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段语文教学中依托绘本开展情绪教育
2022-05-15陈琦妮
【摘要】绘本以精美、简洁的图文向学生呈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在故事中得到了诸多感受,大大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绪体验。本文通过在语文阅读课上指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提高学生情绪的自我认识和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化,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以及改善亲子关系等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通过绘本阅读引导,让学生从中习得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接纳和自我管理,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绘本阅读指导 低段语文 情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4-0010-03
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活动场所,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教育,有着其特殊的意义。绘本是国际公认最适合幼儿与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它的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即用精美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内涵,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心理感觉具体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在富于美感、充满趣味的体验中,意识到自己平常并未觉察到的各种情绪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学习管理情绪。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不能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准确、及时地做出判断。基于以上原因,语文阅读课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的重要场所,依托绘本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情绪教育的模式,正慢慢地进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文章借助教师课堂教学实例,讨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绘本为媒介,挖掘其所承载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的渗透。
一、绘本阅读,提高学生对情绪的自我管理
丹尼尔·戈尔曼教授明确提出:自我情绪管理是人们能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度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这其中就包括如何对情绪进行自我觉知,认识负面情绪,并能够进行自我疏导、自我安慰等。面对正处在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阶段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拓宽他们积累多种情绪认知,并尝试进行情绪管理等多角度的体验,对于学生将来自如地处理各种复杂情绪有着积极的影响。
绘本故事所呈现的范围极广,如学校学习活动、家庭生活、与朋友相处等多方面,这些场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在阅读绘本故事的同时,容易引起共鸣,并触发思考,进而迁移到学生实际体验中,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情绪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绘本的图文中蕴含着许多背景因素,如情绪发生的地点和原因等,也描绘了情绪发生时,主人公的行为表现,以及对该情绪的调节方式。学生进入绘本故事中完成一场体验之旅,不知不觉地将故事中人物的态度、行为和自己现实中的相应的情绪体验互相对照。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绘本中所包含的情绪信息,协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情绪地图。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把绘本中的情绪信息迁移到自己生活实际中呢?
以绘本《我不想生气》的阅读为例,这是一本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由新西兰的作家特蕾西·莫洛尼所创作的,主要讲述了一只生气的小兔是怎样认识到自己生气的情绪,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去缓解自己负面情绪的故事。本书教学我分成两步进行。
第一步,读一读。引导学生看图,挖掘绘本细节,我引导学生观察绘本插图里小兔的面部表情、神态以及肢体语言等信息,来认识小兔的情绪,“生气”的情绪体验经常出现在学生生活中,所以他们很容易从小兔子的情绪反应联想到自己生气时的状态,只有当学生了解到自身是哪种情绪状态,才能有效地进行情绪调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小兔是如何宣泄情绪,让自己心平气和的,学生通过观察明白,小兔生气的时候可以做深呼吸,或独自呆在喜欢的地方,或找关心自己的人倾诉等。并拓展:跟小伙伴交流在各自生活中处理愤怒情绪的方式,进行情绪认知的迁移。
第二步,演一演。为加深学生对绘本故事所蕴含的主题的理解和感受,我延伸了此次阅读活动,对《我不想生气》这本书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为学生准备道具、服装等材料,学生通过演绎故事情节,深入故事情境,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生气”这种情绪。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用不同的表演方式来演绎小兔生气时的表情、动作、神态和语言等,学生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創编。如:如何排解自己生气的情绪时,有的学生买来一堆零食,模仿她妈妈生气时购物的方式来发泄;有的学生则走到图书角安静地看书。拓展环节中,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合作创编故事,如:家人误会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弟弟抢了,玩游戏时同伴捣乱等,在学生共同努力下,最终都通过不同的途径化解了心中的愤怒情绪。在这个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开始有意识地表现出已有的情绪知识和能力,情绪表达和宣泄也得到了升华。
二、绘本阅读,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化
阅读绘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对转化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着积极、正向的作用。绘本故事中的场景和情节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易于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而不自觉地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了一次不易察觉的熏陶。
班级里有个学生,喜欢给同学取绰号,屡教不改,同学之间闹起了矛盾,发生了不少冲突,我想:何不用绘本来试试?于是,我找到德国作家约特克写的《别取笑我的朋友》一书。本书开篇就点明了和新老朋友相处的不同方式,再通过情节告诉学生与小伙伴交往时要礼貌待人,遵守规范,尊重别人。在书中,青蛙蹦蹦和兔子跳跳是很要好的朋友,有次小猪苏奇嘲笑跳跳没耳朵,还恶作剧地给跳跳起了绰号。这种情况下,蹦蹦没有维护跳跳,还和苏奇越走越近,跳跳伤心极了,这对好朋友越来越疏远。后来,苏奇和蹦蹦相处时也发生了矛盾,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蹦蹦和苏奇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三个好朋友消除了矛盾,一起愉快地做游戏。课前,我在班上做了两个调查:1.你有没有和同学或朋友闹过矛盾?班上多数学生都表示曾经有过;2.你有没有被别人取绰号的经历?这时,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请这些举手的学生谈谈感受。接着,展示出《别取笑我的朋友》这本书,让学生看封面,猜猜可能会写些什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AE61A4C3-F6B7-446F-BECC-248058CED37E
