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及防范质性研究

2022-05-14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冷暴力校园学校

赵 越 山西师范大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环境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初中的校园暴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校园暴力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的优劣,更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校风校德。

校园冷暴力是一种精神体罚,相比于物理体罚,对学生的伤害更隐蔽、更难发现和纠正。社会舆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物理体罚上面,对于校园内存在的冷暴力问题关注甚少。隐性的教育暴力通常以挖苦、嘲讽、孤立、指责、训斥等形式侵犯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对学生造成难以察觉的伤害,其心理伤痕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难以愈合,会对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康造成永久性伤害。

本文主要对中学阶段存在校园冷暴力行为进行一个细致的研究,揭露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关建议,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想借助此次研究,让更多教师和家长关注校园冷暴力,了解校园冷暴力,以推动社会对校园冷暴力问题的关注,最终减少校园冷暴力的发生概率。

一、背景

(一)校园冷暴力的定义

关于校园冷暴力,学界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学者之间的表述也存在差异。熊熊、戴江雪在《校园冷暴力遏制途径分析》中提到,校园冷暴力是典型的校园欺凌现象,也是危害校园的暴力行为,其表现形式主要以攻击性语言欺凌和社交性孤立排挤为主,如起恶俗外号、攻击身材相貌、无端指责、联合排挤和精神打击等形式。卢万照在《构建和谐校园,反对冷暴力》中提到,校园冷暴力主要以精神打击的形式伤害学生,常以恐吓、蔑视、嘲讽、侮辱、诽谤的形式出现,通过恶化受害者的人际环境,拉大个体之间的友善联系,使学生长期处于高压的精神状态,直至心理产生问题。王宏在《校园欺凌:影响·致因·应对》中提到,校园冷暴力是一种典型的人格欺凌和精神打击,表现形式相对隐蔽,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欺凌和学生之间的语言欺凌是校园冷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校园冷暴力不仅会涉及个体伤害,也会涉及群体伤害,而群体的冷暴力更加难以察觉和制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综上可以看出,虽然学界对于校园冷暴力的表述不同,但都有基本共识,比如校园冷暴力多以语言伤害为主,最终恶化受害者的人际环境。校园冷暴力,较为隐蔽,最终会伤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并没有一个对校园冷暴力的统一界定和表述。

(二)校园冷暴力的危害

关于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学者有相对统一的观点,邹宗峰等在《广州市505 名初中学生认知曲解与暴力倾向的关系研究》中认为,校园冷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更大。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身边的语言信息较为敏感,对周围人的评价更加在意,所以更容易受到冷暴力的心理伤害。周琳等学界专家认为,强烈的精神刺激会引起未成年人身体机能紊乱,导致人脑系统、内分泌系统的伤害,诱发多种疾病。也有心理学家认为,长期遭受冷暴力的学生,在人格上会出现缺陷,通常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性格暴躁,这对身心发育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

对于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学者都提到了心理伤害,同时认为当心理伤害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身体机能的不适,从而造成心理和身体的双重伤害。所以,我们对于校园冷暴力的危害绝不能等闲视之,对学生形成的深远伤害和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需要我们警惕。

(三)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冷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多有不同。赵学琴在《校园冷暴力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中提到,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包括:学生自身性格原因、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管理缺位、社会不良影响等。如缺少预防机制让冷暴力愈演愈烈而不加以干涉,影响便会越来越大。也有学者认为校园冷暴力的产生和社会不良风气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冷暴力影视剧过早进入学生视野,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影响,而这种不良影响一旦产生,想要消除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总之,校园冷暴力产生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社会外部原因,更有职业道德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法律层面缺少相关条例,也是难以预防校园冷暴力的重要原因。

(四)关于预防校园冷暴力的研究

为预防冷暴力产生,很多学者都提出了相关对策。有的学者认为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关键,要摒弃唯分数论,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教师方面着手,提升职业素养是杜绝冷暴力行为的根本要素;有的学者认为需要加快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对冷暴力行为加以界定和处罚,来确保冷暴力行为在法律上得到重视,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保护;也有学者认为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沟通是杜绝冷暴力的关键,构建科学、健康、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做到互相理解和体谅,才能让校园冷暴力失去滋生的土壤,构建出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于预防校园冷暴力的研究,学者也从不同层面提出了研究建议。预防校园冷暴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管是制度层面还是道德层面的建议都是不可缺少的,需要多方的合力和长期的坚持才能完成。

