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实现幼小科学衔接的策略分析

2022-05-16唐惟纯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幼小衔接策略分析

唐惟纯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老师应遵照“零起点”进行入学教育,要让幼小衔接工作从形成目标、实施过程、跟进与反馈到重整目标,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不断完善和精进闭环管理,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鼓励学习国学经典,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小衔接;举办实践活动,提高基础技能的衔接;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减缓坡度,才能助力幼儿在“自然而然”中顺利过渡到小学,真正让幼小衔接落地。

关键词:双减政策;幼小衔接;策略分析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双减’政策,给了学校开展入学适应性教育改革的自主权,进一步帮助学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减负提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衔接,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将影响孩子对小学阶段教育的接受程度和适应程度,对孩子产生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这也是社会、小学、幼儿园所关心的问题。小学教师要让幼小衔接工作从形成目标、实施过程、跟进与反馈到重整目标,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不断完善和精进闭环管理,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减缓坡度,才能助力幼儿在“自然而然”中顺利过渡到小学,真正让幼小衔接落地。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校外超前超标培训负担,这也给学前教育带来启发。此前,“超前学、超前教”现象已经蔓延到幼儿园。有些家长担心幼儿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学习,热捧“超前学”。有的幼儿园为争夺生源迎合家长需求,罔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设拼音、识字等小学化课程,“揠苗助长”式的学习给幼儿带来了危害。教师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相互沟通的主要角色,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是幼儿与小学科学发展的保证,因此,我认为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开展儿童教育活动时,都比较注重知识教育,对幼儿衔接的理解是片面的,对幼儿教育并不熟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实践研究中坚持《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的规范管理基本原则,杜绝超前教育。例如,不建议在幼儿园进行“小学”教育,儿童不需要提前学习拼音、识字和算术,这反映出教师在“教与学”关系中的思想认知的高度。面对小学教师仍然注重衔接幼儿“知识性学习”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小学教师忽视了儿童的情感、意志、态度和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父母需要的心理偏差。应该有意识的让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在目标上、内容上进行对接,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进行调整,让幼儿能够在升入小学之后尽快的适应变化。

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孩子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未来的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又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教导孩子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或是教会幼儿识别简单的汉字。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顺应孩子的发展水平,切忌揠苗助长。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方面,小学教师通常采取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节奏。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的趣味性、孩子的个性爱好反而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导致孩子在刚入学时,往往很难适应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教学差异。除此之外,小学教师为了完成指定的教学计划,通常很难关注到孩子之间的发展差异,因此部分孩子在跟不上课堂节奏后,容易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鼓励学习国学经典,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小衔接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健康成长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且在融入传统文化基本元素之时,使得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实现学习与认知的启蒙,对于后期幼儿深度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能够掌握学习的基础所在,确保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发展之路中能够树立科学与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的科学化发展。在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大部分教师通常会采取單一性和固化性的教学模式,这样方便课堂管理,能够确保课堂秩序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借助教学主题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能够将所学习到的基本知识,通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每一个儿童从小便能够树立强大的内心,为后期发展和学习树立正确的目标。要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特征和规律,以适合儿童的方式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内容,并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引发儿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国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做好幼小衔接教学。

为了更好促进幼儿较快地适应幼小衔接,建议幼儿园可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选择《弟子规》《声律启蒙》《千字文》《三字经》《千家诗》等传统文化内容,鉴于“儿童性”的核心是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放在首位,学龄前幼儿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文字符号的学习不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一年级教师,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活动,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学生对一些经典书目的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等方式表演出来,这样的形式极大的帮助了学生理解传统作品的内容含义,为他们在小学学习古诗与古文打下基础,也使学生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

三、举办实践活动,提高基础技能的衔接

幼小衔接绝不是知识上的储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双减”背景下小学开展入学适应教育,有助于孩子顺利过渡。引导小学低年级段的教师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例如,对幼小课程的关系进行研究,组织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理解幼儿园课程。小学教师可以从学科分化的基本特征中找到幼小课程之间的规律和联系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确保学生在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的衔接。小学一年级教师还应学习《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园参观环境规划,观察日常生活,体验传统的教育活动,而且能够真正了解幼儿园的大班幼儿发展,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减缓坡度,从而更适合儿童一年级的身心发展。日常教育中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例如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习惯,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出家庭,到社区开展系列爱老敬老活动。借助社会力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感受,更加强化他们内心的体验与感受。

因此,作为“幼小双向衔接”中的小学,积极配合幼儿园,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教师可邀请低年级的小朋友与幼兒分享一些学习、生活经历,通过分享交流,可适当缓解幼儿对小学学习的心理压力,激发幼儿向往小学学习生活的愿望。这种形式,可以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学习生活环境发生直接变化而影响心理,有助于幼儿进行科学的沟通。暑期可以在小学举行,主要由一年级学生和即将进入一年级的孩子组成,由一年级教师领导,家长委员会负责监督。可以让一年级孩子和幼儿园孩子形成一对一带领,可以锻炼幼儿园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夏令营期间,小学可以提前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在游戏和教育相结合的框架内实施。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年级教师在入小学开始时,安排时间游戏,规定好集合和解散的时间,对不守时的及时批评教育,让儿童认识到时间观念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安排观看一些关于守时、信用方面的动画片,让其认识到守时的重要性,从心理上接受时间观念的养成,有利于实现儿童的幼小过渡,帮助更好的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环境。

