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视角看待班本课程的生发
2022-05-15陈晓丽
陈晓丽
摘要:虞永平教授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一文中强调,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际基础是班级,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以班级为基点,从而让班级成为实施幼儿园课程的主阵地。班本课程主要来源于本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它的行进路线始终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解决方法”等展开,反映的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对真实的课程的学习、生活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儿童视角;班本课程;生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是发展中的主体,幼儿的活动是主动活动。现以班本课程《遇见桂花》为例,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想法,引起课程发展;一条主线,联起课程探秘;一个团队,助推课程成长”,开启班本课程之旅。
一、一个想法,引起课程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喜欢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让课程回归幼儿,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小主人。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们的需求,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收集孩子们的兴趣,给予孩子们真正的需要。孩子们的一个不经意间的想法,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一)关注幼儿兴趣,深挖有效资源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兴趣,善于捕捉课程契机,及时将幼儿的兴趣转换为有效的教育资源,成为班本课程的素材。
例如:为了让孩子感受秋天在大自然中的美景,在校园里散步时,孩子们发现小学操场上的桂花竞相开放,甜甜的花香浸润了整个校园。樊樊闻到了香香的桂花味。其他孩子纷纷翘起小鼻子也跟着开始闻起来啦!
樊樊:“好香啊!这是什么味道啊?”
孩子们一下子热闹起来,不停的讨论着,有孩子提议:“老师,我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这香味吧?”
孩子们跟随着这香味一路寻找。大家发现小学的操场旁有一排的树。孩子们一边捡着地上桂花的小花瓣,一边三三两两的在交谈。果果:“桂花真香吖!我的小手都变香了。”樊樊:“看!它有好几个花瓣,1.2.3.4。”
我们注意到孩子们对桂花非常感兴趣,从孩子们的言语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桂花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但是这些经验浮于表面,作为教师,我希望引导孩子通过探索去提炼和升华,帮助他们不断改造和重组经验。在孩子们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我们班的班本课程“遇见桂花”诞生了。
(二)识别幼儿需要,发挥家庭力量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深切感受到家长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参与我们的课程是帮助家长了解课程,感受幼儿成长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家长参与对课程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孩子们不仅在幼儿园找桂花,回到家中依然和家长聊关于桂花的趣事。在孩子的带动下,家长们也加入到了我们的课程中,陪孩子们一起探索,使得我们的课程慢慢调整为家园合作型。
周末时间,孩子和父母去大自然寻找桂花,认识桂花的多种颜色及花瓣的数量。在收桂行动中,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一起拾桂花,用绘画的方式录下了这美好的一刻。
教师从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桂花的好奇点,从而正确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反复思考。同时教师发挥广大家长的力量,调动家长的丰富资源,让家长们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使我们的课程不再仅局限于老师的思考,使课程的组织实施更加多元、丰富、生动,幼儿获得的体验也更加丰富多元。家长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我们的班本课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课程的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
二、一条主线,联起课程探秘
课程让生命体验不断碰撞,生活经验不断交融,社会文化不断交流。随着孩子们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他们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增强。对于桂花,孩子们产生了很多的探究兴趣点,追随幼儿的兴趣,我们将以“桂花”为主线,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对课程进行探秘、解决问题,使课程有了桂花的加入变得“芳香四溢”,也给孩子们带来许多奇迹。教师通过呼应幼儿需要、创设区域环境等支持策略灵活拓展幼儿学习经验。
(一)呼应幼儿需要,引发共生智慧
陶行知先生在具体教学中特别强调“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活动中,只要我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放纵”观察、探索、讨论,他们会发现更多桂花的秘密,并通过与同伴、教师、家长的交流和互动来感知桂花。在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亲子之间的多维交流中,孩子们体会着共生的智慧的乐趣。
周一孩子们把桂花带回来幼儿园,教室里传来了叽里呱啦的声音。
乐乐:“我的桂花跟你的颜色不一样?”
糖糖:“桂花可以做什么呢?”
孩子们的提出各种疑问,于是,我们为孩子们绘制了一份《桂花我知道》调查表。孩子们通过回家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了相关知识。
(二)持续呼应幼儿,整合已有经验
教师通过对孩子们美食的了解,根据孩子们在探秘桂花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整合孩子的已有经验,通过集体活动提供回应的策略,使之形成有关“桂花美食”整体经验。家长们在的“收桂行动”收获了不少桂花,部分家長开始制作桂花美食。果果妈妈送来桂花蜜,果果说桂花茶很好喝。孩子们纷纷来看桂花蜜,期待喝到桂花茶。
琪琪:“哇!好香啊!好像蝴蝶啊!”
