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5-16刘碧玉,杨隆浩,杨海东

关键词:授课方式国际化教学改革

刘碧玉,杨隆浩,杨海东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全球采购越来越普遍,但相关人才稀缺。文章基于对39所“双一流”(原985)高校“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的调研,分别从课程教材、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过程三个方面阐述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在全球化、国际化采购和人才国际性流动的背景下,开展面向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最后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组建教学团队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采购与供应管理;教学改革;授课方式;国际采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4-0037-06

全球采购是指国际性大企业突破国家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活动从而选择最优的供应商和获取产品或服务资源的行为。相比于国内采购,全球采购在成本、质量和获得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然而,我国面向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相关人才稀缺。在“双一流”国家战略背景下,薛博文指出对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国际化教育以及学习各国的优势[1]。段世飞和徐建行通过分析世界名校排名提出“双一流”高校应走向国际化的观点[2]。“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作为一门与全球经济有关的课程,更应该走向国际化。然而林銮珠和刘珊认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采购人才的教育缺乏国际化视野的开拓,难以真正接触到国际前沿[3]。在全球化背景下,倪东生提出我国国际化采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课程教学革新[4]。陈宁结合实际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全球化下的采购业务[5]。因此,为了培养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人才,有必要对“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概述

“采购与供應管理”是工商管理、物流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各高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教学情况,本文对我国39所“双一流”(原985)高校进行了调研,其中有27所高校开设与采购相关的课程,主要的修读专业有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性质

在全国27所开设“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双一流”(原985)高校中,本文搜集到17所高校的课程教学大纲,其中有16所将其作为物流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上海交通大学将其设置为工商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相应课时数为32~48学时。

(二)课程目的与作用

针对不同专业,“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培养目的也有所差异。从总体上看,各专业都要求学生掌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业务流程,但工商管理专业更侧重于学习采购管理方法以及内部职能的设置,而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把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还要求学生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采购与供应管理问题的能力,并且,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在采购和供应管理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本文还对部分高校“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进行了调研。经调研,多数高校采用的是国内教材,华中科技大学采用国外教材,而南京大学则使用自编讲义。从这些教材的内容来看,国内教材更关注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的阐述,而国外教材实践性更强,对相关理论阐释较少。为了弥补教材在教学上的不足,有的学校还补充了参考教材,如上海交通大学就选用了一些典型的国外教材,如约瑟夫·L·卡维纳托和拉尔夫·G·考夫曼所著的《采购手册:专业采购与供应人员指南》、威尔编著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分析、规划及其实践》等。但是,面向国际化的教材较少,在所调研的高校中,除福州大学所选用的教材侧重于国际化采购外,其他高校选用的教材对全球采购涉猎不多。

二、“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多数“双一流”高校中,“采购与供应管理”是物流和供应链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但该课程在教材、教师授课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现有具有权威性、时效性和代表性的采购管理类规划教材,本文总结出课程教材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缺少全球化的视野。例如,骆建文所著《采购与供应管理(第2版)》、徐杰、鞠颂东所著《采购管理(第3版)》、宋玉卿和沈小静所著《采购管理》、高文华和李为民所著《国际采购理论与实务》,都没有“全球采购基础理论”的章节[6-9];马佳所著《采购管理实务》和胡军所著《国际采购理论与实务》虽然有相关的章节,但对全球采购动因、交易成本理论、跨国公司理论都没有深入介绍[10-11]。又如,现有参考教材都没有“国际结算”的章节,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全球采购结算体系来实现内部交易和利润转移的操作。仅在徐天舒和刘碧玉所著的《全球采购与供应管理》中,增加了非政府组织采购以及绿色供应链对全球采购的影响等内容[12]。

2.教材内容有待完善。采购管理作为企业资源获得的一项职能,与企业管理其他职能都有紧密联系。反映到物流或工商类教材上,“采购管理”课程内容与“库存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财务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课程内容都有交叠。而现有教材由于编写者的侧重点不同,教材内容有待完善。例如宋玉卿著的《采购管理》包含“采购战略规划”“需求管理”“报价”和“库存管理”的内容,而课程推荐参考教材高文华著的《采购管理实务》则没有上述内容的章节,但却增加了“商品决策”和“采购审核”的章节。又如,该课程现使用的教材除了骆建文著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和高文华著的《采购管理实务》外,其余大部分教材都没有“采购质量管控”方面的内容,而事实上质量和交期是供应商控制的两大核心内容。01490030-583D-4933-AD64-4CA8BFF1A8F2

