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之美,一半在文字,一半在朗诵

2022-05-16李惠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5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诗歌策略

李惠茹

【摘要】诗之美,一半在文字,一半在朗诵。文字之美靠诗人创作,朗诵之美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小学语文诗歌朗诵教学,不仅仅是朗读的问题,还是一个有声艺术的创造活动,因为朗诵能激活诗歌生命意义的声音密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综合能力及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操。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朗诵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摸索,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力求突破这一“瓶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朗诵教学;存在问题;策略

一、小学语文诗歌朗诵教学的重要性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数量大大增加,课外必背古诗词也达75首。可见,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因此,诗歌比其它的文体更深奥、更精美,也更纯粹。诗歌以其特有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以及美妙的艺术构思,让人们着迷和眷恋。这样的美感,须得通过朗诵方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朗诵是整体感知诗歌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与朗读不同——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生规范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诵则是一门独特的有声艺术,是用丰富的情感、抑扬顿挫的声音,具有艺术表演性地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通过朗诵,诗歌的平上去入、回环曲折、含蓄婉约、豪放肆意才能得以鲜明体现。朗诵中的一次停顿,一个重音,就仿佛将诗人的一声叹息,一声感慨展现给听众。朗诵者的感悟亦与诗人的情感与胸怀融合为一体,从而达到独抒性灵的效果。

诗歌朗诵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有许多方面的好处。一是利于他们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学习诗歌;二是以诗歌朗诵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能有效训练学生讲好普通话;第三,诗歌朗诵教学能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发展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第四,诗歌朗诵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抒发性情,培养审美情操。由此可见,诗歌朗诵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小学语文诗歌朗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诗歌朗诵教学不受重视

相较于语文各大教学版块,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诗歌朗诵教学并不为小学语文教师看重,甚至是被完全忽视。而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角度去看待。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在一线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会兼任班主任,事务比较繁重,因此没有什么精力教学诗歌朗诵。同时,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完成诗歌背诵的任务,工作重心主要落在“背”,而不是“诵”;从主观的角度来看,许多教师认为诗歌朗诵教学并不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诗歌朗诵教学的时间极少,举办有关诗歌朗诵的活动更是鲜见。曾经的英语教学因为不重视口语训练被称作“哑巴英语”,如今诗歌朗诵的存在似乎可有可无,不日也将沦为“哑巴朗诵”了。

(二)诗歌朗诵教学的缺失

1.诗歌朗诵教学缺乏教师示范和引导

一些教师在教学诗歌时,经常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这种笼统的问题能否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感情朗诵”?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诗歌朗诵教学的效果,是否能达到较理想的水平?对于少部分悟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或许可以达到,但对于其他大部分学生来说,更多的情況下是收效甚微的。从这种现象来看,究其根本,教师只是将诗歌朗诵作为一种简单的手段穿插到诗歌教学中,却没有真正将其视为教学的一部分,而学生不懂得如何朗诵诗歌,又如何通过这种手段学好诗歌?而缺乏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和丝丝入扣的引导,诗歌朗诵教学就变得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2.诗歌朗诵教学缺乏训练与评价

在诗歌朗诵教学中,还普遍缺少学生有效的训练和教师及时的评价。首先,教师基本上会讲解诗歌感情的基调和停顿节奏,而较少指导学生通过把握重音、语速、语调,以及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等方面更好更多地朗诵诗歌。其次,教师在听了学生的朗诵后,给予的评价是不够到位的。类似于“你读得真好”“你朗诵还不够感情”,这种“一言以蔽之”的评价,实际上作用是不大的,它没有具体地指出到底是哪一方面朗诵得好或是不足,使得展现的情感恰如其分或有所欠缺,也没有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缺少了科学有效的引导、训练和评价,诗歌朗诵教学就如雁过无痕一般,这种过于形式化的教学,并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诗歌朗诵的美好,反而可能让学生失去对诗歌、对朗诵的兴趣。