孩子们都很好奇,那我们来尝尝吧!大家一人一杯桂花茶,开心极了!甜甜的桂花茶真好喝。
“我还吃过桂花汤圆也很好吃的。”小宇说。
当然孩子们也不忘和其他班级和老师们分享了桂花果冻和桂花汤圆。分享的喜悦让果冻变的更加的甜,更加的美味!在活动中,部分孩子们在家已经有了一些桂花美食的经验,在孩子们讨论、统计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桂花果冻和桂花汤圆进行制作体验。整个过程,教师即满足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进一步提升了。
(三)创设区域环境,灵活拓展学习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对儿童的巨大影响,是以环境作为工具,让儿童受到环境的浸染,从环境中获得一切,并将其化为己有。”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提供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和适宜的探究氛围,将孩子们地作品呈现在展示墙上,在美工区里投放了各种材料。在这样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孩子的态度、情感、求知欲、学习欲望都得到了充分地发辉。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成为学习地主人。
例:孩子们在美工区找来了颜料、棉签、树叶、纸盘,点画桂花,挂在美工区,时时都能看到桂花。孩子们还收集了散落的桂花,在美工区里找到“棒棒糖”,用散落的桂花做成了“桂花棒棒糖”,让“桂花棒棒糖”甜在心里。
区域环境在整个创设过程中,以幼儿的经验线索为前提,以幼儿的问题发现为媒介,再由教师归纳提炼,幼儿共同参与、多元互动方式来创设,体现了幼儿发展的过程。区域环境创设活动充分发挥环境和幼儿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墙的教育价值,灵活拓展学习。
三、一个团队,助推课程成长
每一个课程的发生、延续都指向学生的发展。孩子们的每一串脚印的背后,都有默默捕捉孩子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发展契机的教师观察者和家长支持者的背影。那班本课程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
(一)幼儿自主,班本课程更有“适度”
以幼儿兴趣点为出发的班本课程,最终目的是为每一个孩子愉快的学习,促使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在《遇见桂花》课程中,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预设课程,这恰恰体现了《指南》所倡导的学习:尊重幼儿主体性、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在安全、温暖、互动、富于理解和激励的环境中的学习。孩子们通过在一次次寻桂花、探桂花、品桂花中发现、探索、体验中获得更多有关桂花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保存这些美好。孩子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幼儿园里最丰富的、最感兴趣的课程就在他们自己“当家做主”的课程。
(二)教师合作,班本课程更有“深度”
《遇见桂花》这个班本课程我园“四季”园本课程秋收里炫彩秋日开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个班本课程。我们在户外活动抓住孩子们地兴趣点后,没有自编自导,而是和本组级的教师们一起分析课程预设网络,通过组级审议,园级课程组成员指导,确立课程发展的方向。我们进行了早期汇报、预设;中期汇报、调整;后期汇报、评价。我们和班里的孩子们很幸运得到整个汛幼团队的支持,让我们的班本课程内容更加丰盈。
(三)家长参与,班本课程更有“热度”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主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能力。”把家长请进来,发辉家长资源,带孩子们参与“收桂行动”,家长全程参与我们的课程,使我们的课程更有“热度”。家长在参过程中,零距离接触幼儿园的教育,感受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同时也可极大程度的丰富家长的育儿经验,为家园共育起到促进作用。
其实,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前期的思考与研究,班本课程也不例外。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随机性,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都可以作为班本课程的内容;班本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用心去观察、仔细聆听,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相应的支持。班本课程把孩子与生活里的距离拉的更近了,亲近自然、互动环境。我们的课程还在继续,我们还会遇见花、遇见草,遇见不一样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李敏.以幼儿为主体,优化班本课程——从班本课程《小蜗牛大秘密》谈起[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1-1.
[2]庄丹.在小小虫看到大世界——小班班本课程的个案研究[J].名师在线,2019(04):61-62.
[3]邱艷静.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构建[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6):3-3.
[4]王健.浅谈幼儿园主题课程班本化的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8(10):1-1.
[5]时敏.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之道[J].江苏教育研究,2014(07):63-66.
[6]朱静晶.班本化主题活动线索创生的思与行[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8(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