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介入浙东两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比较研究
2022-05-15孙薇郑桔尔孙晨星黄淑娜
孙薇 郑桔尔 孙晨星 黄淑娜
摘要: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浙东两个典型性乡村,对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发展的具体方式进行研究。以韩岭村与亭山桥村为例,在实地调研后对比两村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模式,比较各自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针对两个不同类型乡村总结出不同的艺术介入乡村发展方式。
关键词:浙东;乡村建设;艺术介入;因地制宜
一、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讲过:“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探索。要实现乡村振兴,各地在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不同乡村的特色,积极实现求同存异、百花齐放。浙江作为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在2010年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在2019年又明确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发展方向。乡村建设进程不断加速,那什么样的村庄才算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呢?
每个乡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时要因地制宜,要结合本村的地域特色,资源条件,风俗习惯,谋求有着自身的特色的发展路子。艺术在农村振兴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的艺术乡建探索逐渐多样化。思考针对不同类型乡村展开分析,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一个持续运转并激发创新转化的过程,能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挖掘发展乡村特色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对商旅型乡村、工业型乡村的艺术介入形式作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浙东地区不同乡村建设现状及比较
(1)韩岭村与亭山桥村的现状以及发展模式
韩岭村在公元1140年南宋时期,就有诗说到“中有村虚号韩岭,渔歌樵斧声相参”,韩岭是连接宁波市区和象山港的重要影响交通枢纽和水陆转运服务中心,造就该地集市文化的空前繁荣,因此该村具有一定的集市文化基础,目前该村已完成了基础改造。韩岭村以商业旅游为主,是商旅型乡村。
亭山桥村位于绍兴县东北部,马鞍镇的西面,杭甬高速公路、柯海公路横穿我村,环境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东至萧绍运河,南至国庆村,西与齐贤镇相连,北接山外村。以独特的乡村景观为亮点,通过艺术介入结合当地采石文化、水乡文化等乡村文化,致力于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亭山桥村以工业采石雕塑为主,是工业型乡村。
(2)商旅型与工业型乡村艺术介入的不同点
韩岭村名人辈出,村子是由老街和水街两部分组成,老街以文化展示、民俗风情、美食养生、特色市场、参观古地韩岭水街等为特色;而将韩岭水街打建成以精品商业、特色餐厅、休闲会所等为主的特色区块。韩岭村的通过在街巷墙上使用墙绘,把韩岭村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的设计相融合,从艺术的视角体现当代的韩岭文化,水街侧重艺术和文创,引进了陶艺馆、汉服体验馆、木作工艺与艺术馆等特色商铺和一些具有古街特色的民宿,将水街与老街变成一个开放的街市。运用古街的风貌与村庄文化,家族文化,山水乡村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同时深挖当地文化,融合现代科技,举办文化活动,建造文化礼堂,来更好地继承和保护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深挖当地乡村文化,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邀请艺术家驻守创作,开展文化传承学习,将主流文化与乡土文化、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创新,推动当地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扬了当地文化,提高当地村民的文化素质。
亭山桥村为工业主导型乡村,采石文化源远流长,该村以公共雕塑与浮雕来展现亭山桥村的采石文化,雕塑和浮雕的主要造型以人物为主,展示了亭山桥村采石的过程,同时也宣传了这一传统文化。通过一些文化长廊、景观围墙和在墙上使用墙绘制作宣传标语的途径来展现村落的文化氛围。将农贸市场改造成文化礼堂,开设“百姓写百诗、乡诗铸乡魂”诗词理论讲习班,以“诗乡亭山桥”为品牌,加强乡村文化,弘扬村民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韩岭村艺术介入乡村的方式主要为商街改造,通过一些地方文化元素的提炼,以新的细节的修改新增等方式进行大面积乡建,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形成当地的商业氛围。而亭山桥村主要以文化墙、文化雕像等艺术节点设计改造的方式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3)商旅型与工业型乡村艺术介入的相同点
韩岭村与亭山桥村地理位置优越,两个村落都具有相对完善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也是浙东地区保存完好的古村。近年,在各自村落中,环境景观质量提升、独特的旅游项目设计、周边资源的开发、特色旅游线路的塑造上,形成特色。同时,都在村内增设文化礼堂,举办艺术活动来丰富和增强村民的生活娱乐活动。在实际乡村建设中,村民参与感强,以村民为建设主体力量,通过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三、浙东地区不同类型乡村存在问题
在进行调研后通过对比研究总结出两村存在的问题为以下几点:
韩岭村做为主要的港口村落,自古以来经济较为发达集市文化繁荣,以商旅为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亭山桥村以发展采石业为主,发展采石、水乡文化,两村皆进行过不同的乡村改造,但都存在改造无根化、无特性的问题,与其他商旅服务型村落改造方式大同小异,特色文化不够鲜明,并且改造建筑与原建筑形成较为分明的对比。这也正是乡村在发展建设中极易出现的问题,针对两村艺术改造,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乡村建设无根状态的解决方法
乡村建设应该回归乡村,回归村民这一要点,结合乡村的现状,从现有的问题出发,首先从当地村民出发,政府积极组织学习活动,村民学习活动,使村民对自己村的历史文化,民间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情感,增强村民对于本村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当地的文化认知与艺术欣赏能力,创建文化自信的氛围,邀请艺术家驻守创作同时,需要得到村民的认同,才能保证艺术创作后成果并非一时之作,得以长时期的保留。也需要回归乡村,从乡村的文化出发,乡村不同于城市,为了符合乡村的环境,展现此村的独特性,发挥此村的优势。
(2)乡村新发展建筑与原建筑差异明显
在新建筑建造设计过程中,运用原建筑相同材质,如有拆迁房屋,可进行对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在已完成的新建筑物上,进行一些局部的改造,或者添加一些相同建筑元素,从窗格、门框等细节着手,可进行统一的设计改造。与老建筑相呼应,避免出现新老建筑差异分化。8D08310A-4DAE-41E2-B5D5-C2BD32767B6C
(3)村庄内以传统工艺为主,缺乏现代艺术参与
韩岭村内存在大量传统工艺,缺乏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例如采用不同材质进行工艺创作,紧跟热点潮流,围绕热点进行创作,我国冬奥运会开幕,吉祥物“冰墩墩”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热捧,可以讲现代艺术创作作品“冰墩墩”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创作,在提高传统工艺的知名度同时,带动传统工艺的发展。
亭山桥村主要以开发石工艺品,开展是文化产业为主,在村庄内放置大量的石雕展示当地文化,但缺乏创新内容,将现代热点元素与当地石文化结合。
(4)古建筑改造与现代生活需要的融合
韩岭村是一个村民与商业街融合的乡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具备着村民居住的功能,在进行艺术介入乡村改造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在进行艺术融入建筑外观的同时,让屋内的设施满足村民的现代生活需求。我们既要保护乡村原始面貌,也要将建筑与现代化的生活相融合,而并不是一个单纯用来观赏的村落。将村落的排水,防洪系统等基础设施完善,对村落的环境、资源与民俗进行保护,对村民以及来往的游客进行村落保护的引导与教育。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乡村问题无法一蹴而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目前乡村建设未能完全彻底的解决乡村问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乡村的活力,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不断实践中,带动村民继续前行,完成艺术对于乡村建设的建设。
参考文献:[1]赵刚.当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20(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