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

2022-05-15黄男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格培养课堂

黄男

摘要: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授课和对课堂的掌控。有的学校重视教师的授课教案,重视教师对课堂的严格掌控,认为有了优质的教案和严格的掌控,就是优质的课堂,就能实施优质的人才培养。实则不然。给予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漫长而短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

关键词:课堂;教学;人格;培养

案例一:某生由于对二外日语学习不感兴趣,经常在课堂上做与本堂课程无关的事,但并未影响课堂纪律,一般是在看专业书籍。并且由于二外任课教师注重过程性考核,该二外学生对此产生了一定心理负担。以至于在期末考试时,该生认定自己期末考试不会过关,对着二外老师的后背做了一个踢腿的姿势,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老师虽然眼角的余光看到这种行为,但是并未批评该生,同时在期末考核时也没有为难她。第二个学期该生依然在二外课堂看专业书籍,任课教师依然没有为难该生。第三个学期,奇迹发生:当上课听写单词时,该生总是踊跃举手,并且单词记忆情况良好。上课也在很认真听讲。当教师问其为何突然记忆单词时,该生回答:“老师,因为你对我们太宽容了。”

案例二:谋生在大一时上二外课总是玩手机,教师制止亦不改,甚至头也不抬,旁若无人。但期末考试任课教师出乎意料地给予了该生及格的成绩。大一第二个学期该生继续上个学期的行为,教师期末依然未让其挂科。但是从第三个学期的表现看,该生依旧丝毫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错误,继续我行我素。于是任课教师果断在第三个学期将其挂掉。情况在第四个学期得以改变:该生上课不再低头玩手机,上课会尽力跟随教师的思路,会主动提笔做练习,教师走至身边会主动目光对视。

可能会有人不解:为什么这样的学生期末考试还让其及格?不听课就没有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自然也考不出来,不及格是正常的,及格才是不正常。非也。曾经有教师这样表述:“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是说要让他们学到什么东西,学到什么程度,而是在学校关上几年,让他们推迟几年进入社会而已。”这个观点笔者非常认同。当然,高职院校也有部分學生的学业成绩是非常优秀的,这另当别论。那么,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最应该培养的是什么?笔者以为,是人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远胜于培养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一般都是高考失利或者其他原因没有考入心仪大学的学生。由于中小学时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受到教师的指责、辱骂,师生关系紧张,导致对教师没有好感和基本的尊重。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只是按照常理该挂则挂,那么这个学生可能永远都不可能体会到另一种师生之间用课堂用分数用过程性考核来进行的交流和融合了。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当教师不以分数看待学生,不以成绩衡量学生,而是能够看到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之外的事物的时候,方能消除师生之间对立的情绪。毕竟,没有任何学生是不希望自己成绩好的。这种学业压力不应该来自外部,而应该源自自身。

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施行上课收缴手机的制度。看似对学生非常认真负责,教学管理非常严谨到位,事实上却适得其反。不但不能促使学生专心听讲,反而从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利。笔者任教的一个英语专业教改班,所谓“教改班”,即所谓的“教学改革班”,班上的学生都是挑出来成绩比较好的,姑且不论高职院校还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单看平时上课沉闷的氛围,就知道学生对于“学习”是心生排斥的。问及“专业课是否气氛会好点?”回:“专业课更不好。全部低着头,目光都不想与老师接触。”问:“手机不是都交上去了吗?低着头干什么呢?”“正是因为手机都上交了,更没有心思听课了。课堂上更加死气沉沉。老师你的课算是好的了。”笔者的课没有要求学生上缴手机,因为要用手机听音频,但是看到学生偶尔玩一下,也不会没收,只是目光示意,点到为止。这种宽松的氛围,反而使学生更愿意投入精力来学习二外。

大学的教室里整齐地挂着手机收缴袋,袋子里或放着真正的手机或放着模型机,或许任课教师或者教学管理者得到了极大的欣慰:学生何等遵规守纪。事实上,这种做法完全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就如同家长给在给读小学的孩子背书包一样,阻碍了学生的自由成长和独立人格的发展。在应该引导孩子独立自主的时候越俎代庖。不是谆谆善诱,不是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而是武断地一刀切,以为表象的好看就是对教学管理的彻底贯彻实施,却未见学生内心的不满和抵触。

何谓“人格”?人格是指奥尔波特提出的“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试问:如果上课还需要将手机统一上缴,并以此视作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作为个体的学生,如何去形成各自的“人格”?他连以何种方式听课的自由都没有。难道提高“抬头率”不应该是教师考虑的问题吗?如果教师的课堂吸引学生,如果教师能够有本事将学生从手机中吸引出来,这样的教育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吧?教学管理者忘记了这是一群年满18岁的成年人吗?

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见其成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尊重和保护每个孩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耐心等待成长和蜕变,是每个教师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有的认知和态度。诚然,年龄越小,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越大;年龄越大,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越小。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一群对未来迷茫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在成长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要引导这些年轻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可能要一个学期,也许是两个学期,或者是一年,甚至两年抑或更长时间。消除教育“短视”的观念迫在眉睫。

学生不是商品,不能一个模子出来,教育管理学生,不能一刀切。否则就是一种机械化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走不进学生的内心,是没有内涵的懒政管理。当教师的课堂足够吸引学生,当教师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形成了独立的人格,那也便是学生自治自理时刻的到来。所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就是给予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接纳学生的不足,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反思教师自身的问题。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猜你喜欢

人格培养课堂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甜蜜的烘焙课堂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欢乐的课堂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