(三)诗歌朗诵教学存在的局限

1.朗诵的学生局限于学优生

学优生凭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让教师对他们青睐有加,许多教师为了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偏向于把展现机会留给学优生,而有时会忽略其他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诗歌朗诵教学时,教师更愿意让声音洪亮、自信大方、领悟能力强的学优生来展示朗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其他学生对朗诵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

2.朗诵的空间局限于课堂

诗歌朗诵教学一般只体现在课堂上,许多教师都没有将其拓展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如,学校的诗歌朗诵竞赛,社区里的活动,家庭中的练习。这使得诗歌朗诵教学只“存活”于课堂中的少数时间中,没有课内外教学的有效衔接,没有教学资源的整合,诗歌朗诵教学也就没有了持久的活力。

(四)教师的朗诵水平有待提高

在诗歌朗诵教学中,教师以录音、视频中的朗诵代替自身示范朗诵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朗诵水平不高,信心不足。没有面对面的示范互动,没有身边鲜活的榜样,学生仅仅依靠音视频进行模仿,难以在朗诵中获得珍贵的情感交流和艺术体验,学生诗歌朗诵的水平难以提升。

三、诗歌朗诵教学的突破策略

(一)创情境——精心引导,想象情境

诗歌朗诵应是学生在正确理解诗歌情感后,进行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但有些诗歌的创作年代久远,尤其是古典诗歌,语言用法和诗中所体现的生活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若没有教师精心的引导,学生也难以通过朗诵体会到诗中的情感。2283DCCB-D908-4E40-9EC8-FD85965DE850

因此,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以导语引发学生想象与思考,进一步再让学生在朗诵中探索情感。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绝句》(迟日江山丽)时,为了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体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愉悦之情,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美丽的插图,想象暖洋洋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拂面,花草清香,闻着这样清新的香味,你是不是也觉得心情开朗了呢?”结果,学生普遍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美美朗诵“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笔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几只燕子忙碌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而鸳鸯正睡在温暖的沙地上,做着香甜的美梦……”学生也像进入到其中的情景,似乎就看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情不自禁地朗诵“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样的导语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触景生情”,避免学生倦怠。更重要的是,当教师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艺术,高度切合诗歌的导语,学生更容易展开想象和联想,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二)用技巧——技巧指导,声情并茂

当学生达到了朗诵的基本要求,即能用标准普通话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通过知人论世明确诗歌情感基调之后,教师就能指导学生学习朗诵技巧。技巧的指导是诗歌朗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诗歌朗诵教学没有了专业的技巧指导,就相当于无本之木。

朗诵技巧参照朗读技巧的分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内部技巧主要指朗诵者在诗歌形象性词语尤其是诗歌中的意象、实词的刺激下,在内心形成生动可感的形象。袁行霈先生说过:“中国诗歌艺术的奥秘,从意象上可以寻到不少。”例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诗中,“轻舟”有轻松、自由之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描绘了四个色彩鲜明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轻快明朗的感觉;“枯藤老树昏鸦”则用一组意象营造出凄冷寒凉的气氛。朗诵者首先要透过文本的意象,感受真实的事物,感受意象所展现的情感,才能增强朗诵的感染力。

外部技巧主要指把握好诗歌朗诵的节奏、重音、语调和语速,其中重音可分为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和强调重音。把握好外部技巧,是以声绘情的重点。如,“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破”应为此诗句的重音,指导学生将“破”读出气势,读出戍边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才能真正描绘出诗人王昌龄的豪情壮志,描绘出他心中的坚定与深沉。教师只有将朗诵技巧的教学巧妙地融入到平时的朗诵练习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感情。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欣赏优秀朗诵作品,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增加对朗诵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感受、领悟朗诵技巧。

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朗诵,主要在技巧方面给予有效的反馈,这有利于引发学生反思,通过教师的专业评价改进朗诵。当然,有效的反馈是具有针对性的,教师应根据朗诵基本要求、朗誦技巧、关注听众等方面,对字词、重音、节奏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切不可泛泛而谈,一概而论。

