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2022-05-15朱建梁田花蔓常青丽
朱建梁 田花蔓 常青丽
一、福斯特职教思想的由来
福斯特是现代世界职教育界很有影响力的教育理论家,多年来致力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二十世纪中叶,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学派提出了“职业教育适经济发展理论”,其大意是职业院校可根据“长期的人力资源预测”和当下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来提供足够数量的人力资源专业培训,为经济建设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召开了世界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会议。世界著名职业教育学家托马斯巴洛夫在会上提出其职业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提高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成为该时代指导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职教理论。其职业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职教促进经济发展思想,农村职业教育思想,学校职业化教育思想等诸多方面。
福斯特以托马斯巴洛夫的研究成果与观点为依托,发表了题为《职业学校在经济发展规划中的谬误》文,引发了世界职业教育界持续广泛关注,后来经福斯特本人的理论层次的提升,逐渐发展成熟为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指引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思想。
二、福斯特职教思想主要内容
1、职业院校毕业生所学课程起不到帮助学生就业的作用
福斯特认为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偏重于学术研究的教育会促成学生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使其中部分学生产生不切合实际的过高的职业期望,毕业之后纷纷奔向大城市就业,去寻找所谓的白领阶层所希望得到的工作岗位,结果事与愿违成了大城市中部分失业人员之一。福斯特认为决定学生就业意愿的因素不在于学校内部,而是在于学校外。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意愿更多地是由于自身对就业的期望值所决定,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是很有限的。毕业生失业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劳动力就业市场对该专业面向缺乏真实的实际需求预测。所以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绝对不可能通过改变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得以完全解决。
2、职教发展的计划评估中应重视“技术浪费”现象
福斯特发现,某些职业教育学家在批评职业教育被忽视的同时,反而有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从而福斯特提出:职业教育的“技术浪费”,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职教领域也有存在,但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物质资源相当有限,故更加应引起重视。造成职业教育的“技术浪费”的因素有三:
一是劳动力市场非常需要这些人力资源,但职业院校学生所修学的专业不匹配,达不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二是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层面,为促进其经济建设发展,导致专业职业培训过分提前,而现有的经济规模和档次不能消化吸收这些人力资源;三是劳动力市场虽然需要这方面的劳动力,但由于职业发展前景或者薪金报酬不理想,造成一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选择了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就业岗位。
这样造成的职业教育的“技术浪费”对物质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当引起教育部门相当程度之重视,并将其纳入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考核的重要内容。
3、国家的职业教育必须以劳动力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
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无疑是比较超前且富有远见卓识,时间过去半个多世纪,他所提出的思想观点至今还富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福斯特职教思想认为,职业院校必须要全面了解劳动力就业市场方面的供求状况。受训人员在人力资源需求市场寻求就业机会的大小,是影响当地职教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4、无广泛调查基础的“人力资源规划”不是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依据
福斯特对根据“大范围人力资源预测”来规划学校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持反对意见。第一,人们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后果非常担心。一旦社会经济增长缓慢无法消化吸收人力资源规划所培养的人才,不但会使人财物资源捉襟见肘,更会增加社会失业率。第二,人们对“大范围人力资源预测”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事实上某专业领域的人力资源需求增长率是很难做到准确预测的;第三,福斯特所批评的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大范围大规模的”人力资源规划,相反却支持“与当地实际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小区域小范围的”职教规划调研。也就是说福斯特指出的是“某专业职教规模发展必须以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的真实确切的供求关系作为其规划的依据”。
5、“职业院校谬误论”的观点
福斯特从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局限性指出了职教办学形式的不足和一些职业院校自身管理问题。正因为一些职业院校难以克服的缺陷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难以为继的状况。
一是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往往与就业的需求相互脱节,学生所学技能往往与实际岗位需要的技能不相对称,职业培训场景与职业工作情境之间相互脱节。二是发展中国家职业院校所招收的学生,一般是学术研究型院校筛选下来的所谓“差生”,他们抱着继续升学的期许,把职业教育作为继续升学的跳板。三是一般职业院校学制为3年,学制周期相对较长。职业院校还会根据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条件开设相应课程,这些课程也经常会因预测数据的准确度不高,很难对劳动就业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从而出现毕业生找不到专业所学相对口的岗位的情况比比皆是。
6、重视农村富足人员的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农村农业就业岗位需求减少和农业机械化作业不断提升,社会应非常重视农村富余人员的职业教育问题,对此福斯特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观点:
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面向现代化的劳动者,推广生产劳动新技术,提升农村劳动者素养。要重视农村富余人员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农民。二是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应注意要提高农民培训的自觉性。只有当农民看到新技术新力量带来的实际效益时,他们才会产生培训学习的意愿。学校的职业教育(农业专门院校除外)对促进农村发展作用非常有限,单靠学校职业教育不可能深远影响比较重大的农业农村改革。
7、办学方式上应多提倡“产学合作”
福斯特认为,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虽具有批量化规模化效益,但在自身管理上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产学合作。如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多考虑“工学交替”,实践课应尽量安排在企业或模拟仿真场景进行,以尽可能缩小实际岗位情境与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之间的差距。另外职业院校在招生方面,也应尽可能考虑多招收在岗在职人员,这样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将大大提高,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和就业后再培训带来的人力成本。
福斯特提倡“产学合作”,反对在普通院校课程内增加职业教育的课程。福斯特认为,“普通高等教育职业化”既达不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初衷,也达不到职业教育本应具备的效果。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相促进关系。