(五)核心概念界定

冷暴力相对于暴力,不是用物理打击的形式去进行伤害,而是以精神伤害为结果,通常表现为语言谩骂、嘲讽讽刺、人际疏远、漠不关心等形式,不仅在学校中存在,在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中都会存在,甚至会存在于临时的小团体当中,给个人和群体造成伤害。

目前对校园冷暴力的概念和界定,通常认为是发生在校园以及教育相关活动过程中的冷暴力行为,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和精神伤害。本文将校园冷暴力定义为:在校园学习中,以心理和精神伤害为目的的非物理暴力手段,通常以语言暴力、人际关系疏远的形式出现,会对学生产生伤害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本文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以文献查找的方式收集校园冷暴力的相关资料,结合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对校园冷暴力行为进行剖析。对访谈后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时,选择扎根理论进行编码,探讨校园冷暴力对于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样本选择

样本选取要有全面性和普遍性,所以访谈期间在H中学各年级间随机抽取10 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了使样本结构更接近现实中的分布比例,从而使研究更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本次采访的时间为2021 年4月~5月,样本的描述性信息见表1:

表1 样本描述统计量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H中学学生进行抽样采访,并且遵循“目的性抽样”中的强度抽样原则。山西省临汾市H中学是山西省临汾市普通中学,师资力量和生源在当地属一般水平,比较能够代表当地初中现状。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青春期问题逐渐突出,容易出现易怒和情绪波动的情况。加之初升高的压力,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愈发看重,在这个阶段,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矛盾。本次访谈挑选了H 中学10 名学生(分别以字母代替),针对校园冷暴力内容进行深度采访,并对相关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

(三)研究内容

为全面、详细、客观地了解校园冷暴力的具体情况,同时保证受访者能够独立自主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设计采访问题的时候尽量做到不预设观点,使受访者不会受到心理暗示,能有足够的逻辑空间去展开讲述。因此,本文罗列的采访提纲为:您好!此次采访是匿名采访,主要想和您了解一下学校中存在的校园冷暴力情况,从而为杜绝校园冷暴力、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出建设性建议,有些问题想和您了解下:(1)您是否了解校园冷暴力?(2)您是否遭受过校园冷暴力?在平时和同学、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有没有涉及校园冷暴力内容?具体情景是怎样的?(3)您觉得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您可以从个人、教师、学校等方面谈一谈。(4)作为初中生,您觉得老师有权力进行冷暴力吗?(5)从您自身经验出发,谈一谈觉得该怎样减少校园冷暴力?访谈结束后,对录音和笔记做好整理和保留,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全面客观分析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

(四)编码情况

为保证研究结果符合实际,具有准确性,笔者对采访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且进行一级编码。对采访得到的结论进行概念化,逐一检验、对比,并且在其中提炼关键词,把每一个关键词作为本文研究的编码节点。接下来进行二级编码,通过归纳主类属与核心类属的关系,结合采访内容和收集的文献,参考其他研究结论,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三级编码是形成理论的过程,最终要形成结论性文字。对原始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对比,寻找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逐一筛选,参照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构建起本文的分析模型,具体见表2。

表2 H中学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质性研究分析模型

(五)信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因此本文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保证研究的信度:在进行访谈前,学生并不知道要接受有关校园冷暴力的访谈,通过随机方式对学生进行筛选;同时,在采访过程中也绝不要求采访者透漏其相关隐私,还会询问其是否接受访谈,访谈问题不做强制性回答。

效度是指研究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保证研究的效度:尊重受访者的想法和表达的观念,尽量避免将研究者个人主观的想法和意见强加给受访者,也不对受访者进行有意引导从而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在访谈中避免使用专业性词汇,照顾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使该年龄段的学生都能理解访谈问题。

(六)理论饱和度

将前期抽取的3 份原始访谈资料用于检验理论的饱和度。检验结果显示,符合前述建立的典型关系结构,没有出现新的概念和范畴,范畴间也没有产生新的联结,说明前述研究所得编码达到理论饱和。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H 中学学生普遍反感校园冷暴力。H 中学校园冷暴力现象目前来看较为普遍,不是个别现象,绝大部分学生都遭受过校园冷暴力。大部分学生对于校园冷暴力是有反抗的,主要的反抗手段是向家长和学校反应,但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第一个是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学校、教育监管部门、法律校规在校园冷暴力上的缺失问题。第二个是认知能力,包括家长、学生、教师对于校园冷暴力伤害的认知程度。第三个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管理技能对于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影响。

