。有些人认为龙是某些生物的结合,比如:蛇,鳄鱼等等,还有些人认为,龙是古代人们结合自然意象虚构出来的形象。
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白鸟之王,古人认为凤有祥瑞之兆。最早凤有雌雄之分,雌为凰,雄为凤。后来,龙逐渐成了帝王的代表,凤这个意象逐渐雌化。其实,除了天家贵胄,在百姓的生活中凤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比如:凤爪,凤冠等等。历史中不乏有关凤的记载,西周时期称岐山以西为雍城,今称凤翔,也叫凤城,还有凤鸣岐山一说。
(三)虎
虎作为百兽之王,为古代人民所敬畏。古代以虎的形状作为兵符,军队调动兵符,兵符一分为二,二者验合,方可调动千军万马。《周礼·地官·师氏》记载:帝王朝政的时时候,师氏站在画有虎的门外的右边,观察帝王处理朝政。而在民间,人们在小孩子满月周岁时,要送上长命虎,以此希望孩子长命百岁,还有小孩子穿虎头鞋等等。
(四)马
自古至今,马与中国人关系密切,我国古代驯养马匹历史悠久。马和其他驯养的动物不同,主要用于交通,战争。古人十分爱马,马是十二生肖其中之一,马姓也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另外,与马有关的运动在古代也由来已久,称作马术。现如今,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表现形式。汉语中,尤其是成语,“马”字的出现机率十分频繁。比如:一马平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等。而且,“马”字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吉祥,所以很多人用“马到成功”来祝愿别人成功。
(五)鹤
丹顶鹤,又名仙鹤,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在古代,仙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古人认为鹤是品行高洁的代表。明清时期,文官一品的官服绣有仙鹤的纹样,代表为官者应该修身洁行,洁身自好。
仙鹤代表着长寿,《淮南子·说林训》提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仙鹤的寿命很长,所以人们用仙鹤有关的词语来祝福老人长命百岁,比如:鹤寿,鹤年等等。而且,鹤也是吉祥图案的重要题材。龟也同样因长寿与鹤一起被视为长寿的标志,《述异记》记载载:“龟一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一万年曰灵龟”。龟鹤延年一词就是用来比喻长寿。
(六)鸿雁
“雁”在传统抒情文学中出现频繁。雁是古代文学中一种符号化的重要意象。“雁”的身影在古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出现。以地名为例:有雁翅、雁荡山、雁门关等地名沿用至今。雁,在文学作品里,也称作鸿,二者并称为鸿雁。鸿雁是一种候鸟,有着迁徙的习性,每到秋天会成群飞往南方,这恰恰与古人离家远游的思乡之情相契合。所以古人把雁看作寄托怀乡之情的空中使者。不少诗人的诗作中有鸿雁这个意象。曹操《却东西门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其中用鸿雁春来东去,万里征途,渴望归途来比喻自己的思乡之情。古人还会用大雁传递书信,有鸿雁传书一说。雁雌雄终生配对,被古人看作忠贞的象征。因此,雁成了古代婚姻必备的大礼,以此希望彼此忠贞不渝,表达出古人对于婚姻的美好祝愿。
(七)鸳鸯
鸳鸯属于合成词,鸳为雄,鸯为雌。鸳鸯被看做爱情的象征,所以汉族人结婚的时候在结婚用品上,比如说床单,衣服,被子上绣上鸳鸯,以此来祝愿新人婚姻幸福美满。古人还用鸳鸯比作夫妻,卢照邻《长安古意》中说道“只羡鸳鸯不羡仙”,赞美了美好的爱情,被后人效仿。
三.结语
人与动物同处于一个自然界之中,中国古代人民观察动物习性,特点,衍生出许多动物文化。在意境传达方面,动物有其不可代替的特殊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与一些生态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动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被中国先民精确捕捉,并且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动物身上蕴含着中国先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动物文化是动物与中国文化具有依存关系的又一体现。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戴水姣.英汉动物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浅析[J].教学与管理.2001(04).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黄嵘.动物词汇所反映的中西文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7).
[5]郝志华.汉语动物词文化意蕴例释[J].咸宁师专学报.2002(01).
[6]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國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05).
[7]欧清煜.中华龙文化词典[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8]潘红.动物比喻的语用含义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4(06).
[9]庞进.龙子龙孙龙文化[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10]庞进.中西方龙形象的差异及其文化意义[J].东方收藏.2012(04).
[11]覃先美.英语动物文化考释[M].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2002.
[12]王永宽.中国龙文化的宏观考察[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1).
[13]袁彩虹.英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J].外语教学. 1999(03).
作者简介:赵冉冉(1996-),女,汉,山东泰安,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