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2022-05-15李贞文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策略

李贞文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渴望,为学生的高效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针对课堂教学中现存的备课不充分、教师干预过多、教学效率低下等弊病,新课标的问世,给课堂教学再次指明了方向,引发广大教师们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018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面世;2020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印发各地。新课标的发布,意味着课程观与教学观的转变。课堂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颇受关注。故笔者将从新课标着手,以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几方面为依托来解读课堂教学,具体探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一个新术语——“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被放置于课程内容板块的,对于课程内容的实施意义重大。我们要研读新课标,剖析怎样进行课堂教学,就需要对学习任务群有一个好的理解。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设置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分别设置9个学习任务群,除去相互交叉的以外,一共是18个学习任务群。概言之,学习任务群就是由众多学习任务组成的集合体,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习真正发生。

(一)提倡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首,其地位毋庸置疑。整本书阅读是相较于以往碎片化阅读来说的,旨在通过阅读整本书,建构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观之我们以往的阅读,大多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能真正深入进去研读的少之又少。再者,有些老师也会卖弄“聪明”,在教学《红楼梦》一文时,他不是让学生从背景、情节等方面来阅读文本,而是从贾宝玉得了新冠肺炎后,最可能传染的几个人来设问。这就把学生引领到偏离语文阅读的方向上来,这样的阅读课就失去了意义。

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说:“如果你要造船,不要招揽人来搬木材,不要给人指派任务和工作,而是要教他们去渴望那广袤的大海。”我们提倡整本书阅读,不是为了一昧吸收前人咀嚼过的东西,而应该是“走出”,是构建新视界,发现新大陆。对于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我提出了几点思考。首先,我认为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读书是一项大工程,它不具有随意性,不能盲目求快。当然了,这里所说的不求快,并不代表可以三五个月还读不完一本书,必须在保证自己在读懂、读通、读透的基础上来实现快速阅读。其次,教师应该适当地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有了一定的逻辑性和思辨性,但他们思想在某些方面还不甚成熟,需要教师来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阅读书目,帮助他们拟出一些可供选择的阅读范围。最后,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钱梦龙先生认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提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人倘若没有大量涉猎书籍,写作自然也就无从下笔。可见,我们提倡整本书阅读对于中学生写作也是大有裨益。

(二)发展对话式教学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话”的解释有两种:“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谈话(多指小说或戏剧里人物之间的);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和谈判。”关于对话教学的理解不同的人所持观点不一。笔者认为所谓对话式教学,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师生之间的谈话,也不是简单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通过师生间平等交流而产生的心灵上的契合。

首先,应该创设平等的对话教学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传统的师道观把教师看作知识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下,更加注重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会说、敢说。其次,课堂提问应该具有开放性。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很多都是没有定性答案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去設定一个固定的看似标准的答案来让学生朝着这方面思考,而应该鼓励创新性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对话式教学可以是预设的,同时具有很大的生成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事先准备好一定的对话话题,相当于预设出一种宏观的构想或建议,教师应该精心设置对话问题,同时它理应富有弹性,为课堂教学留有空间。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看做是一种静态的知识体系,还应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三)创设多样化情境

“情境”一词,在新课标中可谓反复出现。笔者认为,所谓情境,就是在“寓教于乐”的原则下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的一种易于理解的氛围。这种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是真实,也可以是虚拟的。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与生活相联系。这符合建构主义要求学生从原有知识中生发出新知识的观点。比如有教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引用《亮剑》作为课堂导入,将李云龙与烛之武进行对比,前者用兵,后者用心,结果都是于危亡中挽救了自己的国家。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有利于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脱离文本。真正完全脱离文本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文本作为一种未被激发的原生材料,教师理应为之加工,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最后,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但问题的提出决不是随意的。教师应该在认真备课,仔细钻研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主问题”,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以此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进行情境教学,使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其思辨性思维发展,进而达到提高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重视语言训练,丰富语用实践