(一)管理制度:对于校园冷暴力几乎是空白

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社会、校园的外部原因。主要可以细分为:学生自身认知欠缺、校园管理不到位、教师师德技能缺失、家庭缺位、社会关注度不足、相关法律不健全等。

管理主要体现在10 名调查对象对于校园管理的体验上,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管理制度对校园冷暴力的制约。B 同学谈道:“有位转学过来的学生说到,自己在其他学校的时候,班级氛围良好,和老师能够愉快沟通。当转入H 中学之后,感觉班级氛围压抑,只要教师今天心情不好,就会在上课时大发雷霆。自己下课和放学的时候从来不敢主动去找老师,遇到了也是躲得远远的。自己从来没有听过学校对于冷暴力的制约。”I同学作为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也认为在校园冷暴力问题上学校比较逃避,他说:“我初一的时候,成绩在班上属于中游。有一次考试考砸了,试卷上犯了低级错误,拉低了班级整体分数。班主任在班会上用嘲讽的语气说‘做题目不带脑子’,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当时非常难堪。老师这句话一直留在我心里,导致之后一到重要考试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当时被批评的场景,大脑就会一片空白,成绩反而越来越差。我特别讨厌班主任,每次他上课的时候,我根本没法做到集中注意力,到了初二的时候成绩在班上已经处于末尾了。这三年以来眼看着自己成绩直线下降,但学校没有任何人关心过我是否遭遇了老师的冷暴力。”

涉及冷暴力的相关内容,在国内几乎处于空白。虽然近几年国家严禁学校出现暴力体罚学生的行为,但是冷暴力上的管控严重缺失,既没有应对校园冷暴力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约束教师的行为规范,甚至当学生因为校园冷暴力造成心理伤害的时候,很少有学校管理者意识到这是校园冷暴力所导致,只是粗暴地认为是学生自身性格问题。B 同学曾经反抗过教师的冷暴力,他在采访中说道:“我的班主任老师经常讽刺我,说我成绩不好是太懒了,我反驳说我不懒,我只是学不进去东西。但是依旧没有用,只要我成绩下降了,老师就会说我太懒了。我很伤心,有一天我把这些事情写成信件,投递到校长信箱里面,但是没有人给我回信,也没有人告诉我该怎样调节心理压力。”

学校方面对校园冷暴力采取视而不见的应对方式,助长了校园冷暴力的滋生。另外,当学校发生严重的校园冷暴力行为时,部分学校为了维持校园名誉,往往采取极力掩盖的办法。这种不正视校园冷暴力的管理态度,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前面所述,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社会、校园的外部原因。D 同学在采访中说道:“在学校里面是禁止老师打学生的,但是学校里面老师骂学生的现象有很多,有时候骂的内容非常难听,而且会在大庭广众下辱骂。我记得有一次隔壁班的一个老师在走廊上骂人,整栋楼都能听见他骂人的声音,他骂那个学生‘脑子笨得跟猪一样’,写的字难看得跟‘泥鳅爬一样’,读书读不好,以后上街要饭钱都数不过来。总之骂得非常难听,我们很多人都听不下去了,后来被其他老师拉回教室。但是后来也没有听到说这个老师有受到处罚。在我们学校,老师经常骂人,我们的家长也觉得很正常,而且在家里爸妈也会这样骂我们。”

校园冷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暴露在阳光下才能有效解决,但是整个社会,包括媒体,对于校园冷暴力的关注度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校园冷暴力本身比较隐蔽,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难以快速显现;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成年人对于冷暴力这种行为习以为常,没有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对于媒体来说,校园冷暴力是个冷门现象,远没有暴力行为有关注度。另外,社会不正之风也加剧了校园冷暴力的发生。例如,家长给教师送礼要求特别照顾自己的孩子,教师对没有送礼的孩子就故意疏远,这样的做法让校园冷暴力愈演愈烈。A 同学在采访中说道:“我们班的班主任就喜欢家里当官和有钱的同学,在安排座位时会把他们安排在前面,跟这些同学说话的时候也很温柔,但是对于我这样普通家庭的学生,只要犯错误就会破口大骂,而那些同学犯错误他就会好好说话,我觉得这非常不公平。我还听说有些同学家长给老师家里送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最贵的那种,希望老师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是那个同学亲口跟我说的,总之老师对他挺好的,下课了也经常让他到家里去写作业,但是自己从来没有过这个待遇。”

国内关于校园冷暴力的法律法规较少,对校园冷暴力定义较为模糊。法律上的缺失使得精神施暴者难以受到制约和惩罚,对于侵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难以从法律制度上进行制止。对应到学校的管理上,则缺少相关的可执行标准,这也是导致校园冷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认知能力:整个学校对于校园冷暴力及其伤害认知不足

