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

2022-05-15周云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数学策略

周云敏

摘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一种启发的思想,而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数学课从提问开始,提问也是启发数学思维的支点,没有提问就不会引发思考。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不能泛泛而问,要通过“问”让数学课变得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这句话从根本上说明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在课堂中,若缺乏提问环节,那无异于教师在课堂中自我地讲述知识,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了课堂互动,只会让课堂气氛沉闷。在知识讲述过程中展开提问,能使学生更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增加学生的紧张感。从教学效果方面来看,通过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能使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一、反问——暂时搁置,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问,主要指教师通过某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引领学生对自我答案进行反思,进而对错误答案进行修正。在教学中,教师时常采用“真的……吗?”这种问句的形式,以一种无疑而问的形式增强语气,用反问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索文本的核心意义,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

【案例一]数形结合,操作验证——

结合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对于剩余的部分不知如何处理,有时候就会出现错误。在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后,进行拓展,计算14÷4=()。在汇报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计算正确14÷4=3……2,个别同学计算得出14÷4=2余6。此时教师反问:“真的会等于2余6吗?到底哪位同学对呢?接下来我们利用学具一起帮他们验证一下”在利用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中,学生发现当小棒多时我们会尝试继续去摆正方形,直到剩下的小棒不足以摆出一个正方形,此时才结束。在学生解决完简单的问题后,再返回去看14÷4=()时学生自然会发现还剩下6根可以继续摆正方形,余数要比除数小。通过反问诱发学生进入探索状态,促使学生自觉的将思维点落在商和余数上,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认识。

二、探问——拾级而上,万紫千红总是春

所谓“探问”,指的是在学生面对问题思索后仍一脸茫然,无从下手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对原有预设问题进行难度梯级分解,将固有难点问题分化为数个小问题,逐个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在这种理答策略的引导下,教师更多扮演一个引领者的角色,其引导着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用问题“探问”逐步引导学生探求知识与结论,着力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教授知识与答案。在小学低段数学最常见的“探问”存在于两处:深度需要挖掘处和学生情感的伸发处,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重难点和情感体悟处。

【案例二]逐步分解,形成模型——迁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结合预习单,设计以下问题进行问答:

(1)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2)你能得出下列长方形的面积吗?说说你是怎么探究得到的?

(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课本上的计算方法你能看懂吗?你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求得长方形的面积?你还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4)尝试探究出图形的面积。

通过预习单发现,学生能结合已有知识利用小正方形摆一摆、数一数、利用公式算一算解决简单的长方形面积。但当长方形变得很大时,同学只能根据书上的公式进行计算,但对公式还不够理解。此时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引导学生发现要对数一数的方法进行深化。教师在组织学生直观操作的同时,提出启发性问题:

①在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②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吗?

③你能从对应关系中推导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公式吗?

④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你能猜测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一系列的问题分解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环接一环,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摆的行数、列数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追问——刨根问底,吹尽黄沙始见金

“追问”在这里具有“刨根问底”的意思。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基本回答出教师所提的问题之后,为了引导学生就原先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针对回答情况进行“二次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就成为“设问”。追问的对象并不局限,可以是固定的某个学生,此时的追问属于纵向深入式的,拓展的是思维的深度;追问的对象也可以是不同学生,此时的追问更多地呈现出的是一种横向的递进,侧重的是思维的广度与发散性。

【案例三]追问引导,多种应对——《笔算乘法》算法分析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时,学生交流分析不同笔算方法,教师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追问“4为什么要写在这个位置?0要不要写?”促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算理——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个十乘4等于4个十,4要写十位上,个位上的0可省略不写。紧接著教师又三次的追根问底,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第一问:“你能在点子图中找一找我们笔算的过程吗?”

第二问:“刚刚我们说到了先合后分,为什么要分呢?”

第三问:“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通过三问引导学生借助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更深层次的理解算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笔算、口算、点子图之间的联系,都是进行拆分。渗透了学生的转化思想。并且学生自己对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的易错点进行分析,帮助避免计算时常犯的错误,培养认真计算的好习惯。至此,学生已全面体会了笔算的过程,理解了笔算的算理,掌握了笔算的算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注意设计科学合理的情景提问环节,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解题方式的讲解、解题思路的强化等,引导与帮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提升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在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东.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追问微探[J].基础教育,2021,(06):26-28.

[2]李润.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1,(02):65-69.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小学数学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