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市场需求与学校人才供给的互动机制研究

2022-05-16陈程张培琴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人才培养

陈程 张培琴

摘要:当前,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顾客个性化需求呈现出求新、求奇的新特点,“90”后“00”后的旅游消费者渐渐成为自由行、品质游的主体,旅游六要素有待升级和拓展;另一方面,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面对高端休闲、精品深度、客源回流、业态融合等新的特点,旅游市场要全面的应对顾客提出的更加多元化的诉求。同时,旅游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呈现数量激增、能力提升、开拓创新等新的特点,但旅游从业者由于准入门槛较低、行业培训体系不完善、工作状态不稳定流失率较高,导致数量的不足以及能力的瓶颈,社会需求和人才培養脱节严重,供需双方存在矛盾。通过对“学校-市场-学生”三位一体为核心要素的综合分析,提出旅游院校培养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互助机制

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相对停滞,但依然是现在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由于相关政策的落实,出境游的暂停带来了国内游、周边游的再次升温。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服务质量正在逐步升级,目标顾客的精准设定促使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断推陈出新,在基础产品完善的基础上丰富内涵、提升体验感和参与度。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学校培养目标力求适合市场新需求,已达到学校培养供给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之间的有效互动。市场与学校的互动是旅游院校提升教育质量水平、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市场需求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进行新一轮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前沿性和适应性。

一、旅游业需求特点分析

(一)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人才需求数量与年俱增

旅游需求类型多样、内涵升级,促使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消费升级,同时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开启了旅游新时代,旅游产品凸显“互联网+”、分享经济、体验性等特点。例如,除了传统的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之外,近年出现了诸多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的酒店业态,包括人工智能智慧酒店、主题特色酒店、家庭民宿、精品酒店、短租公寓等;传统的旅游路线设计也大量的融入体育探险、研学教育、生态研究、休憩养生等内容,促使旅游目标更加个性化、旅游产品更加多元化。

(二)疫情下的目标市场重组,技能创新需求迫切

本次的新冠疫情对于旅游业的冲击是巨大的,不论是客源市场的变化还是旅游产品的升级创新都是一次结构重组。疫情下的出境游呈现回流国内市场的趋势,以短途和周边游为首选,出境游的目标顾客对出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动机由之前的游览经典转变为文化康养,自由行比例增大而跟团游比例缩小。[1]2020《旅游绿皮书》中指出:疫情影响下的数字化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天然特点是解决文旅行业脆弱性和提升其韧性增长能力的重要方向,线上消费模式的普及在积极的影响着旅游消费行为;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疫情期间出行受到限制,线上“云”旅游成为热点,借助现代科技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开通了线上导览服务,不论是旅游线上直播、“VR”游览还是互联网IP的打造,都是游客获取旅游咨询的新渠道。虽然线上的方式只是提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视角,并不能为游客带来交流的互动性和游览的仪式性,但为疫情后的出游计划埋下了伏笔,疫情下的旅游行业正在倒逼国内目的地住宿、景区、餐饮等产品进行升级。

(三)旅游消费主体易主,新的消费特点凸显

从旅游消费者结构来看,“90后”、“00后”青年逐渐成长为市场的消费主体,“独立”、“自信”、“热血”是他们的标签,这一代人的黄金时期覆盖“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是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强国一代”,他们是互联网与生活紧密融合的一代,成为出游增速最快、活力最高的人群,个性化、体验化、差异化和品质化的旅游产品需求不断提升。相比较“80后”,更注重自身的体验感,多种元素融合的旅游产品更有吸引力。

二、学校旅游人才供给的现状

(一)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教育数量与分布

从全国范围来看(依据《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9-2020》),招收旅游类专业的院校呈小幅上升趋势,在区域分布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东高西低”状态,旅游教育的受益范围具有鲜明的属地性,生源空间分布呈现近距离衰减规律。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教育与东部沿海城市对比表现出招生规模小,区域分布不均衡,专业方向模糊,生源缩减等现状(见图表一至图表四)。

(二)旅游专业类人才缺乏职业认同感,流动性强

在高职院校中,对于于其他专业,旅游类专业服务属性凸显,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偏见理解,对于行业的认知度较低,只有少数的学生是出于对职业的爱好而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对于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理论水平和技能的提升,更应当从思想上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在专业建设、课程创新、实训条件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在逐渐加大,但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塑造和职业内涵修养等软技能的培养效果还相对薄弱,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出现了服务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足、频繁更换工作等现象,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系统额规划,一方面影响这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也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旅游类学生对本行业的关注度不够,职业目标不明确,对口就业率较低。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教育和职业自豪感的培养,在注重技能提升的同时常常忽略旅游业对人才素质的内涵要求,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入状态较慢,对行业期待不切实际,形成心理落差,从业人员流失率严重,职业忠诚度较低。