在采访当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对于校园冷暴力了解很少。D 同学在访谈中说道:“我的身高在班上比较矮,但是在上课的时候,班主任把我放到倒数第三排,前面的同学动一下,我就看不见黑板上的字,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所以我的成绩不好。我向老师说我要坐到前面几排去,可是老师说我成绩本来就差,坐到前面也没用,所以要让老师喜欢自己,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提上去。还有一个同学成绩很差,现在老师都不管他了,作业交不交也不管,老师跟我们说他已经放弃这个学生了,如果我们还继续不认真学习的话,他就会像对那个学生一样来对我们,以后我们高中都考不上,只能去工厂打工。总之,我觉得老师骂我是对我好,所谓的校园冷暴力我不太清楚,我只要把成绩提上去,老师自然就会喜欢我这个学生了。”D 同学自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遭受校园冷暴力,对自身应有的权益浑然不知。同样F 同学说了他家长的情况:“有一次我考试没有考好,考了全班倒数第一,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批评我。我觉得考试考差一次是很正常的,这样在全班人面前批评我,我很没有面子,所以我把这件事情和我妈妈说了,可是我妈妈说做好自己更重要,要让老师喜欢自己,就要自己争气。”F 家长对于自身孩子心理健康以及冷暴力的认知是严重不足的。但也有学生对校园冷暴力伤害有较清晰的认知,J同学在采访中说道:“我看过一篇报道,上面写了关于校园冷暴力的伤害,说初中阶段处于人生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意识上独立性更强,但自我调控能力较差,这就导致了初中生容易受到外部情绪的影响,所以这一阶段冷暴力对学生的伤害更为明显。遭受冷暴力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身产生怀疑,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产生厌世、轻生、犯罪等严重行为,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家庭悲剧。”

部分学生对于校园冷暴力的认知不够,仅仅认为校园冷暴力“不好”,没有把冷暴力等同于暴力,这就导致许多学生遭受校园冷暴力的时候,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甚至认为校园冷暴力有存在的意义。受害者的态度客观上加剧了施暴者的行为,同时由于初中生没有一定人生阅历,对于一些伤害行为难以有正确的判断和认知,课堂和周围的人也没有学过校园冷暴力的相关知识,所以很容易把校园冷暴力当作正常现象。B 同学在采访中说道:“我觉得老师有权利骂我,作为学生学习是第一位的,如果成绩不好惹老师生气,那么一定是我自身的原因。老师骂我是为了让我学好,如果老师对我不管不顾了,那才是放弃我了,所以我觉得冷暴力有时候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关爱。”

学生要在校园内保持优秀成绩,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从社会学角度上来说,健康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但由于初中生尚未成年,心智不成熟,加之传统教育理念的固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和学生做到平等,而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很容易滋生暴力和软暴力行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则很容易受到校园冷暴力的伤害。C 同学谈到冷暴力伤害的时候说道:“校园冷暴力会直接影响我的学业,长期处于校园冷暴力下,我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遭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更容易自暴自弃。特别是老师对于我的态度,如果受到老师的冷暴力,我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厌倦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又有升学压力,加之国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较为薄弱,情绪管理主要靠自我调节,所以当遭受到校园冷暴力的时候,遭受到的心里伤害会更大。G 同学在采访中说道:“我心里比较脆弱,每次老师说我,我都非常难过。我的成绩在班上是比较好的,能够排进前10 名,但是我很怕老师骂我,特别是在很多人面前。有一次我犯了一个错误,打破了教室的窗户玻璃,老师叫了家长过来赔,还让我在全班人面前写检讨,并且当着全班人的面读出来,我觉得非常惭愧。为了这个事情,我晚上睡觉的时候,躲在被窝里面哭了好几天才缓过来,我非常难受,不想再被老师批评了。”

