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视角下高等教育意义的解析

2022-05-15贾潘潘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贾潘潘(1993-),汉族,女,河南洛阳人,山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全人教育。

摘 要:全人教育理念从 20世纪70年代被重新提及,全人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潮,针对工业化背景下培养出“工具人”的弊端,它强调人的品德和全面发展的培养,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质疑能力,提倡发展通识教育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本文主要论述了全人教育研究的现状、对全人教育对高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全人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2.061

1 全人教育的价值分析

第一,在全人教育的价值分析中,也系统而全面地提出了全人教育这一理论化的概念。这一概念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有机的平衡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这两方面。针对教育的目的进行调研,了解到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各方面能力,从而让人变得更为全面,工业化的背景下,学校的课程内容把人培养成为某一学科的专业人才,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批判性思维不足;通识教育在其中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人的深层次培养,为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第二,为了确保精神性和物质性能够达到有机平衡的统一状态,要从全人教育这一角度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在研究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意识到物质的重要性,并且重视个人社会性,但是全人教育认为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加需要关注人格的养成,以至于精神性与物质性统一与和谐的局面。

第三,全人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所需要的教学方面,也关注到人与人交往的层面,即个体和群体的关系。综合分析来看,在全人教育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其鼓励人们能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在此也极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及不同国家的文化的理解。全人教育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以及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對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第四,全人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作用,这要从不同方面综合调研。一方面来看,其有利于挖掘人的个人潜力,综合的培养人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使人具备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到学生身心的方方面面,打破障碍,成为幸福、开朗、积极的人。

2 从背景分析全人教育在跨学科的多元时代特征

现代跨学科起源较早,在一战期间,现代跨学科就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其提倡突破人文界限,勇于打破科学的权威,提倡一种“普通”教育运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即要在思想整合这一前提下进行跨学科等方面的改革,勇于创新,勇于突破。在跨学科理念的推动下,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以及德国就曾在上世纪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发展与改革。现在世界处于一种“军备竞赛-工业发达-全球化-合作体系”的时代中,培养跨学科人才是每个国家迫切需要作出改变,要结合实际发展特点以及大的环境背景,有目的的采取措施去培养新的发展人才,要确保人才适应新时代背景,培养复合型的全面人才。跨学科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和多种应用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跨界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发现,跨学科的来源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组成:(1)科技的发展;(2)学生发展需要;(3)职业需要;(4)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提出更多的要求;(5)大学管理方式产生需求。

从工业革命起,社会对于人的要求,精通某一项专业技能,成为一名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社会发展开始依赖机器生产,科技的发展使得教育所处的社会背景发生了变化,社会分工有专业教育构成被广泛接受,出现了新形态教育。专业化教育有着自身价值,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产生了新的教育形态,而且使得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关系发生了改变,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初始阶段为基础教育。由于专业教育的兴起,教育目的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的任务是为工业化发展输送专业化人才。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的人才关注了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忽视了个体个性化发展。在新时代下,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这也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在社会发展中突出展现出来了很多问题,举例来说,资源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想要妥善的、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单一学科教育培养模式下的人才恐怕无法完全胜任这项工作,这样就需要高校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要培养更为专业的人才来解决这一类严重问题。

3 全人教育研究现状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方国家凭借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纷纷掌握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主动权与领导权,国家由此进入了工业化与机械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方面面,一度以乐观、高昂的心态认为自己可以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征服地球,想要使自然世界真正的听命于人类自己。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有诸多的问题随之出现,举例来说:由于人口暴增带来的资源不足问题、过度开采资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战争带来毁灭问题。

20世纪两次世界战争最终使人们对于自己的乐观的态度产生怀疑,伴随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物质主义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人类的精神文明,两者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而到1960年之后,反现代主义随之出现,人们随之也开始反思并批判现实主义,在此条件下,也步入进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教育学者提出自己的批判如:学校教育的民主问题、学生并不是屈服于权利之下、学校的课程内容更多关注“标准答案”、缺少批判性思维、质疑思维等。欧美国家经历了“教育危机时代”,同时代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验,“自由学校运动”是这个时期有影响的教育改革运动。全人教育运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被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提出“以人的完整发展”理念下,隆.弥勒正式提出全人教育的概念,1988年,隆·米勒创办第一份以全人教育为宗旨的专业期刊——《全人教育评论》,以期把全人教育运动引向一场教育改造运动。