(三)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

随着“三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围绕“教师、教材、教法”等一系列举措重点强调教学应以实践能力提升为主,力求达到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与具体岗位需求相适应。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重点关注人品素质、忠诚度、责任心、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这几个方面,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行业发展脱节,应对问题处理缺乏灵活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普遍认为所学与所用不匹配,面对实际工作缺乏自信心,存在“鸵鸟”心态,实际与理想的较大心理落差导致频繁的调换工作岗位,不能够专心着眼于眼前的工作内容。出入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往往会被安排到一线岗位熟悉业务,这是任何专业生涯开始的起点,随着旅游业多元化、个性化延伸服务的升级,学校教育应紧跟行业发展需要,依据旅游业所呈现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合理、动态且有前瞻性的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例如,在2021年3月最新改版的专业目录中,“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体现了新业态多元化发展以及消费产业升级再造的发展趋势,之前的课程体系显然存在局限性。

(四)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不完善

旅游类专业的教师除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底蕴,企业一线的实战经验更为重要。教师脱离企业工作实际对于授课内容自然没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单纯的讲授而缺乏实战案例引入的的教学方式,无疑会让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毕业后投身旅游行业的从业热情得不到激发。职业院校未能将教师的核心工作类型进行划分,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性不强,容易出现“大而全”的假象,不利于开展专业的研究;另外,虽然很多学校建议专任教师每年至少一个月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但大多规定都流于表面,具体落实的力度不强,出现了要求和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三、旅游市场需求与学校人才供给的互动机制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消费升级、产品品质提升、市场高度细分等特点开启了旅游产业的新时代。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是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阵地,以市场需求作为培养成果的试金石可以让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互作用,百花齐放的旅游新业态对于从业者的要求更加多元化,不再单单拘泥于以往的酒店和旅行社以及景区,而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其量身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例如,经济性酒店店长、研学策划师、康养专员、点菜师、宴会设计师等等,从市场真实的需求入手推动旅游教育不断的创新改革,旅游教育发展本就是一个自我完善革新的过程,需求供给想匹配可以推动从业者学有所用、企业用有所长。同时,从旅游市场人才需求入手,针对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遇到的困境,从而改善学生的就业状况,提高专业教育对口率,以就业为导向,让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具体,能力培养和知识储备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动而不断提升,对于当地旅游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人才培养与行业新业态接轨,着力拓宽就业创业通道

随着文旅融合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深入,知识、技能、素养这三者综合的评价可以体现出学校培养的目标方向和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主体意识,旅游人才培养以为旅游市场提供优秀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和核心目标,重点加强提升旅游人才的职业意识培养,增强职业认同感、自豪感等。疫情影响下,行业新业态相互融合,数据分析能力成为众多职位必备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数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在职场中大受欢迎,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学校教育激发兴趣、政府部门提供政策,企业联动,让旅游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二)加强产教融合发展,完善“校-企-政”合作体系

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产教融合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它贯穿于旅游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校-企-政”人才培养产业链,有利于经济发展、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鼓励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教学与工作紧密衔接。努力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社会服务工作,通过一线实践将行业标准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在行业内提升影响力、不断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建设。在教学中企业经历是学校教育的短板、理论知识的储备是社会实践的前提,合理有效的整合、利用资源,共享建设成果,为旅游人才市场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为旅游市场管理人才提供平台和机遇。

(三)加强各主体之间的相互支持,突出特色共育旅游人才

加强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四大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共享合作。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平台信息,支持行业协会的相关工作,规范行业发展;行业协会应助力专家教师针对新业态、新发展趋势的研究,为企业提供学术支撑;学校教育将加强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学生未来职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升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构建“知识-技能-素养”内容全面、过程可监控、结果可考量均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行政主管部门和旅游教育院校应结合内蒙古地区旅游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时间分布上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冰雪旅游”教育;此外,因为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区,独特的人文资源是旅游教育的独特之处,为满足当地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创新上更加多元化;校企深度融合在旅游教育过程中作用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创新能够使教学效果在企业的应用情況为教师所了解与掌握,为及时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找到依据。

结论:

以当前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供需错位进行分析,通过对旅游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总结分析,结合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社会十佳需要突出的矛盾,不算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动态调整,继续深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院校教师服务社会、反哺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校内校外导师齐发力,学校政府企业三者共搭台,不断尝试运用新方法和新手段,全方位的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通过政从而确保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符合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国玉.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培养供给互动机制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9.10下半月刊

[2]郑憩.疫情以来我国旅游市场变化趋势特征及对策研究.中国物价.2020.10

[3]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9-2020)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培养供给互动机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NZJGH2020008。

作者简介:

陈程,汉族,女,1983.10,内蒙包头市人,本科,副教授,旅游管理方向。

张培琴,汉族,女,内蒙乌兰察布市人,助教,本科,酒店管理方向。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人才培养
A Private Practice
2018年一季度中国理财市场需求潜力地区排名
山东院创新力浅析
中小城镇房地产市场需求研究
中小城镇房地产市场需求研究
面向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