国内大多数家长对于校园冷暴力的认知是不够的,当自己的孩子想向家长倾诉在学校遭受到的嘲讽、辱骂、疏远的时候,家长往往认为这是孩子自身的原因,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太敏感。近几年家长对于校园暴力逐渐有了一些认知,但是对于校园冷暴力往往是忽视的,这是由于家长没有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成年人心智健全,容易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难以管控自己的情绪,再加上家长对于校园冷暴力采取默许的态度,更是助长了学校的不良风气。J同学在采访中说道:“在我上学的第一天,我爸就跟老师说可以随便骂我。有时候我觉得老师在针对我,经常找我的麻烦。我把这个问题跟我爸说,我爸却说这是老师对我的重视,如果老师对我不关心了,我的成绩就差了。我觉得老师对我冷嘲热讽并不是对我好,而且我能够分辨什么是老师故意找碴儿,什么是真心对我好,可家长不理解,他们一门心思认为老师是对的。我不知道怎么跟他们沟通,甚至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帮我处理好和老师的关系。现在我和老师的关系就不好,每次下课他叫我,我都当作没有听见。而且现在我也不想把学校的问题跟我爸说,跟他说了也帮不了我,还不如我自己解决。”

(三)职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技能和学校管理技能不足

有时候,教师对学生施行冷暴力是以教学为目的的。E 同学说道:“我上课的时候爱说话,以前的班主任管不住我。后来来了一个新班主任,比较凶,我一犯错误,就把我拉到办公室一顿臭骂。每次骂我的时候我都很难过,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上课就是喜欢和别的同学说话。新班主任每次骂我完之后,有两三天的时间我上课会很安静,但是过不了多久我又会开始上课说话、走神,导致成绩不是很好。”教师如果在教学技能上有缺失,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管理调皮的学生时,往往就会仗着自身的权威,对学生进行精神施压,迫使学生屈服,这样虽然会有暂时的成效,但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因为年纪小,对于教师的冷暴力难以做到有效的反击,加之社会上对校园冷暴力的关注度不够,所以遭受校园冷暴力的学生难以排解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情绪,心理上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同时,碍于学校和教师的权威,学生难以发泄到老师身上,但这种负面情绪会转移到其他同学、家长身上。长期处于校园冷暴力下,性格和人格会产生扭曲,导致情绪掌控能力差。当步入社会之后,心理上的缺陷会埋下冲动的种子,在没有权威的压制后容易表现出易怒、攻击性强的特征,为社会的安定埋下隐患。F 同学在采访中这样形容他的班主任:“我的班主任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只要学生犯了错误,就会被大骂,而且还会被罚站一节课,所以我们都很怕他。而且每天早上进教室的时候只要发现他黑着脸,就说明他今天心情不好,我们都不敢惹他。如果他发现有谁的作业没有交,就会大发脾气,所以上他的课我们都是很害怕的,都怕上课被他点名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就惨了。而且老师在管理我们的时候,就喜欢用这种比较暴力的语言来威胁我们,似乎不骂我们就不知道怎么管理我们了。我们作为学生,其实是希望老师好好跟我们说话的,越骂我们,我们就越觉得自己没有用,骂到最后我们都觉得无所谓了,我觉得这样做非常不好,我更希望能跟老师平等交流,把我们真实的想法跟他说清楚,我们不是不喜欢学习,只是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学习,想要通过骂我们、批评我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难的。”

校园冷暴力很大程度上是师德缺失的表现。在初中阶段,教师没有把自己放到和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而把学生当作可以任意发泄情绪的对象。初中教师压力较大,薪资待遇水平不高,这使得部分教师对工作产生不满,甚至把这种情绪迁怒到学生身上。加之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加剧了校园冷暴力的行为。部分教师把校园冷暴力行为当作自己的教学手段,认为可以树立教师权威,能够“管理好学生”,让学生怕自己,课堂上就不敢捣蛋,这是教师职业技能缺失的表现。当自身教学技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时,不去提高教学技能,培养自身教学能力,反而迷恋校园冷暴力带来的“权威感”,这是一种极为幼稚的职业错误。

结合访谈内容发现,H 中学学生普遍讨厌校园冷暴力,只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接受,大部分学生对于校园冷暴力是有反抗的,主要的反抗手段是向家庭和学校反应,但是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取得有效成果,权益也并没有因此得到保护。H 中学所有学生都认为校园冷暴力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会造成较大的伤害。大部分学生认为校园冷暴力的产生跟教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教师自身的情绪问题,是导致校园冷暴力的关键因素。对“校园冷暴力在教学上是否有用”这一问题,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分歧,部分学生认为校园冷暴力能够激励学生斗志,同时树立教师的权威,甚至有学生认为有较大用处。在这一点上分歧较大,大部分学生不赞同老师使用校园冷暴力,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持保留意见,观点并不统一。大部分学生并不认为法律能够保护自己不受校园冷暴力,认为只有在教师层面改善问题,才能让自己避免遭受校园冷暴力。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是不使用校园冷暴力,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校园冷暴力有一定的存在必要。