(三)多手段——运用科技,丰富形式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科学地组织指导学生朗诵训练,丰富朗诵教学的形式,能更高效地提高学生朗诵水平。

在设备充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学生爱上朗诵,主动练习朗诵。例如,如果学校设有朗读亭或演播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批在朗读亭或演播厅进行朗诵学习。在朗读亭或演播厅中,学生可以使用专业的录音设备,跟随音乐朗诵自己喜欢的诗歌,学生的朗诵作品保存下来后,教师予以评分。学生可以在新鲜的体验感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语言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使用一些有助于练习朗诵的软件,如,喜马拉雅FM,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练习。

教师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在平台上发布诗歌朗诵任务及自己示范朗诵的录音,让学生在平台上提交朗诵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之间则互相学习。将线上练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能让学生把练习朗诵的良好习惯延续到课后。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诗歌的不同特点,合理地组织学生以不同形式朗诵。篇幅较短而个性较强的诗歌,适合单人朗诵,如,《夏日绝句》《石灰吟》;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层次较多的诗歌,适合领诵和齐诵组合,如,《春天遂想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篇幅较长、气势恢宏的诗歌,则适合多人齐诵,如《七律·长征》。

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用生动活泼的朗诵形式,寓教于乐,能让学生有效地提升诗歌朗诵素养。

(四)常展示——多方联动,拓宽平台

诗歌朗诵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不仅于课堂根植,还要于课外拓展。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联合各界力量,共同创造“语文课堂——第二课堂——展示平台——家庭社区”多方联动的诗歌朗诵教学。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朗诵知识,还应让学生在更宽广的平台上展现自我,如,参与第二课堂,学校举办的文艺汇演,以及区域性、全国性的诗歌朗诵竞赛。教师还可将诗歌朗诵与“推普周”“世界读书日”的系列活动相结合,可谓一举多得。家长和社区也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借助家长或社会的力量,让学生多参与、找导师,在各类文化场所展示诗歌朗诵,让学生得到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除拓宽学生朗诵的空间范围,更要扩大朗诵的学生范围。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提高诗歌朗诵能力是学生的任务,教师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得到了恰如其分的锻炼和发展,尽量让全部学生爱上诗歌朗诵,都有展示朗诵的机会,包括学困生。他们更需要通过展示来唤醒自己,通过朗诵增强自信心,提高对语言文字和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或课后的活动中寻找机会,给予学困生、胆怯生更多朗诵展示的机会,通过以表扬为主的评价,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其他学生来鼓舞他们,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兴趣,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语文的熏陶和魅力。

(五)树典型——榜样引领,浓厚氛围

榜样引领在诗歌朗诵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精彩的诗歌朗诵教学也应是教师“以心唤心”,用自己的朗诵触动学生的情感活动。因此,教师在班中要做好领航示范作用,努力提升自身朗诵素养,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将学生引领到诗歌朗诵的天地中。同时,教师团队中还可以推选出领航教师,带领全校教师共同学习,这样亦有利于在校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教师应多树立学生榜样,一方面促进兴趣浓厚、能力较强的学生深入学习,另一方面推动全体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在竞争中逐渐提高朗诵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引领的作用,就能推动全体师生爱上朗诵、学习朗诵、提升朗诵,师生在这浓厚的文化熏陶中,携手共筑美丽的“书香校园”。

诗之美,既美在文字,又美在朗诵。广大教师应重视诗歌朗诵教学,通过创情境、用技巧、多手段、常展示、树典型等策略,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提高诗歌朗诵能力,最终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个人和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周海红.回归有声艺术——“读”是有效语文课堂本色[J].新课程(中学),2018(10):112-113.

[2]袁行霈.探索中国诗歌艺术的奥秘[J].读书,1987(6):118-121.

责任编辑  刘  勇2283DCCB-D908-4E40-9EC8-FD85965DE850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诗歌策略
诗歌不除外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Passage Four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