4 全人教育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全人教育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是一种将人培养成“完人”而非“工具人”的视角;这是一种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而非仅把人培养为专才的发展观;这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在及外在的真实融合而非只着眼于人的外在表现的整合观。全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受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他依然无法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学者舒匡认为,全人教育应以“真、善、美”为重点,“圣洁”与理智、情感、知识、诚信、信念等方面培养“优秀的情商、智商、创新、敢为人先”培养懂得升华自己的生命意义,能够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仁爱、感动和奉献的人。更有学者认为全人教育宗旨是以人为本,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

全人教育是相对于半人教育提出的,是完整的自我,在发展过程中既拥有个体个性化,也具有个体社会化。拥有主体性并且能够掌握自己的未来以及命运。全人教育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在这个阶段的青年人不仅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力,还应该具有解决和质疑问题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化与道德修养、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完完全全面对生活,全人教育在教育目标上为“全人”或者“完人”为发展目标,把我国的全面发展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按照以内涵高于全面发展的理念,以和谐发展作为指导理念。

全人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当关注通识教育、跨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学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同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方式上全人教育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支持者,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助、尊重的关系,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受益无穷。全人教育的理念倡导和谐教育理念,加强学术与生活的联系,解决学生这个阶段面临的价值观问题、生命意义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把它们作为高校青年的一面鲜明的旗帜,是指引每位学子走向美好的未来的灯塔,并且为美好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全人教育理念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情和珍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人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有意义地生活”,对学习的要求是“终身学习”。

5 高等教育的启示

(1)普及全人发展课程。传统课程设置通常体现知识重于技能,技能重于态度。而从全人教育的角度看,这三者重要性排序应该颠倒:态度重于技能,技能重于知识。现代大学的课程重点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教育的目的更多的关注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在高等教育中,公共课或者是选修课都应该积极的普及全人教育课程。全人教育的理念不应该只局限于单一的学校课程中,更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到学生活动的中心主体上。高等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组织活动的主动权,如社团等活动。此外,在发展过程中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的各方面能力,要实行全人教育这一系统的理念。无论是从基础教育的过程考虑,还是高等教育的过程考虑,都应该树立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这一观念,要重视学生本身。

(2)青年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要切实履行职责。青年教师易于接受新的理念,实实在在教授好每一节课程,全人教育能否取得成功,关键的角色与影响作用还在于青年教师这个团体队伍。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高校需要的青年教师不仅仅是知识充足,而且能够接受并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举例来说:小组合作方法、实物演示方法、研讨法等,结合实际所学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动、交流、合作,重视课堂活动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些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更为苛刻与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加强自己在所教授的专业知识领域的见解,更要学会举一反三,在自己的知识水平层面依然要加强自己的学习水平,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领域。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變。教学方式不论中小学还是大学教育,教师都致力于不断的改革。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极其重要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时并不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因此高校也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高校的责任是践行全人教育的理念,积极进行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高校课程有公共课和组成,现状这些课程内容陈旧,跨学科交叉不足,形式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这个时期关注的内容创新创业、人际沟通、心理健康、婚姻恋爱、未来职业规划等问题。由此得出以下结论,高校的教育内容要关注学生本身,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培养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何海燕,栗苹,等.“双一流”建设高校面向新兴交叉领域跨学科培养人才研究———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法(QCA)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21-28.

[2]郑富,王定功,邵彦丽.试论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培养[EB/OL].http://www.cnki.net,2021-08-17.

[3]舒旷.大学精神与全人教育———读孙祁祥教授《跬步集》[N].中国保险报,2011-11-24.

[4]尹先平.全人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EB/OL].http://www.cnki.net,2021-08-17.

[5]罗利琴.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9,(4):58-61.

[6]谢奇苑.全人教育理论下大学教师角色再定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2):45-61.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