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社团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
2022-05-15卢辉
卢辉
摘要:中职学生因家庭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缺失,在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养成很好的习惯,学生社团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助于完善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意识;有助于推进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养成教育;中职学生;中职社团
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和培养人。17世纪英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John,locke)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对于学校而言,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发展个性,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是学校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就中职教育而言,我们的中职学生经过中职三年的学习后,除少部分选择继续升学外,大部分学生要迈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为建设祖国和家乡做出贡献。以前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是我们中职教育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整个社会都呼唤和提倡“工匠精神”,这从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和思想情操等方面对我们的学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目前中职学生的现状看,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具体表现在:
一、中职学生逆反心理较重,缺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就学生生源而言,中职学生属于社会的底层生源,相较高中而言,我们的学生家庭情况更加的复杂,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受到的关注较少,加之处于青春期,部分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存在逆反的心理,老师、家长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去做。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孙姓同学,从小父母离异,加之在义务教育阶段经常被班级同学欺负,该生被周围的人充满了敌意,碰到事情,不会从积极的方向去处理问题,容易埋怨,容易暴躁,喜欢采用极端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
二、中职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自信心
相比较中小学生,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改善自我,提高自我的强烈诉求,但是很多同学在学习上并没有建立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缺乏战胜困难的自信和勇气,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选择逃避,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散漫,缺乏兴趣,作业拖沓、抄袭,甚至不做,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长期下来,导致很多中职学生知识面非常的狭隘,个人素质相对较低。
部分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整天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游戏,工作后更是频繁跳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个别的学生干脆就依赖父母,成了“啃老族”,以学生就业为例,目前宜兴地区,应届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8%以上,但三年后还在原岗位工作的学生不足20%,有的学生吃不了苦,一味追求工作环境的轻松,有的学生受不了气,在工作过程中,被领导、同事说两句,就愤然选择辞职,……频繁的跳槽不仅阻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也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不便,在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声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学生社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社团不断在校园涌现,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团活动有助于完善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以往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学生社团传授的大多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用型知识,同时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在平时的交流中同学们展现的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如宜兴高职校“智慧联合”创业社团,它的成员来自五个系部,大家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组建创业团队,数控专业的学生设计样品之后,装潢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的学生搭建营销的平台,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风险评估和防范。通过团队协作让学生从可以创新跨越到能够创业。社团成员平时参与社团管理,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开展一项社团活动,前期需要进行策划,社团成员需要进行民主协商,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完成策划方案的制定,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民主协商的能力;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协调好时间、场地、人员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这就需要社员各司其职,协调合作;社团活动的开展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伴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波折,需要社员们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應变能力。
二、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意识
中职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充满了青春和活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社团活动往往具备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容易被中职学生所接受。社团中,从社长到普通成员,大家年龄相近、素质相当,因为共同的兴趣大家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在社团活动没有强迫和没有说教,社员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在潜移默化中使得中职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大家以社团兴盛为荣,每个人都为社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社团中有合作也有分工,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大家享受着社团活动的成果,更承担着社团发展的责任,这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塑造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像陶行知老先生所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当然,目前中职学生社团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受社团指导师资、社团活动软硬件条件、社团、评价、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职学生社团的发展有可能会停滞,甚至是倒退。这就需要我们职教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继续解放思想,积极进行思考,努力建立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完善社团发展的保障体系,让学生社团在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专业类社团活动促进中职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策略探究[J].黄永.职业.2016(36)
[2]从价值到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学科意义与现实意义[J].孙美堂.学术研究.2005(07)
[3]浅谈中职学校的社团活动[J].黄春娇.职业.2018(16)
[4]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探索[J].姜宗庆,余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