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气功与高职武术课教学的融合发展

2022-05-15张红雷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健身气功教学融合高职

摘要: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的融合发展,主要目的是丰富素质教育手段。高职院校应在该项工作中形成既定的理论依据,构建层次分明和逻辑清晰的思路框架,以科学配置健身气功与武术课的内容比例、基于新媒体平台增强学生对交叉融合性课程的理解程度、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与课程内容优化协同发展为手段,高质量实现健身气功与武术课融合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健身气功;高职;武术课;教学融合

引言:

武术讲究“以武入道”,扎实和循序渐进学习基本功的过程中,要切实掌握其中蕴含的“道”与“义”,继而在身体与思想觉悟方面发生积极改变。而健身气功是以形体活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等对个体的身心素质进行强化,与武术一样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与代表。而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的融合,必须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深层次衔接,教师以此为宗旨,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推动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的融合发展。

一、健身气功与高职武术课教学的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知识与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引领学生自觉和自主的进行探究与探讨。学生需自觉建构知识体系,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的融合发展,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与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动作要领与技巧,深入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充分认识到健身气功的价值与学习意义。

(二)以生为本教育理论

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的融合发展,需要高质量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课程内容的优化,能真正作用于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思想素养,并形成健康的体格。高职院校必须始终遵循以生为本教育理论,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与特点,将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科学融合。

二、健身气功与高职武术课教学的融合发展的思路框架

(一)育人目标定位

教师应明确身体健康目标,在健身气功与高职武术课教学融合方面形成正确的目标定位。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利用武术与健身气功等元素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与扩充。而精准定位育人目标,是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融合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身体健康目标实现的主要方面,包括身体素质、健康饮食、身体形态、内在精神等方面。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是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融合发展的核心环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与个性化需求,有内在依据的将健身气功与武术课相融合。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武术课与健身气功的教学特点,找到二者在强身健体与素质教育方面的关联性,由此才能将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

(三)实践环节的质量管理

学生真正扎实掌握知识与动作技巧,是衡量与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既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还谁要在实践环节做好质量管理,指导学生真正将知识进行科学的应用与实践。而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的融合不应局限于理论层面,必须保证不同动作的巧妙融合,在学生实践训练的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健身气功与高职武术课教学的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配置健身气功与武术课的内容比例

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的融合,需要增强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而健身气功有着极强的健身功能,与武术中的太极拳联系最为紧密。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巧妙的结合,合理配置课程内容比例。教师应以太极拳为主,使学生充分了解太极拳文化和精神。在学习具体动作要领的过程中,能深入学习与剖析心法与悟道文化。始终遵循太极中的阴阳理论,巧妙的引进健身气功。达到强身健体效果和目标后,需引领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因而围绕健身气功与太极拳相关知识,剖析与解读气血与经络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要科学设计行功配套功法,真正了解与掌握太极拳与健身气功的养生机理。学生学习具体的动作时,教会他们情志调节的方法,真正做到平心静气,进而保证五脏之气的基本平衡,在长期与科学的训练下,利用健身气功与太极拳增强学生体魄,并逐渐形成荣辱不扰于心的品质和修养。教师要以太极拳为主,健身气功为辅,引领学生正确的进行形体活动,在正确的呼吸吐纳间,培养学生有效控制情绪的能力。

(二)基于新媒体平台增强学生对交叉融合性课程的理解程度

健身气功与武术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而在实际开展武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合理融入健身气功,进而构建交叉融合特质明显的课程内容。而在具体实施教学内容前,教师应基于新媒体平台进行教学信息有效传播,做到覆盖所有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指导学生深入和系统的学习武术和健身气功文化。学生对交叉融合型课程形成深刻认识和理解后,需在实践环节规范化的操作与训练。形体活动应与心理调节有效结合,在练习武术和健身气功的过程中,保证学生充分了解天人合一理论,继而将其置于既定的学习与训练情境中,真正掌握我国武术精神与功夫的精妙。

(三)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与课程内容优化协同发展

健身气功与武术课教学的融合,主要目的是丰富与扩展课程内容,利用多样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生成优质的交叉融合前课程内容后,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做好质量监测与把控。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理论,深度参与到学生动作与文化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学习问题和效果动态优化课程内容,并能真正掌握健身气功与武术教学相结合的根本要义与要领。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科学与理性评价,结合学生身心素质与能力短板,有针对性的优化与完善课程内容。必须做好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了解健身气功与武术教学融合的具体问题,以及学生在实施课程内容中展现出的困扰,继而能动态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讲授武术和健身气功动作时,必须始终秉承建构主义理论,鼓励学生自觉的建构知识体系,将具体的动作技巧应用于实践。

结语:

高职院校需保证学生充分了解理论知识与文化要素,要在实际练习动作要领与技巧的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在深入学习健身气功与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精神价值。

参考文献:

[1]官铁宇,陈刚.健身气功融入武术课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6,37(06):76-77+39.

[2]官铁宇.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改革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07):66-68.

[3]官铁宇.健身气功融入高校武术课教学的探索与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8):41-42.

作者简介:张红雷(1976.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地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对我省高职培养高水平武术健身气功运动员耦合发展研究,课题编号:SK2019-067,项目負责人:张红雷。

猜你喜欢

健身气功教学融合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久坐不动人群的保健机理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老人终身体育的促进研究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