再如,在小学语文《猴子捞月亮》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再课文教授前就开始布置阅读寓言的作业,与小学生们一起进行拓展阅读,将《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故事作为阅读内容,让小学生们产生对寓言故事的好奇心。教师们还可以定期举办故事会、读书会,引导孩子们交流自己最近督导的故事,在兴趣使然之下,养成小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尽快帮助刚刚接触语文课程的小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四、立足儿童发展特点,确立幼小衔接教学目标

在《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文件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年级学生本质是“儿童”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课程目标强调对儿童进行情感、态度、兴趣、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相互渗透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新课程,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重视环境创设、重视游戏活动,帮助孩子积累各种各样感性经验的做法。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教学衔接,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中应该关注游戏的充分开发和运用,采用游戏化教学,将游戏的形式和机制有机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从游戏任务、规则、道具等方面对学习活动的情境、内容进行设计,结合游戏化学习的教学策略,使得抽象、乏味的传统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低年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将知识内化,达成学习目标。

如,在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孩子们也有类似的表现,这就需要一年级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对于小组合作活动的设计要精心细致,每一个活动给出小组合作的分工、要求、建议等等,并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使学生逐步明白小组组员之间该怎样分工、怎样合作。再如,“小蜗牛有个小提醒:小朋友可以轮流观察,并且要保持安静哦,让我们做一个安静的观察小能手”“听到音乐就要马上做好准备交流了哦”等,这些课堂行为规范,渗透了“安静观察”“轮流观察”“观察后交流”的课堂习惯。具体实施中,教师的规范要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如规定探究时间——用音乐或水滴声等这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确定;在方向定位上应以具体的参照物来确定,对左右等方位词应进行学习和训练等。

五、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养成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阶段,各方面的行为习惯没有固定下来,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具有可塑性。幼小衔接背景下,在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学前教育阶段步入到小学教育的环境里,他们的习惯发展随着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得到跨越式的改变。“双减”将学生从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中解放出来,学生从书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生活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拥有了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双减”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启蒙家长,改变育儿认知,简单来说,要求家长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从监督者变成陪伴者,以多种形式陪伴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初入小学,对于小学校园生活中的各项事务都是刚刚接触,此时的他们就犹如一张白纸,等待这引导和教育。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此时正确的榜样示范对于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则是非常重要。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和家庭联合起来,教师要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完成幼小衔接的阶段性教育。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师来说,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是最了解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性格和特点,帮助儿童及时地调节情绪,加强对孩子自理能力的锻炼。因此,家长尤其要注重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渗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帮助学生在生活技能方面进行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这对幼小衔接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等形式,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可以通过群组的形式加强彼此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在群内对家长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也能整合教育资源,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教育知识,结合实际,与时俱进,适时发布相关信息,为孩子创造一片蓝天。教师要积极联系孩子的家长,共同通过家庭的合作方式,使幼小衔接更加顺畅、有效,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优秀的学生。

例如,让家长参与家长助教、家长开放日、家长义工、亲子运动、爸妈故事团等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和了解儿童,理性看待儿童的成长,用科学的方式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为了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感知和自理机会,我们在班级开展了“小鬼当家”“小小值日生”等活动。从小小值日生做起,投票选举出“最喜欢的值日生工作”,绘制“任务图”。他们自行分组,负责每天安排布置大家的一日三餐,如何排队、如何整理床铺、如何收拾餐具等;劳动日这天,刷椅子、洗垫子、锄草……安排得井井有条、干得热火朝天;制定“班级值日生公约”,参与班级的管理,会用“小标识”解决在“当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班级服务中,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收获自信。再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画报,动画等一些宣传报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在日常中如何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可以在洗手池旁边张贴勤洗手的一些宣传报,或者是在草坪上写上请勿践踏草坪等一些标语或者是动画形式的彩图,让学生以这种色彩冲击,更能够明确的知道自己在日常行为中应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薛辉.在幼小双向互动中谈幼小衔接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4):72-74.

[2]王芳.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幼儿100(教师版),2020(4).

[3]李艳丽.幼小衔接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6):33-35.

[4]郭阳芳.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才智,2020(12):171.

[5]孟庆玲.针对新时期幼小衔接和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850-851.

[6]施晓梅.语言整合活动:提升幼儿关键经验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21(11):91-94.

[7]薛莲.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思考[J].教育观察,2021,10(40):67-70.

[8]赵会静.试析家园合作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37-38.

[9]朱丽华.探析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45-46.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幼小衔接策略分析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