福斯特指出,就国家范围来讲,良好的职业教育需要良好的普通高等教育作为支撑。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劳动者素质要求大大提高,劳动者应具有更为宽泛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水平;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水平,反过来也能够提升其职业转换能力和继续教育能力。所以从国家层面上而言,应在良好的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8、职业教育其重点应位于在职培训
福斯特认为,企业本位思想为主体的在职培训要比发展正规的职业院校更加科学更加经济,所以企业本位主义思想要求职业培训发展应当优先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因为企业方比职业院校更了解毕业生的要求和规格,另一方面企业拥有能够更好地提供在职培训的设施设备与条件。
三、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对社会教育的影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快速发展的一些经济体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们国家引以为豪的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也验证了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这些国家中,其普通高等教育投资比例占绝对优势,职业教育则让企业来承担。与此同时,员工岗位培训成为这些国家职业教育的重心,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双管齐下,工作重点由学校的职业教育转向校外职业培训。
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职教理论的发展和充实,成为全球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了世界银行新职业教育政策的理论依据来源。基于福斯特思想对职业教育之深远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办学模式上,从原先的“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转变为“企业本位的职业培训”;二是职业教育功能由“有计划地培养人才,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转变为“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组织培训满足劳动力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三是在职能分工上,以企业的职业岗位培训为主代替了职业培训以政府为主的状况;基础职业教育则以学校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劳动者的文化基础和劳动素质。四是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关系上,从原来的“相互替代关系”变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
四、福斯特职教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树立“大职教观”思想
我国“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目前还是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主体。对职业教育的理解,目前有不少人只是把它看作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如果以学校本位的“小职教观”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职业教育,其发展将不可避免的会走向片面的深渊。
“人才预测”和“长期人才培训计划”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中还在普遍应用,“技术浪费”现象在职教领域也并不少见。当然福斯特职教思想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它否定了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具有的难以取代的优势。
2.“就业需求”导向取代“技术培养”导向
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主要办学主体。但福斯特的“职业学校谬误”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也证实了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观点。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要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一致,不能仅局限于某个具体专业本身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获得某个技术应用能力,反而忽视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的要求。
3.以市场需求为动力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来制定“劳动力发展规划”,进行“劳动力预测”。职业教育则根据“劳动力预测”进行“劳动力供应”。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反映出来的,职业教育应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出现的不平衡状况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以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已出现了从“人才供应”为目标转变为以“人才需求”为动力的巨大转变。
4.创建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格局
企业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满足学习对象对职业教育的多元化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所以要转变观念,创建多元化办学格局,摒弃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劳动者的非得依靠学术研究型大学不可的观点。
其次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主动对接就业市场,通过就业市场来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条件更好地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第三职业院校规模建设绝对不能搞一刀切。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别悬殊,各地对同种专业人才需求也不尽相同,再加上行业间的情况差异,所以职业院校的发展应该创建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5.倡導“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独立进行职业教育有众多难以克服的不足之处,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要实现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必须走“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世界各个发达国家已经实施的教学模式,如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澳大利亚的“学徒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英国的“三明治式工读交替”、美国的“合作教育”等产学融合的成功实践,也充分证明了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有其理论正确性,同时为促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和借鉴刘建明;《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30
[2]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程然;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3]当代职业教育学内涵的突围——基于人权学的研究视角胡莉彬,桑宁霞;《职教论坛》;2016-10-10
[4]报关行业单项服务向国际物流一体化的转变陈斐奇;《科技资讯》;2016-01-01
[5]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研究周斌;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6]试论转型期农民职业化教育再思考:内涵、困境及对策丁远,吕承文,俞林;《成人教育》;2017-09-17
作者简介:
朱建梁(1972.7-),男,汉族,浙江余姚人,职业教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职业教育、教育管理研究。
田花蔓(1990.11-),女,汉族,湖北仙桃人,图书馆学硕士,馆员,从事文献检索研究。
常青丽(1983.12-),女,汉族,山东荣成人,产业经济学(航运物流)硕士研究生,讲师,目前从事职业教育、交通运输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