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22-05-15梁志涌
梁志涌
摘 要:小学德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道德思想初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荣辱观等美好品质。目前我国正处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素质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开展等一系列工作,这些都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以得实效性成果,从而为小学德育健康持续和谐地向前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本文从目前小学德育课程现状出发,对如何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进行剖析。
關键词:小学教育;德育课程;教学时效性;思考探究
引言
小学德育课程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独立自主、爱国友善。小学生思想行为可塑性较高,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教学与道德素养建设。小学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教师要运用实例与启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德育教师应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的引导,加强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德育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德育实践活动。
一、目前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现状
要提高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教师在进行德育课时,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行和习惯。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阶段,有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不稳定的特征,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以及道德品质观念。
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存在着一定问题。虽然在我国大部分学校已经把德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不成熟,对事物认识不清晰等原因,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及生理上的障碍,以及道德情感方面出现偏差现象,从而影响到小学生身心正常健康成长。其次就是小学德育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养不高,专业能力不强,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意识与能力,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对教育内容不能充分理解与把握,也就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知。
二、提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德育课程教师素养
小学德育课程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并始终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的思想,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学习积极性,但又十分具有可塑性,思维灵活多变,对不同知识的可接受度较高。德育课程是一个需要大量实践和创新理论相结合才能完成的人文科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与应用要求。为保障小学德育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引进先进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教师要重视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德育教师,要具备较强实践技能与应变力等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较高思想品格修养及道德品质培养意识,以及良好师生关系建设意识等,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建立监管部门对小学德育工作进行领导、监督与检查力度和投入经费支持,提升德育教师聘用门槛,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对德育教师进行培训讲座或进行外派学习,以此有效提高德育教师教学效率。
(二)开展多元化德育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活动不断涌现,小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对德育课程实践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充分发挥德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思想品格教育,开展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对德育课程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化教学模式和远程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视频、图片或者音频信息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
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小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和纪念馆等地方学习历史知识与文明礼仪,来提高学生们的爱国情操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公益性、趣味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比赛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增强小学生热爱祖国、刻苦钻研等方面优秀品质。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德育小组或组织班会,让孩子们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些方式,小学生不仅能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还可以学到优秀的德育文化,从而形成良好、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建立家校共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德育中要发挥家长对孩子思想观念上的引导作用,建立教师评价机制与家长沟通渠道。教师要建立专门针对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日常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并且有效实施的方案来进行学校、教师及家长共同参与学生德育评议,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到小学德育教学的工作中来。其次是开展线上“家校”互评工作,双方通过微信公众号、QQ等网上平台,以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度与学生在家日常行为表现为依据,对家校学生德育管理进行评议,加强家校双方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在评价方面也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并以公开考查为基础建立相应制度。最后是定期举办关于“家校共育”交流会等活动,提高家长们对于学校德育教学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参与热情。
结束语
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想真正地落实提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教育目标,遵守课程改革规律和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会涉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各面,因此需要教师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总结。学校要加强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同时要重视家庭方面的影响作用。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榜样形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养成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健康发展,为学生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水玲. 新时期关于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成长, 2020(5):1.
[2]龚石勇. 触动孩子的心灵——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与思考[J].新课程, 20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