相比物理意义上的暴力行为,冷暴力更为隐蔽,在校风建设中更容易被忽视。许多长期存在校园冷暴力的学校教师,自身并没有感觉。在校园冷暴力严重的班级,师生难以察觉到校园冷暴力的存在。表面上校风校纪井然有序,实际上校园冷暴力在伤害每一个学生。

四、结论与展望

长期处于校园冷暴力下的学生,身心成长会出现问题,形成“爆发性”人格以及“退避型”人格,甚至人格扭曲,为青少年心理发展造成难以扭转的伤害,这样的心理伤害很难自行愈合,严重的情况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甚至治疗。所以预防校园冷暴力,营造优质校园环境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和文献资料,整理出以下相关预防策略:

(一)加强学生对校园冷暴力的认知,让学生学会说“不”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校园冷暴力的认识,学会分辨什么是正常的教学手段,什么是不正当的校园冷暴力行为,让学生学会说“不”。可以开展专题课程,以表演或者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对校园冷暴力有清晰的认识,鼓励学生向学校反映校园内存在的冷暴力行为,设立校长信箱或者开通校长互联网社交账户,集中收集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把日常的遭遇说出来,把校园冷暴力放到太阳底下;可以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说给老师听,做到和老师真诚交流。

(二)学校加强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学校领导要主动学习关于校园冷暴力的知识,真实了解校园冷暴力所带来的危害。应组织校领导开展相关研讨会,在学校管理层普及相关教育知识,加强校园管理层的认知水平,端正管理态度。同时在制度上完善冷暴力部分,把杜绝校园冷暴力写进校规校纪里面,设置相关杜绝校园冷暴力的管理办法。

对于校园内出现的冷暴力行为,学校要做到不掩饰、不逃避,积极追究责任。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去处置,对于那些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伤害的教师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对于遭受心理伤害的学生要采取补救措施,做好心理辅导,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校园冷暴力。

学校还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情绪管控差、技能缺失的教师要及时调整,严重的需要调离一线岗位。对于在岗的教师,在日常的培训中要加入关于校园冷暴力的内容,加强教师的后续教育,培养健康的师德操守和责任心,提升教师技能。在选拔教师的时候要尽量选择高素质人才,关注选拔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情绪管控能力。

教师需要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面对班上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学生,自身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当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教师更应该从自身出发,学习完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提高日常的教学水平,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不会使用冷暴力的方式去解决。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学校应当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有情绪管理不当的教师,应该及时调离。同时做好教师的心理辅导工作,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在校园内设立心理健康管理岗位,让教师能够及时解决自身心理问题。

(三)家长加强认知,和孩子积极交流

家长要主动学习校园冷暴力的知识,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经验,以平等的人格去和孩子交流日常所遇到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营造融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更容易把心里话和家长倾诉。当孩子在校园内遭遇冷暴力的时候,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述,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出谋划策,积极帮孩子解决问题,构建信任的桥梁,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心灵港湾,遇到伤害有人倾诉、有人陪伴,降低伤害程度,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家长要向学校和教师表明杜绝校园冷暴力的态度,如果学校不理会,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当发生校园冷暴力时,家长不能一味地忍让,要积极维护孩子的正当权益。

(四)媒体要积极关注校园冷暴力,做好社会科普

作为媒体,要对校园冷暴力加大报道,向群众科普冷暴力的危害,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到什么是校园冷暴力以及如何去应对。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少不了舆论环境的监督,让教学工作暴露在太阳底下,杜绝滋生校园冷暴力的土壤,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和教学环境。在社会宣传方面,以人民群众易接受的形式宣传校园冷暴力及其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策略。同时媒体可以开通校园冷暴力专线,让遭遇过校园冷暴力的学生有一个倾诉的平台,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要引导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当中糟粕的部分,如过度崇拜教师、允许体罚学生、禁止怀疑教师等行为,引导社会教育理念向平等、友爱、乐观上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予孩子健康的身心成长空间。

(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完善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条例,对于侵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行为要依法打击。完善对校园冷暴力行为的相关定义,规范教师言语尺度,对于有劣迹的教师,学校要及时清理出教师队伍。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杜绝校园冷暴力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因素。校园冷暴力是一个严肃的话题,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教育专家一起解决。在提倡科教兴国的战略下,如果不解决校园冷暴力的问题,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操守。

猜你喜欢

冷暴力校园学校
家庭冷暴力引发离婚诉讼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行为冷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以四川省某市A学校为例
班主任工作应杜绝“教育冷暴力”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