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做好林业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
2022-05-14张颖吴秀花
张颖 吴秀花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建成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途径。林业技术推广是以中国目前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前提,将新型的林业科学技术进行传播、经营,帮助林农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进行林业生产的过程。依靠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依托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林业技术推广成效,切实发挥林业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党的十八大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的生态林业发展阶段已经到来,生态林业要求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林产品的同时,更要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首位,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环境。生态林业必然是一项目标、功能、成分、层次相互协调,形成循环开放,结构有序的森林生态系统。因此,注重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发展的眼光去解决,也是一项具备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引导,提高认识,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科技创新成果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应用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科技进步对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武婧妤(2022)的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61.2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林业系统有很多科学技术成果,但在大面积、大范围内真正推广应用的不足30%,这说明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存在脱节的情况,科技成果也要“接地气”。
提高成果转化率是促进林业技术推广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成果迅速转化要求具有先进、成熟、适用、配套、高效的成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林业科研工作必须坚持围绕林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紧紧把握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确定科研方向,调整科研结构,组织攻关力量。科技人员应深入林业生产实际,调查了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增强科技意识,转变落后思想观念,勇于寻找难题当课题,使科技成果有的放矢。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稳定的科研团队,保持团队长期研究方向不轻易改变,使科研团队真正担当林业应用技术研究及成果推广转化的重任。同时发挥现代企业体制先进、机制灵活的优势,积极引进创新团队,广泛吸纳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交流与合作,聘请专家为科研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定向突破技术瓶颈,攻克技术难关,加速成果产出和转化,将成果由技术团队推广应用于生态建设和生产实践。同时,不定期进行林业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教育投入,增强培养力度,各级政府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稳定和质量,从根本上保障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高经费投入保障
转化资金不足、经费使用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是制约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很多值得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科学技术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项目结束后成果被束之高阁。研究成果无法应用,研究价值得不到体现,极大地削弱了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情,严重影响了林业科学更广阔、更深入地研究。此外,对一些基层的推广人员缺乏有效激励,造成人员不稳定,不能构建长期技术推广网络,影响了科研成果的深入和广泛推广。在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方面,推广仪器与设备、示范基地建设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没有良好的工作条件,限制了林业技术推广,自我发展与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因此,从投入领域来说,一是要加大在林业科研中的资金投入,在科学技术领域激发产生更多的成果;二是加大在推广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变为经济效益;三是加大在林业实用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利用已有的成熟的科技成果;四是加大奖励性资金投入,对于在科研、推广以及实际运用中表现良好的单位、机构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奖励。
从经费保障来说,一是要尽量避免重复立题,严格控制科研课题数量,提高科研课题的质量,增加资金投入,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二是要加大行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寻找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路径,逐渐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提高投资水平。
推行丰富推广模式
提高林业科技推广的效果和效率,丰富推广模式很重要。
一是打造多种社会化服务平台,让广大林农更便捷、更高效地接收到科技、政策等信息,增强科技转化质量,提高转化效率。同时鼓励科技人才借助多种服务平台,参与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二是要借助当今信息大数据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传递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信息资源,为林农及相关企业服务。
面对不同的林业科技成果,应选取不同的林业科技推广模式,建立专业科技推广平台。将科技成果视作虚拟商品,可采用承包、示范、定制、开发甚至是网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推广模式。
如公共产品方面的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不能保证其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发挥最佳状态,因此应通过政府主导来进行推广。又如个人性质的林业科技成果,则需要以市场为前提进行推广,政府宏观指导,以市场为先导,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进入林业科技服务行业之中,对林业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和运用。
再如介于公共与个人之间性质的林业科技成果,则应选择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共同发力的方式进行推广应用。林业技术推广存在排他性,按照市场机制选择交易类型,有利于交易双方共赢。所以在推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政府向大众用户征收一定的费用,对科技用户进行反向补偿,可在经济领域建立起良好的循环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建设种质资源库、科技数据库、林产品展销中心等基础设施,构建生态林业发展建设科技平台,产学研结合,逐步形成林业技术推广网络,促进现代化林业的良性循环。
同时紧抓现代化林业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林农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支持和掌握现代林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从管理层来说,要建立起具有合理产权、明确分配的示范模式,寻求与示范基地建设有机结合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林业技术推广力度和效率,提供生态林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增强林业技术推广后劲。
挖掘推广潜在动力
我国大部分林业科技成果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市场盈利能力较弱,产业化程度低,这也造成成果转化率不高、推广困难。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科研周期也相对更久,短期内从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是很困难的。加之绝大部分林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时,生态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而林农往往生活环境相对闭塞,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新信息、新科技接受能力慢,生活水平受限,经济条件一般,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林业技术推广付出时间成本大、回报率不理想时,势必影响其选择性,从而阻碍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果。
林业发展需求广大,应挖掘林业技术推广的潜在动力,提高林农的文化素质。新成果、新技术的实践者最终是林农,而林农的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科技推广工作的效果。因此,要大力发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增强其采用新科技、新成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沙柳产业化种植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