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内外 “链”出精彩
2022-05-15桑春意
摘要:“阅读链接”是精读、略读的延续与发展,是向“大半径”的广泛阅读打开的窗口,是文本走向生活的通道。针对现存问题,笔者认为“阅读链接”的使用应以学生为本源,以课堂为阵地,把握链接度,找准链接点,启示学生产生“链接的链接”。
关键词:阅读链接;策略探究
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编排了32个“阅读链接”,随着年级升高而递增。每一篇“阅读链接”都传递着编者的编写意图,安排“阅读链接”的目的远不止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材料这么简单,它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引导:提示学生要想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就一定要大量阅读;引导教师怎样配合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
阅读链接的呈现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与学生的思维、情感合拍,才能为目标的有效达成服务,所以“阅读链接”不一定出现在教学后,而是需要找准最佳的时机,以最巧妙的方式呈现。
1.课堂伊始——悄然来,翘首盼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背景资料的呈现也是如此。在新课开始之际,呈现诗情画意的阅读链接,对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会有很大的帮助。
(1)未成曲调先有情——诗情画意,唤起期待
五上《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编排的链接是《七子之歌》中的两首诗及《和平宣言(节选)》,并配有练习。课前可以用它作为导入材料,请学生读一读诗句,聊一聊读了这几首诗之后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统一、和平的呼唤以及对祖国的赞美,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憎恶。
(2)问渠哪得清如许——走近人物,加深感知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呼兰河传》的节选,学生初读时,因不了解前因后果,会有一种片段式的阅读体验。面对萧红其人其事,学生也较为陌生。而在《祖父的园子》课后“阅读链接”中,同样也是《呼兰河传》的选文。而这篇节选文字量较少,更像是介绍了“我”与祖父的情感相依,以及“我”对祖父的怀念之情。上课伊始,可让学生先阅读课后“阅读链接”,然后说说从这个节选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至此,学生可以了解到“我”童年时与祖父相依为命,一起在园子里有过快乐自由的生活。
2.课中插曲——声声入,潜心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文本的敲打、感悟、反思,让学生在文字体验中习得表达方法,获得情感升华。而此时,“阅读链接”无疑可以作为一味阅读教学中的“催化剂”。
(1)横看成林侧成峰——明晰要素,品味写法
四下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编者在《猫》的后面编排了阅读链接,内容是夏丏尊和周而复写《猫》的片段,并作为练习让学生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当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课文后,可以设计了一个练习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感受、对比,思考:三位作家描写的猫各有什么特点?在同时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所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受到什么启发?学生可以不必说得特别准确和到位,但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受、对比。
(2)洗尽铅华始见真——感受真情,表达实感
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对于北京春节熱闹、隆重、忙碌、喜庆的气氛进行了着重描述,而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以第一人称亲历亲为地感受着春节带给他们的感觉对除夕之夜写得更为详尽,让人感同身受。教学中对两个文本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明白文章贵于写出自我的真实感受,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3)繁华落后吐芬芳——融入练习,锤炼表达
《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后面链接了散文《威尼斯之夜》,从夜空的清澈明净和夜晚的清新恬静两个方面,写了威尼斯美丽的夜晚。两篇小文,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同一个城市的面貌,落笔点各有侧重,写法上各有特点,形成互补。教师可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两篇文章,引导体会不论是写一个地方还是写一个人、一件事,一定要抓住它最有特点、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不能大而求全、面面俱到。然后结合课文后面据此设计的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家乡。
3.课末曲终——余音绕,延续情
“阅读链接”如同一座桥梁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拨开迷雾见真知——领会主旨,加深理解
《桂花雨》文后编排了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片段)》,并要求学生联系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明确琦君在片段中表达的两个观点:一是童年难忘,故乡难忘;二是故乡的稻田和木樨已成为故乡的意象,永久镌刻在记忆中。进而由此及彼,借鉴到《桂花雨》中,学生自会顿悟。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拓展文本,拓宽视野
有一部分阅读链接体现的不仅是单篇文本的阅读主题,还体现了单元学习主题。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文后安排的阅读链接是叶挺的现代诗《囚歌》,并设置练习。我们教学时要分三步走:一是查找资料,搜集故事、小说、诗歌、剧本等不同文体的文本;二是自主阅读,了解事迹;三是和同学交流,重点关注“同题材、言相异、意相同”的特点,体会不同文体的不同“味道”。同时,通过阅读链接的学习,学生由一篇文带动阅读数十篇文,大力拓展同类题材的“篇”的阅读边界。
“阅读链接”好像一个万花筒,有无穷无尽的精彩等着孩子们去发现;恰似一片无暇的海洋供学生们去嬉戏、遨游;如同一片沃土让学生汲取养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但愿每位教师都能把握好每个“阅读链接”的内容与要点,灵活自如地有效运用,不断使它扩大充实,“接”通内外,“链”出精彩。
作者简介:桑春意(1988.8),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宁波镇海区崇正书院,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