我就“故事的主角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蹦蹦、跳跳、苏奇分别有了什么样的变化?”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对故事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白了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也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接着,让学生换位思考: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说说原因?结果显示,没有學生喜欢苏奇,他们都认为苏奇不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并拥抱自己的好朋友,在温暖有爱的氛围中,通过肢体的接触,学生之间的友谊更深厚了。在整场活动中,我时刻关注那个喜欢给别人取绰号的学生的反应,他在故事的感染下,在互动中明白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最终,他向被他起绰号的同学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给别人起绰号。
三、绘本阅读,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真善美的价值导向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单纯的说教无法打动他们,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研究发现,低年级学生对绘本故事有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一本好的绘本,就像在逛美术馆,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成为学生认识自己的窗口,引发他们对周围的关注,学生深深地被那丰富温暖的画面、简单又极具安慰人心的文字吸引着,低年级学生阅读绘本时,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移情,他们跟随故事人物的情感起伏,绘本所表达的主题逐渐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准则,不仅深耕了阅读的种子,还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绘本《逃家小兔》一书,画面呈现极具特点,彩色、黑白的图画交替呈现,语言生动有趣,极具温情,书中用充满创造性想象的对话,讲述一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不论小兔子变成鱼,还是高山上的石头,或者花园里的花等等,兔妈妈总能追上它。不论学生身处何地,妈妈永远是学生的港湾。课堂上,我让学生以猜想故事情节、分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质精美的图案,品优美感人的文字,在这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情,感受到了妈妈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学生这种美好的体验大大超越了文本本身。
再如《石头汤》一书,讲述了三个又累又饿的和尚来到一个村庄里, 村民们把可以吃的东西都藏了起来,和尚想出了一个主意:向村民们宣布要用石头做一锅汤。故事的最后,神奇的石头汤煮好了,味道还不错!本书的阅读活动中,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石头煮汤?”“石头能够做成一碗什么样的汤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接着,引导学生通过绘本鲜明的图画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样貌特写,猜想“村民们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从隐藏在绘本中的细节寻找答案,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观察讨论,他们明白了:分享可以获得快乐。阅读活动中,学生通过文字和图像了解了故事的情节,明白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领悟到绘本中的“真”与“善”,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绘本故事题材丰富多样,学生阅读不同的绘本,领悟各自蕴含的道理,教师通过组织精彩有趣的绘本阅读课,把故事中的道理以学生喜爱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使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感受故事中的真、善、美,从小培养与人分享,以及学会团结合作等品质。
四、绘本阅读,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以调节低年级学生的睡前恐惧为例。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上小学后,不少家长会选择让学生拥有独立卧室,亲子分离产生的焦虑,是造成低年级儿童入睡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父母担心学生晚睡,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急于让学生入睡;另一方面,学生受到睡前恐惧的影响,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常伴有耍脾气、哭闹的不良情绪的产生……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成为亲子间共同的生活困扰,急需寻求解决策略。认知心理学认为当外部刺激作用于人脑时,这种刺激会引发个体的情感反应,并会进行高级的认知加工,这个过程中情感所占的比重较大,对鬼怪及黑暗的理解,学生是习得的,也是想象的,情景选择对此不失为一个良好的策略。所谓情景选择,即指个体对自己将要遭遇到的人和事做出趋避选择,从而对可能发生的情绪做出一定的控制。
结合绘本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我们发现,进行绘本阅读是缓解学生睡前恐惧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也可缓解家长的焦虑。基于此,我在语文阅读课上邀请家长跟着学生一起阅读绘本,选择有针对性的图画书,如《你怕黑吗?其实黑很怕你》《我家阁楼上有个大盗贼》等进行亲子共读。《你怕黑吗?其实黑很怕你》是新西兰作家彼得·维加斯与法国著名插画大师本杰明·修德共同创作的,这本绘本转换视角,告诉学生其实黑很怕你呢,在故事中“黑”只有在一丝光亮也没有的情况下,才敢偷偷地从角落里出来,可那时候大家都回家了,“黑”很孤独,没有交到朋友;他只能在黑暗中剪头发,所以总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因为害怕火光,他过生日时不能点生日蜡烛……在作者的笔下,大家所害怕的“黑”成了一个“小可怜”。
在阅读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发挥同理心,对“黑”产生共情,他们明白了“原来黑是好人啊,我再也不用怕黑啦”,引发他们“想要和黑做朋友”的念头,在绘本故事中重新审视之前对“黑”的恐惧,扫除对“黑”的恐惧,提升学生的安全感。家长在与学生共读中也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生一起经历探索,让学生从绘本中的故事移情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理解并学习解决睡前焦虑,也让家长明白学生所特有的认知特点,不但解决了入睡问题及其带来的生活困扰,亲子关系也更为和谐融洽。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特·贝特尔海姆表示: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着许多心理压力和困难。教师要想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得用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方式来进行,绘本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绘本阅读课将书中所蕴含的情绪内涵用绘本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学生在轻松自由的体验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最终转为行动。在学生情绪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运用绘本进行引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学生情绪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能捕捉到很多绘本信息,但在课后可能很快遗忘,所以,教师要在课后进行相应的延伸活动,以期达到巩固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用心去呵护学生的情绪之芽,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刘云艳,刘婷,周涛.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D].学前教育研究,2011.
[2]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牟奕蒙.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情绪管理教育的运用[D].教育导刊,2017.
作者简介:
陈琦妮(1980年10月-),福建厦门人,汉族,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多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AE61A4C3-F6B7-446F-BECC-248058CED3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