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课改下中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初探
2022-05-15章菁菁
摘要:自浙江省推出选择性课改后,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的需求量扩大。如何开发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用什么模式开发校本课程?本文主要分析慈溪市优秀教研组——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组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和路径,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经验。
关键词:选择性课改;校本课程;英语教学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背景——“选择性”课改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行知职校)是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第一批试点学校,从2014年至今,课程改革在学校中落地实践,蓬勃发展。《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本次课改应“紧紧围绕增加教育选择性,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针对这项中心任务,行知职校采取教研组统筹、教师申报、学校审核、学生自由选课的方式推出限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刻不容缓。
行知职校英语教研组陆续推出了完全自主开发的“英文绘本幼儿活动设计”、“酒店实用英语”、“校园实景英语”及I Talk 英语俱乐部活动课程等四门校本课程。与慈溪市其他中职学校相比,行知职校的英语类选修课程从数量到质量都具有绝对领先的地位:其中“校园实景英语”被评为慈溪市精品课程,《英文绘本幼儿活动设计》校本教材获得浙江省B类校本选修教材,配套的微课程获得浙江省微课程评比三等奖,《酒店实用英语》校本教材获得浙江省一等奖,I Talk 英语俱乐部活动校本课程持续开展三年,在慈溪市中职英语学科选修课研讨活动中做为样板课展示,曾获得2018学年慈溪市优秀社团。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全员模式和工作室模式
行知职校英语教研组是慈溪市先进教研组,组内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研组采取了两种模式:全员模式和工作室模式。
在校本课程开发初期,由于缺乏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功底,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个新兴领域,教师们普遍有一种畏难心理。但将课程分割成若干个模块,参与者只需要负责1-2节课的内容,这是绝大部分教师能力所能及的。I Talk 英语俱乐部校本课程就是采用全员模式开发:即全体组内教师按周次轮流授课,教研组给定每周课程主题,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由该周的两个任课教师决定。做为第一门开发的校本课程,采取这样开发模式是比较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分派到个体后,任务强度降低,完成速度较快,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有所了解,增加了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
I Talk 英语俱乐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一段时间后,这种模式的缺点逐渐暴露:没有统一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难度不一,每周轮换授课教师导致教师和学生接触时间较短,无法真正了解学情等。为了开发更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教研组内通过自主报名的形式组建一个团队,着手开发《英文绘本幼儿活动设计》,成员中有“引领方向”的慈溪市英语名师、有“勇挑重担”的慈溪市骨干教师、有“不断创新”的教坛新秀等优秀一线教师,团队成员都加入了慈溪市职教英语名师工作室,是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团队。
开发团队形成后,团队将之前累积的经验和思考成果,运用在这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课程摆脱单纯的英语语言学习的呆板模式,结合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知识,分析幼儿英语学习的各年龄段的特点,教授适合幼儿英语学习的教学方法。虽然课程由多人开发但经过多次组内讨论、反复修改后,形成了整体的框架和范例格式,各单元均依此开发,这一门课程逐渐趋向统一风格,科学有序。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自身而开发,缺乏现存或更为直观的经验可以参考,校本课程需要教师自己确定目标、内容、课程实施、评估等。全程参与一个课程的开发,加快了教师开发课程能力的全面提高。《英文绘本幼儿活动设计》完成后,获得了浙江省b等校本选修教材以及浙江省微课程三等奖,说明上级教研部门对这门课程的认可。在累计初始经验后,团队后续开发了基于学校酒店专业仿真实训的《酒店实用英语》和契合校园生活的《校园实景英语》,分别获得浙江省校本选修教材评选一等奖、慈溪市校本选修教材一等奖及精品课程。
课程团队是一个合作共同体,由于成员有共同的追求,会激发成员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在行动中能随时保证有效地监控、调整大家的行为,最终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课程开发。通过课程团队的组建,使教师意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后,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接纳校本课程的热情自然也会提高。个体进行学校课程开发好似一个人在搬一座大山,苦不堪言。团队协作真正让课程渐强式发展,通过分工合作,有效实现了多层面发掘。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走向教学研究者的转变,使教师不断研究,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路径——与专业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
2017年浙江省高职考改革后,英语已不再做为考试科目。脱离了应试教育背景后,中职英语教育理应回归其本质:剥离抽象化理论化,注重与专业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行知职校英语教研组开发的校本课程正是遵循这两个主要方向。
做为慈溪市唯一的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行知职校的专业设置方向主要是现代服务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是示范校建设期间重点建设专业,校内有按四星级标准建设的实训酒店,专业学生在进行仿真性运营过程中,产生了英语运用于实际场景的需求。现行的教材中,有关于酒店方面的知识,但缺乏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并不能完全地应用于仿真性运营。在注意到学生的需求后,课程开发团队立即着手开发酒店专业校本选修课程。首先编写了《酒店英语》教材,该教材结合全仿真的实训教学和运营管理,依据“做中学”理念,结合本校旅游系的特色,每章节内容都以该系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运营任务为背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教材以模块分类为内容,每个模块分为若干个单元,涉及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及其他服务等四个模块,基本涵盖了酒店实训运营中的各方面。在编纂教材的同时,同步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微视频,做为课程资料。
英语做为一门表音型的外语,与表意型的中文属于不同类的语言,缺乏实际应用的场景,会使得英语学习只有理论而没有实操,学生会做题但却缺乏迁移应用能力。行知职校作为慈溪职业学校的“航母”,每年有多次外宾来访,产生了用英语介绍校园的需求,《校园实景英语口语》正是基于这一需求的开发。该课程突出“实景”,结合学校概况、专业系部介绍、宿舍生活、社团课程、人际交往等实用性话题。教材采用校园实景照片做为插图,配套微视频也在校园内取景,并由校内学生出演。学习该课程后,学生能够习得日常校园生活中使用的英语,也可以将原本的英语知识迁移至熟悉的场景使用。摆脱了以往英语只用于课本而无法落地的尴尬,该课程用接地气的话题让学生能学到“实用”英语,体现了语言的实用性。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浙江省中职选择性课改更是明确要求课程多样化,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在国家规定教材之外,亟需开发针对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而行知职校英语组的校本课程开发正是遵循這以指向,以学校、学生发展及需求为本,开发实用、接地气的课程,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行知职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可以启发其他学校,让校本课程的设计、规划、开发成为更多学校的自觉行动。
作者简介:章菁菁(1982.6),女,汉族,浙江慈溪人,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文学学士,讲师,从事英语教学,校本教材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