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研究

2022-05-15杨雄英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杨雄英

摘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表现,但其本质却从未发生改变,即始终饱含着人们对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虽久经磨难但却依旧能够以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国家的一种深厚情感、以及积极的自信、自觉的态度,是人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领域,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情感、思想和行为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这种精神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习总书记曾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①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多次强调,青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最有生气、最具创造性的力量,蕴含着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强劲能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青年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群体,也是大有可为的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就要时刻准备着,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學习、生活环境等各种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国家和民族所赋予他们的历史重任也已不同于过去。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途径也要与时俱进,要符合当今的时代发展需要。爱国主义教育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和精神宣讲上,不能只是喊口号,更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通过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实践行动来体现来诠释,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真正的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文将探讨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发的需要,高校应如何更加有效的途径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用抗击新冠肺炎的科学精神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2020年春,一场猝不及防的、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而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堪称是史诗级的抗击斗争和中国保卫战中,我们看到的是90后、00后这些青年人毫不犹豫的奔赴抗疫前线保家卫国,他们选择了挺身而出,他们挡在了我们的身前。这些90后、00后的青年正是用身体力行深刻的彰显出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在这场保卫战中,也体现出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当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内涵。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去爱国,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教育当代大学生如何爱国的生动实践。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听讲座、集体观看抗疫保卫战相关视频资料、课堂内容讲授中融入抗疫精神等方式,用抗击新冠肺炎的科学精神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二、用伟大的建党精神来引领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②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高度凝练、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因密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伟大建党精神已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并坚持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人生,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要顽强拼搏、开拓创新;要不怕困难、无私奉献;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更好的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听讲座、组织课堂及课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课堂内容讲授中深入分析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等方式,用伟大的建党精神来引领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中西方政治制度对比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曾几何时,许多人一直把西方特别是英美等国家当成是天堂一般的社会,都向往着到这些国家,也曾有一些中国人移民到这些国家。就在2000年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威胁后,也还有一些人想着到这些国家,所谓躲避病毒的危险。然而,也就是这场抗击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的保卫战,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深刻的认识到“中国之治”的强大优势。近年来西方世界乱象频发,特别是2016年以来西方政坛恶斗加剧,社会分裂加深;中东难民大规模涌入欧洲并扰乱了欧洲国家的政局;英国公投脱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持续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趋势和民粹主义思潮迅速蔓延等等一些列问题的出现,西方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反观中国,“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特别是在抗击病毒危险的保卫战中,更是彰显了“中国之治”的优势和伟力,用生动的实践证明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的破产,也极大的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这正是开展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中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客观的对比,从而强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听讲座、安排学生课内及课外观看国际时政新闻、特别是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中深入比较中西方政治制度等方式,在中西方政治制度对比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四、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伟大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深化,是一种整体性的、系统性的课程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价值追求和政治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建设与传统的思政课教育不同,它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都承担育人的责任,实现价值塑造与专业知识传授相互交融,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高校的专业课教师也应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专业课教师要善于从专业课程发展历史中发现思政价值和精神力量,如爱国主义精神、思想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伦理关怀、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案例典故、模范人物等,并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倾向、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现实困惑,在讲授专业知识过程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实现全方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学校应高度重视并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真正落实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来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了志愿者的重要力量,在假期,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和热情也非常高。其中有支教、扶贫、助残、敬老、社区援助、环保宣传、抢险救灾、防疫服务队等等志愿服务项目,参与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大学生的自发行为,也有一些志愿者组织的鼓励。实际上,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现的是一种大学生们参与社会的愿望,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们能够更多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由于志愿服务精神具有激励的功能,通过各种外部刺激,使人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因此,高校应该抓住这些有利因素,积极支持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并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和帮助,实现全方位育人,引导大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举止中。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本身就是对自身的一种磨砺,也是大学生发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神的一种体现。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是当代大学生传递青春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学校各学院以及学生工作處各部门等应把学生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真正的做出实效,要更加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为了最后的书面报告而忽略了志愿服务活动本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毛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N].贵阳日报.2020-08-03(002).

[2]包金梅.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几点思考[J].现代交际.2021(12).

[3]邢国忠,黄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解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5).

[4]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

[5]杨少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02).

[6]李丹阳,李影.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1(09).

注释:

①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1J0874)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