3.现行教材应用性不强。例如,除了徐杰著的《采购管理》外,其他教材都没有设立“采购数据管理”的章节,但对于地域宽广的全球采购来说,市场信息的获取、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建立、电子商务(包括电子招标业务的执行)、全球范围内供应商资料库的建立和筛选等,都有赖于采购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为此教材理应进行着重介绍。又如,除骆建文著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和马佳著的《采购管理实务》设立了“全球采购管理”章节,徐杰著的《采购管理》和胡军著的《国际采购理论与实务》设立了“国际采购”章节,其余教材没有涉及全球采购的内容。这些教材课前、课后的案例大多以国内采购为背景,且都没有介绍如何推进跨国采购物料的国产化项目。

(二)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主要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分离、不同教学层次的授课方式区分不大和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

1.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程度不高。“采购与供应管理”是物流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该课程内容庞大且实践性强,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13]。为了降低教学难度,部分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忽略了教学的实践环节。在调研的“双一流”高校课程内容中,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理论知识占整个教学内容的绝大部分,而实践环节较少。同时,在教学大纲中,采购与供应相关课程的目标仅限于对该课程有整体的认知和概括性了解,这对于培养采购与供应人才而言是远远不足的。为了丰富课堂,部分学校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北京大学采取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14]。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与企业的实际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运营情况还存在较大差距,并不能有效提高这门课程的实践性。

2.不同教学层次授课方式区分不大。对采购与供应有整体认知和掌握相关概念与理论是对每个教学层次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亦有所差异。对于本科生,要求其掌握基础知识并灵活应用于实践;对于非MBA的硕士研究生,要求其了解采购與供应链的研究前沿并阅读相关文献;对于MBA学生,要求其具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价值的能力;对于博士研究生,要求其能够提出有关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创新性观点并撰写论文。但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区分并不大,大多采取播放PPT课堂讲授的方式。这对本科生而言能够初步掌握采购与供应相关的教学内容,但对研究生而言是不足的。非MBA的硕士研究生需要通过课堂进一步了解当前研究现状,MBA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而博士研究生需要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如果不区分授课方式则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

3.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在“采购与供应管理”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估体系与考核体系通常是将闭卷考试与课后作业、日常考勤作为考核参考,这种形式过于单一,学生通过背诵课堂内容即可通过考试,难以真正领悟学习要领和将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另外,“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与实际结合程度高,涉及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但鲜有高校将学生的课程成绩与实践环节相挂钩。

(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带动学生思考来学习知识,而学生主动就某一个问题展开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减弱[15]。“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知识量庞大,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和了解其他相关知识,而授课教师并不一定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收能力。因此,缺乏相关知识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这些学生只有通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学习好这门课程;否则随着这门课程难度的加大,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把握会逐渐降低。

2.缺乏更进一步的学习目标。如果只将学习目标定为通过考试,那么学生的收获仅限于表面的知识,并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在这样的学习目标下,学生很快会忘记学过的知识,这会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对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研究趋势和研究前沿更是缺乏清晰的认知。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之所以知识量庞大,是因为这门课程需要与多门学科相互交叉。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前,需要储备一定的国际实务、管理学和运筹学等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会比较吃力。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只有把学习目标定位在真正理解这门课程上,才能有事先预备相关知识和学好这门课的决心和信心。国际上采购与供应管理人才十分稀缺,对相关人才的业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以更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角度去看待这门课程应是学生追求的更高学习目标。

3.学以致用能力不足。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完“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后能够复述相关的概念和涵义,但是无法立即联想到实际或者以具体案例说明某一个理论或者知识点。部分高校在开设“采购与供应管理”相关课程时以教授课程内容为主要目标,而未开设实践的相关课程,使学生学习到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对知识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书本层面。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缺乏与实际结合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习惯,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面向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提出21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16],这迫使企业将管理重心从企业自身转移到供应链的运作上。同时,全球顶尖管理学研究杂志管理学会期刊(Acada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在文章“新时代的挑战(The Challenge of New Time)”中得出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加速普及与应用促进了全球分工的深化,引发了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其中“全球供应链”正是这种机遇与挑战的集中表现之一。采购是供应管理策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全球采购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主流模式,利用全球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优质的战略供应商和物美价廉的产品。全球采购也称为国际采购,整合国际采购资源能力越强的企业越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赢得胜利。因此,对于培养采购与供应管理人才并协助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立足的目标来说,面向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01490030-583D-4933-AD64-4CA8BFF1A8F2

