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形结合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策略探讨

2022-05-15徐婧婷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数形结合

徐婧婷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果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一个稳定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增强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解题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将原本的抽象数学简单化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让学生在计算数学习题时能够直观的理解相应内容,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贯彻到小学低段数学的课堂中,帮助小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拓宽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逻辑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专业技能。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策略探讨

所谓的数形结合,其实是指利用“数”与“形”的概念互相協调,用形象化的形式直接呈现抽象性数学知识,以便于学习者更好地解决现代数学问题,从而扩宽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并让小学生数学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当前我国小学的低阶段数学课程中,如何应用数形的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师们所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抽象数学直观化

在步入小学以前,学生主要是通过实际生活中来习得知识和掌握经验,通常这种认识都是比较直接而形象的,但在步入小学中低阶段以后,学生会逐渐接触到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经验,数学经验往往带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学习者而言,在短时间内很难迅速适应,掌握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困难。而通过数形结合的运用,可以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经验以直观化的方法表现出来,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吸收并自我内化传统数学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图形有较强的形式性具体,并以此为基础支持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有利于学习者的思想形态由抽象向形象顺利转变,也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对数理概念的正确建立,学校中低阶段综合数学教育目标也将得到顺利实现。比如在一年级上册“加与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了数形结合方法来加以教育,首先诱导学生对图加以仔细观察,以加深学生对于相加减法的感性认知。图中的小女生手中拿着笔,一只手有3支,一只手有2支,加在一起一共5支。在老师诱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建立加法的初步概念,并了解到把两个数字加法也只是求和。而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数熊猫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加法认知意识。图中左边有3只大熊猫,右边有2只大熊猫,一共有几个大熊猫?最后学生把加法内容全部导出:3+2=5。在课堂上,老师如果事先不是让学生看到图形,而是直接让小学生对照课本上的题目进行相关运算,这种方式不利于小学生理解以及掌握相关知识,学生根本就无法掌握3+2的内涵。而数形结合的方法理念,就可以帮助学生思维的过渡,将手中3支笔与两支铅笔放在一起进行统计以及将3只大熊猫与另外两只熊猫放在一起也进行统计,从而完成3+2的过渡思维,这样就帮助学生对3+2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从而抓住了小学数学的实质,较为直观的吸引了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小学低阶段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计算教学形象化

在学校低阶段数学教育过程中,算术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大,对低阶段学校而言,算术教学具有相当困难。算术教育的实质上,是在数字和运算符号相符合后所进行的各种运算。在小学低阶段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算术教育的内涵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对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理解困难,特别是如果单纯地通过数字与运算符号来完成运算,则学生就无法了解概念和计算,而数学计算的准确性也就可能会遭到威胁。在计算课程中,算理也是一个重点部分,如果学校中低段学生对于计算算理方面的掌握不够深入,将会影响学生对计算问题的把握,而且即使学生是一次运算正确无误,但下次出现了同样的题目也很有可能发生出错。所以在小学的低阶段数学教育过程中,要围绕着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内容出发,通过数形结合的运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计算,逐步掌握数学计算的正确方法,并以此带动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课程中,可利用数形结合思维的方式引入,使计算教学内容从抽象化向具体、形象化展开,以加深对学生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概念并熟悉计算,从而奠定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小学生能够提高基本数学的运算速度,从而一步步向高段数学前进。比如在二年级下册的“除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橘子”的方法进行有取余的分划教育,以加深学生对有取余分划法内涵的认识。采用单一化方法直接进行数学教育,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老师就把实物橘子拿到了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教学的方法来分成了14个橘子,分在3个盘子里,对剩下的橘子,学生没办法区分,就直接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分法。之后让孩子们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分橘子,学生可以在每个碟子里放入3个橘子,教师可以同时放入多个碟子,这样老师就可以利用实践来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如果孩子们看到其他两个橘子还没办法分开,教师可以把分法写到黑板上。然后让他们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发现在不同分类方法下的数单位都不同,而剩下的没办法区分的时候,就取余,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数理素质,从而稳固他们的数学理论基础。当学生学会取余的方法后,老师便可安排学生将15个橘子或者18个橘子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发,在学生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形成更深入的感受,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余数的基本运算,从而成功完成小学的低阶段数学教学任务。在数形结合的思维下,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有取余分划以后,对计算算理形成正确认知,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减少取余多于除数的计算错误出现。

结束语:综上所述,如果数学老师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贯彻到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课堂上,那么就可以让小学生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得到拓宽,还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让小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数学的解题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正常生活中,以及培养小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形结合方法的作用下,小学生能够较快地吸收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字计算能力,将所有的难题简单化处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分析[J].天津教育,2020(34):75-76.

[2]杨爱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探究[J]学周刊,2020(36)117-118.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数形结合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实施探讨
探讨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究
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个性化的策略
浅论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