新课标中提到,“语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0世纪60年代,我们提出“双基”,专指的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八字宪法”;而现在我们提倡的“双基”,应该包括語形、语义、语用的知识。我们学习语文,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离不开语用实践。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欣赏、感悟、运用等一系列活动,都包含着对课文情感、内容、艺术手法的品味与鉴赏。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揣摩是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我们在学习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一文时,不仅要注意感受作者的雄心壮志,更要注意其中的词语语用。在朗读的同时也需要思考本文中层林尽染的“尽”,鹰击长空的“击”分别好在哪?鱼翔浅底的“翔”为何不能换成“游”?教师应该学会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运用的奥妙之处。再者,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需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再者,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语言运用、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课文仿写。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能丰富自己的语用实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二)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审美情操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颁布明确了对语文美育的要求,但成效甚微。直至2018年,新课标的问世首次凝练出了语文核心素养,总结出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习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以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从形式上,教师应该创造美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前预先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纪录片,借助多媒体视频等方式使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产生美的视觉感知。从内容上,教师应该关注并挖掘文本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极具美学价值的散文,朦胧清幽的画面美、精巧细致的语言美、回环往复的结构美都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文本中所蕴含的美,以此来感悟作者的情感与人生思考。

(三)关注文化传承,发扬优秀传统

新课标提到,“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文化传承与理解”也作为核心素养之一被写入新课标。一方面,应该认真研读被誉为“中国魂”的鲁迅的文章,体会其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诵读古典诗词不失为传承文化的一个好方法。通过诵读古代诗词,尤其是以杜甫为代表的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安危的经典诗词,感悟其中的哲理,中华优秀传统的发扬也就顺理成章。

三、学业质量标准下的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首次提出学业质量标准这一概念,认为“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向科学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同时,学业质量标准作为连接语文课堂与核心素养的桥梁,也使得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了可测量性,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一)制定明晰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下的具体目标。语文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课程目标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目标,它是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完成某一阶段任务时,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所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休戚相关。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先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好比我们教学《哦,香雪》一文时,我们必须明确该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重点放在香雪这一人物,要让学生学会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并学习香雪身上存在的美好品质。若是脱离了这一教学目标去另搞一套,大肆分析情节、环境等,无疑就是偏离了语文教学方向性,这样的语文课堂将失去意义。而学业质量标准的出现,就可以作为检验教学目标实施情况的标杆,它的每一条要求都须与教学目标中的要求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学业质量标准的产生,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甄别、选拔的倾向,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能够全面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更新了教学观念。但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绝不是放弃结果、漠视学习效果。在中学阶段,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首先要注意评价的原则——以学生为本。须知学生不仅是独特的个体,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其次,应该制定合理的过程性评价量表。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包括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真正落实到各项任务,使学生的每一分付出、每一份成绩都有实际性意义,获得相应回馈。最后,应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努力使评价显得更客观、公正。

(三)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新课标的出台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标准,使课堂教学具有了可测量性。这不仅意味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呼吁我们转变学习方式。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全国大范围普及,但部分学校教师仍然鼓吹学业中心,课堂中心,减少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严重阻碍了学业质量标准的实施。笔者认为课外学习否定了“以課堂为中心”,主张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也可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一方面,教师需要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主动涉猎课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课堂结束时,留下探索性任务,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索,自主寻找答案。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课内奠基础,课外拓思维,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结语

本文以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为例,尝试探究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须知,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三者是统一的,彼此不能分离。说到底,语文学习任务群和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只是个实施路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由于笔者掌握的资料有限,理论认识与学科素养方面还有诸多不足,本文仍有待进一步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3]裴晶晶,龚孟伟.浅谈高中语文“四合一”对话阅读教学模式[J].汉字文化,2019(4):1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张功连.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

[7]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8]周琪.新课标下过程性研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9.

[9]孙中勋.处理初中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关系的策略探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语文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Passage Four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