以下将从全球化、国际化采购以及人才国际性流动这三方面阐述国际化的“采购和供应管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全球化大背景

“全球化”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提出,他将“全球化”描述为在经济领域中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17]。20世纪90年代,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Boutros Boutros-Ghali)宣布“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此时“全球化”带来的革新涵盖极广,不仅仅在经济范畴,还涉及政治、文化和信息等多个领域。

许多学者就全球化展开了相关论述。Beck认为全球化是在经济、信息、生态、技术和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下,人们的日常行为日益失去国界限制的现象[18]。谈毅和王琳媛提出全球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空关系的改变,以及全球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强化和跨国流动的增加[19]。同时,全球化的形势势不可挡,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和世界贸易组织首任总干事雷纳托·鲁杰罗都提出在广泛的全球一体化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影响,没有任何国家或者企业能够独善其身[20-2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对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了影响,更进一步验证了在当前时代大背景下追求全球化的重要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2020年的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产生重要影响[22]。疫情给世界经济一体化下的各国带来了一系列的债务危机,很多国家将会处于无力偿还债务的状态。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各国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创建有益的合作环境并抵御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国际化采购的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采购应势而生,国际大公司从全球挑选最佳供应商、采购最优的产品和服务资源,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实力。

国际采购具有整合优势资源、扩大消费者市场和降低产品成本的优势,因此许多公司采用了国际化采购的模式。世界零售商巨头沃尔玛全球采购网络总部设在中国深圳,对供应商和产品的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和推荐,最终以最优的价格和质量进行产品采购;德国西门子公司通过全球统一采购解决了零部件需求重叠的问题,并在部分区域实行网上竞价系统,以高效管理供应商并有效节约采购成本;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在本地市场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和建立评估发展本地供应商的全球采购办公室两种方式来实施全球采购策略;在“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下,我国小天鹅公司通过全球采购与世界五百强中的8家家电企业达成战略联盟关系,并不断打造国际化战略;瑞典宜家的全球采购供应链响应速度快、运行成本低,在全球化背景下创造了更高的收益;采用国际化采购的还有ZARA、丰田、海尔等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国际化采购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国际采购策略,构建自身的競争优势。

国际贸易分工、跨国公司的发展、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效益推动着采购与供应管理走向国际化。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日益发展,国际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致,由于地缘和自身发展原因,不同国家产品成本不同,通过物品置换可获得更低成本的商品。在国际贸易分工下开展全球采购活动使得采购方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和最佳的资源配置。跨国公司以全球采购的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业务,其业务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扩大也促使着采购的全球化加剧。大采购量使得生产商获得更高的单位收益,因此采购商能从生产商处获得更加优惠的采购价格,即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由于生产商同一时期生产或销售多种产品的费用低于不同时期分别生产的费用,所以采购商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取货源,即范围经济效益。

(三)人才国际性流动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兴起,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工作机会,人才国际性流动也愈发显著。人才的有效应用是创造更高价值的重要前提,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各个企业间人才的竞争。企业通过国际化平台能够获取更多的渠道和信息,从而发现更高层次和更多样化的人才,但是同时争夺人才的竞争也在加剧。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需要提供更高的薪资待遇,这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人才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入,人才流动也越来越呈现全球化的态势。在全球化、国际采购与人才国际性流动的大背景下,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的优秀相关从业人才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人才紧缺,当前“采购与供应管理”相关课程无法完全满足大量跨国企业来华采购和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对面向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可使学生或专业读者不仅能够对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有整体的认知,还能够了解相关研究前沿并灵活应用于实践。

四、面向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现“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国际化建设,笔者针对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23],且“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如采购中所涉及的诚信原则、团队协作和法律规范等都是很好的思政教育素材,同时,“采购与供应管理”也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并注意将其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加强学生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育。“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授课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学生关注的热点采购问题进行课堂案例讨论,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实现寓德于教的目的,为实现全球化采购与供应管理奠定基础。01490030-583D-4933-AD64-4CA8BFF1A8F2

