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农民的对策探讨
2022-05-15阿迪力·吐尼亚孜
阿迪力·吐尼亚孜
摘要: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高素质的农民更是当今时代的要求。随着“三农”的提出,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农民整体素质比较低,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一大短板。而在高素质农民的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必须针对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完成对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养的任务。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农民进行了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农业现代化
一、培养高素质农民的意义
自古至今,吃饭都是头等大事,当今世界局势动荡,加上疫情的影响,站在战略高度去看待粮食安全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一些在政策推动下率先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主体,要发挥在新时代农业工作下的带头作用,带动小个体户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共同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农民更是乡村振兴的中干力量,要想农村振兴,就必须要重视起农民的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农民的素质,推动农村在各方面的建设,同时推动农业上的经济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利的物质保障。
此外,加快对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想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要发挥农民的作用,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通过农村的现代化,推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二、培育高素质农民存在的问题
(一)培育师资建设水平较低
在实际的师资配备过程中还存着很大问题,大部分理论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存在着实践经验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存在着理论知识缺乏的问题,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还存在着在吸纳农业农村实用性人才力度不够的问题。师资培养从上至下的重视力度逐渐减弱,省级及以上相关部门比较重视,越往下落实难度越大。
(二)培育工作机制不够流畅
横向上来看,高素质农民的培养不仅仅是农业农村部的工作,更是涉及到了教育、经济、财政等部门,但因为各个部门对自己的工作任务不够明确,加上缺乏沟通,导致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将问题及时解决。除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不够及时流畅之外,农业农村部门作为高素质农民培养中的主力军,其内部部门之间也存在着类似问题,职责不够明确,不能及时沟通信息,对工作的开展有所影响。
纵向上来看,各个部、省、市上下级之间存在着对工作任务理解上的差异,在培育工作过程的开展过程中受到影响,上下联动不够紧密、问题协调与沟通不及时,影响到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三)管理和服务不健全
在高素质农民的认定过程中,主要是由县级以上的有关政府部门开展的,但由于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认证体系结构。导致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层次上存在着评定标准不一致的情况,认定证书也不能通用。在考核评价机制上存在片面性,农民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评价方式和学分的转换机制上还没有统一起来。在管理机制上,对培养工作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高素质农民的数据信息统计与监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配套服务上存在重视过程轻后期的跟踪服务。是否完成后期的培育跟踪服务,这关系到农民在过程中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的量的问题。此外,对于高素质农民的支持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四)培育教学体系不完善
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第一是课程设置。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相关的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特殊性。首先来说,他们的文化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次,年龄也参差不齐,且因为不同的产业,所以导致需求也有所不同。现在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论课程比较空洞,不够具体,无法与实践相联系。
第二是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大部分尤其是基层学校,在课程的形式上,主要还是以线下集中学习理论为主导,缺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设置。
第三是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还存在于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教材在结构设置上不合理,并且还存在着传统的纸质教材与现代化的电子教材存在比例上的失衡。在教学方式上还多是采用线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有待完善,以及现代设备的应用不够普遍。对于线上教学的针对性欠缺,实用性也有待提高。
第四是实训基地。大部分的实训基地都存在着设备不够完备的情况,正处在一个发展阶段,条件比较薄弱,加上很多同质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着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匹配的现象。
三、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对策
(一)提升教育培训的保障力度
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补齐短板,保障基础条件。推行学费惠民政策,鼓励当地的政府安排专项经费来支持培养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建设高水平的“双师”队伍,保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农民能真正将所学运用到实处。加强对涉及到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同时拓宽师资队伍,将更多的专业人才引进,发挥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专业优势。提升对教材建设的认识,通过组织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根据不同的专业、层次等,编写有针对性的不同教材。积极开发电子化的教材。此外,重视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等的建设,完善办学条件,为高素质的农民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
(二)加快培养机制的建设
必须要树立起系统意识、大局意识,坚持党的领导,明确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责任,建立起畅通的沟通途径,推动协调机制完善,为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桥梁。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部之間各部门以及农业农村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责任,理清楚之间的系统关系,形成完善的协调机制,为培育工作的顺畅进行提供有力支撑。明确产业结构体系,推动培养计划有序进行。科学对农民进行分类培养,保障培养机制的效率。与相关的职业学校做好衔接,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结构的优化。
(三)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在开展高素质农民的培训过程中,不能忽略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完善学习成果的转化工作,将学分和学习成果的转化进行完善,将农民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纳入到个人账号体系中,以推进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的流畅衔接。对于高素质农民认定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做到全国统一,完善三级认定标准。加强在培训工作结束以后的跟踪服务工作,将培育工作与电商、创业创新等进行衔接,以保证可持续发展。对于人才的引进和激励也不能放松,通过将高素质农民认定中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参加各种人才的评选活动。此外,要有严格的培训考核机制,政府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监督考核,主要集中注意力在工作方案、信息的整理、工作验收以及跟踪服务,促进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
想要将高素质农民的培养落到实处,要保障课程的结构与内容是科学的。当前来说,农民的新需求主要有两点:一是在产业结构上生产技术的需求,希望向旅游、加工等方向进行拓宽;二是不仅仅关心参与产业,还希望在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都进行参与。因此,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些,保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其次,创新教学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推广做、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结合农民所从事的相关产业及其时令特点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将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放在比较闲散的时期,将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农忙时节,按照不同产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周期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还要保障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科学的划分哪些课程内容需要进行线上教学,哪些课程需要采用线下教学。还要注意,线上的教学内容偏向于普遍性,线下教学倾向于专业性。利用好新兴媒体中介的作用,让高素质的农民搭上信息化的快车。
四、结束语
高素质农民是现代化社会的产物,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必然的。根据社会的要求,必须要完善相应的培养机制和体系,确保农民的高素质,以此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推动三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戴志宏.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03):70-71.
[2]何振辉,丁玲.淮北市“:五新”并举培养高素质农民[J].农民科技培训,2022(03):44-45.
[3]曹哲,张颖.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农民的对策探讨[J].三晋基层治理,2021(03):51-55.
[4]武秀偉,胡赛.新时代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路径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