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养成的策略
2022-05-15周倍倍
周倍倍
摘要:现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优异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为其他各学科的学习也能奠定下坚实的基础。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繁杂的过程,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思维能力已经开始慢慢萌芽,此时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老师必须要重视对现阶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思维
引言:数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数学思维能力又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笼统的概念和理论类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思维,发散思维,不断促进数学思维的多维度培养。
一、现今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气氛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这是由于我国现在的老师岗位缺口很大,师资力量还很匮乏,一师多职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造成老师们的工作繁多,教学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堂趣味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制式化的知识点讲解。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本身专注力就不够,学东西更多靠的是兴趣,枯燥的课堂根本引不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失去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方法探究
1、“增”趣味,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
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老师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果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哪还有学习的行动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只能是空谈。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出对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行动力。例如在学习“圆柱”这一章节时,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通过折纸,动手做出一个圆柱体,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特点,再由老师引出圆柱的定义,进而再去探索研究圆柱体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在不断的自我动手探索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促进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
2、“巧”提问,锻炼数学思维模式
大量刷题和纯粹的进行数学公式及解题思路的讲解是没有办法完成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老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前一定要学会“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在不断的思考探究中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化锻炼。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换”这一节课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大量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比如说,咱们本次考试,一共有100人参加,其中有85%的学生分数在80分以上,那么80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位?这个85%都可以怎样来计算呢?找出分数、百分数、小数之间有什么关联呢?等等一系列跟课本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提问,老师再针对这些发现加以引导和总结引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模式去思考延伸,规范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运用方法,锻炼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的学習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初步建立起简单的数学思维模式,数学思维的树立则更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全面发展。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学会运用“增趣味、巧提问”等方法,一步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就帮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日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更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标(小学).2019(07):188-189
[2]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20(0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