(二)大范围涉猎相关教材,选择合适教材教辅

实现课程的国际化要先实现教材的国际化,当前高校教材国际化建设的滞后阻碍了课程国际化的建设进程。市面上关于“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课程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教材重理论、轻实践,有的教材重实践、轻理论,还有的教材内容陈旧,无法跟上现阶段采购与供应行业的发展。因此,在众多教材中,选取合适的教材教辅就尤为重要。对于“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相应的教材有原版教材、双语教材以及中文教材,授课教师在选取教材教辅时,应基于国际化的视野,对相关的优秀教材进行广泛的阅读,根据本专业课程的培养目的,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选取合适的教材教辅。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物流领域专家编著的教材以及一些经典教材,然后辅以其他教材进行参考。

(三)結合国际化采购案例,引导学生角色扮演

“采购与供应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输入难以使得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展现,将课堂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可选取典型的采购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利用课堂学习的理论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计算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案例选取时,应选择国际化的创新型案例,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有效引导其对国际专题的探索。通过对国际化典型案例的讨论,让学生把握最新的国际采购动态,掌握更新的行业研究成果。

在利用国际化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案例模拟,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有关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业务细节,并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方法,解决模拟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模拟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吸引力,还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把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操作流程。在案例模拟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模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让学生对实际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有更全面的认知,积累实践经验。

(四)邀请具有外企工作经历的采购专家开设讲座

相较于高校教师,企业采购专家的采购实践经验丰富。邀请企业的采购专家尤其是具有在外企工作经历的专家来开展讲座,把采购实践带入课堂,能够更具体形象地为学生展现采购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邀请专业的企业采购管理人员来校开设讲座,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可以从外企采购专家的角度学习和了解外国企业先进的采购管理经验,有助于课程的国际化建设。

(五)双语教学,侧重专业术语,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

在课堂中引入双语教学,是实现课程国际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带来企业采购活动的国际化,企业对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中,相关的专业术语较多,尤其是在制定采购合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英语交流能力,还要掌握这些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因此,授课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需要侧重于专业术语的表达,使学生今后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国际采购环境。

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不能简单地用“英文”代替“中文”进行授课,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调整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目前,英文教学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外语水平,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

(六)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团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校企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式。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构建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采购管理过程。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企业则可以指派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高校课堂,带领学生体验采购业务,制定采购计划等。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实际运作流程,有助于学生意识到学习“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采购与供应管理理论与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五、总结

在全球化、国际化采购和人才国际流动的大背景下,由于国际采购具有总成本低、产品质量优异和获得渠道多等显著优势,许多企业选择了国际采购的方式。本文建议将国际化考虑到“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教学之中,选择适当的教材,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展开教学,并邀请采购专家进行讲座。

参考文献:

[1]薛博文.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比较与价值取向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4).

[2]段世飞,建行.国际比较视野下四种世界大学排行榜的价值取向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6).

[3]林銮珠,刘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工商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斯坦福商学院的培养经验[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4).

[4]倪东生.构建我国国际化采购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10).

[5]陈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采购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9).

[6]骆建文.采购与供应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27.

[7]徐杰,鞠颂东.采购管理(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18-322.

[8]宋玉卿,沈小静.采购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182-183.

[9]高文华,李为民.国际采购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30.01490030-583D-4933-AD64-4CA8BFF1A8F2

[10]马佳.采购管理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72-378.

[11]胡军.国际采购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3-32.

[12]徐天舒,刘碧玉.全球采购与供应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6-24.

[13]吉清凯,李俊菁.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8).

[14]宋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6(5).

[15]李征.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6).

[16]Christopher M..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 and Improving Service Fina-ncial Times:Pitman Publishing[M].London,1998:103-104.

[17]Theodore Levitt.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J].Reading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a decision approach,1993(249).

[18]Beck U..What is globalization?[M].John Wiley & Sons, 2018:54-66.

[19]谈毅,王琳媛.大学文化建设和价值认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3-14.

[20]约翰·H·邓宁,杨长春.全球化经濟若干反论之调和[J].国际贸易问题,1996(3).

[21]俞可平,黄卫平.全球化的悖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55-357.

[22]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疫情对全球化有三大影响[J].浙商,2020(17).

[23]王红.《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12).

[责任编辑  宋    宇]01490030-583D-4933-AD64-4CA8BFF1A8F2

猜你喜欢

授课方式国际化教学改革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日语本科专业课程“日本文学史”教学探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