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引导策略
2022-05-15倪焕杰
作者简介:倪焕杰(1993-),男,汉族,江苏靖江人,硕士研究生,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 要: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恋爱行为,更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未来婚姻、家庭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家庭结构的急剧变化,当代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和前辈不同的婚恋价值观。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深入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并提出多种策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9.071
婚姻和爱情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谓婚恋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婚姻和恋爱的看法和态度,具体来说,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婚恋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能否收获甜蜜的爱情、组建幸福的家庭,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 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笔者对苏州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350名,其中男性159名,女性191名,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7份,其中回收男性受访者问卷155份,女性受访者问卷182份。访谈同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访谈对象,共抽取访谈对象18人,其中男性8人,女性10人。基于本次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呈现以下特点。
1.1 情感因素是大学生关注的第一要素
调查发现,97.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情感的需求和满足是自己恋爱、结婚最重要的驱动力。大学生处在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对于爱情给自己带来的情感满足珍惜且重视,在婚恋价值选择上趋于感性。
同时,感性的婚恋价值观导致大学生恋爱行为的不稳定。访谈中发现,“合则聚,不合则离”的婚恋思想较为普遍,该现象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基于情感选择建立的恋爱关系缺乏耐心。访谈中,部分大学生表示,对于恋爱和婚姻关系的持久性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对于爱情和恋爱对象的尊重,认为情投意合时顺理成章在一起,情感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则迅速分开,在婚恋对象的选择上随意而冲动。
1.2 物质因素在当今大学生婚恋价值观中的地位明显
调查显示,84.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物质因素会影响自己对婚恋对象的选择。在大学生对婚恋的认知中,尽管情感的需求和满足是第一要素,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学生对于物质生活水平追求的不断提高,婚恋的“含金量”也急剧增加,经济基础逐渐成为婚恋双方考虑的重要因素。
然而,对于物质条件的追求在婚恋对象选择上给大学生带来了压力。房子、车子、钱等物质因素本与感情没有直接关系,但在访谈中,被部分大学生高频次提及,成为部分大学生在婚恋对象选择过程中重要的参考因素。访谈发现,部分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因为对于物质条件的过度追求而产生扭曲。“非有钱人不嫁”“非富家女不娶”的思想在一些大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
1.3 性观念呈开放趋势
24.3%的受访大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对于婚前性行为持完全接受态度,61.7%的大学生不反对婚前性行为,仅有13.9%的学生表示完全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同时,调查显示91.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性知识的了解非常全面。当前,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外文化激烈碰撞,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也愈发多元。受社会、网络上性刺激因素增多的影响,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不再谈“性”色变,这一点从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掌握了解、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上可见一斑。性观念趋于开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性和生育逐渐成为完全分离的两个概念,男女之間的性行为以性快乐和性欢愉为主要目的,不再将生育和性行为做太多关联;二是大学生贞操观念日渐淡薄,性更多成为生理上的一种追求,不仅与生育相分离,也开始和婚姻家庭、爱情相分离。
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是社会发展和文化碰撞的产物。然而,部分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缺少对性知识的系统了解,又缺乏学习相关知识的科学路径,导致对性知识一知半解,在大学阶段接触到有关性的问题时缺乏合理应对的能力。大学生流产、传播性疾病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2 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引导策略
2.1 以父母为核心,依托家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价值观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理念、态度、方式将影响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据统计,目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家庭从未对子女进行过婚恋及性方面的教育,导致相当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于婚恋价值观没有清晰的概念。部分家长认为提前进行婚恋价值观教育会激发孩子过早产生对于恋爱的兴趣导致早恋影响学习;同时认为感情意识和性意识的萌发是天性,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会懂;同时,有些父母虽有灌输给孩子婚恋价值观的主观意识,但自己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也没有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无从教起。
因此,父母要正确认识良好婚恋价值观对于孩子的正面影响,正确认识孩子感情认知、恋爱意识的自然萌发,及时将正确的婚恋价值观传递给孩子,避免因为担心孩子出现早恋等问题而瞻前顾后。尤其在孩子的大学阶段,需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恋爱与婚姻、爱情与责任,对于孩子对于婚恋问题、两性问题的相关困惑要及时做出解答。
其次,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吸纳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在婚恋观等方面与时俱进,通过网络课程学习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对于当代婚恋价值观的认识,把握大学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有效地向孩子灌输良好的婚恋价值观。
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父母因爱结合并组建家庭,是婚恋价值观的最好体现和婚恋价值观教育的最好实例,父母要努力为子女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促进孩子正确婚恋价值观的形成。
2.2 以辅导员为核心,依托学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价值观
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场所,高校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婚恋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当前,高校对于婚恋价值观引导的重视度相对不高,部分专业教师及辅导员对于婚恋价值观引导的意识不强,对于大学生错误的婚恋价值观没有加以引导和纠正。
高校应将婚恋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以辅导员为主体,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工作。辅导员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将婚恋价值观引导工作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人生规划相结合,努力提高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引导能力,促进大学生正确婚恋价值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在“自爱”“负责”“平等”的理念基础上追求美好的爱情。
具体来说,辅导员需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引导意识。当前,关于情感问题,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辅导员普遍认为大学生具备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不需过多引导,且认为大学生独立意识强,情感问题属于个人隐私,无需多加干涉。然而,近年来,因为大学生错误婚恋价值观导致的负面案例层出不穷。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代把精力都放在文化功课的学习上,与身边同学尤其是异性同学相处的能力匮乏,以至于到了大學发现不知道如何和异性交流,缺乏自爱和爱别人的能力、缺乏科学的性知识。因此,辅导员要将婚恋价值观的引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加以重视。
其次,辅导员要创新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召开班会、谈心谈话等传统方式是辅导员传递婚恋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当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十分多元,且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新颖有趣的教育方式。因此,辅导员在传递正确婚恋价值观时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可开设异性相处能力提升相关课程、组织以婚恋为主题的小游戏和情景剧等方式,寓教于乐,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异性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与异性相处。同时,辅导员可立足网络宣传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把正确的婚恋价值观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传递给更多学生。
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动态跟踪和心理咨询服务工作。部分大学生关于恋爱、婚姻的认知尚未完全成熟。然而,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异性有天然的感情冲动,同时在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得会遇到一些问题,在与异性情感问题上的烦恼和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高校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及时跟踪遇到情感问题的学生并加以疏导;开设咨询热线,鼓励在情感上遇到问题的同学主动找辅导员谈心,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价值观。
2.3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大学生正确婚恋价值观形成
良好的社会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当今社会不时出现一些享乐主义的社会导向,尤其是网络平台,充斥着大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部分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易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在择偶时只看重对方物质条件的想法。对此,要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加强监督管理来规范娱乐市场准入、强化社会舆论导向,营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社会氛围,继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价值观。
3 结语
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会不同。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家庭结构不断变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激烈碰撞,在此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形成了与前辈不同的婚恋价值观。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较好认知和分辨能力的群体,大学生应以“自爱”“责任”“自律”的理念对待恋爱和婚姻,端正婚恋态度,加强自我内在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伟.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07):135-137.
[2]景蕊娟.基于“网红”影响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20.
[3]顾超.刍议不良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51-55.
[4]孟祥凤.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5]张俊菊.乌鲁木齐“90后”大学生婚恋观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6]姜永志,白晓丽.新时期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内9所高校的调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2):105-110.
[7]李勇图,由锦萍.边疆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调查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2):134-143.
[8]郝文翠.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9]雷静.“90后”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基于优势视角[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