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2-05-14施彩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依从性

施彩萍 韩 旭

1.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中医院内科,江苏镇江 212400;2.南通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脑梗死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危重症疾病,多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脑梗死发病前多无明显预兆,发作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头晕等症状,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存在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需进行长期的康复干预[1-2]。良好的认知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康复。认知行为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进而改变患者行为的一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3]。本研究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实行个性化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旨在探究该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中医院内科的76 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龄52~71 岁,平均(58.60±2.6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7 h,平均(4.12±0.54)h。研究组中,男21 例,女17 例;年龄50~70 岁,平均(57.58±2.6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6 h,平均(4.09±0.33)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已签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脑梗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相关标准,并经核磁共振成像、头颅CT 检查确诊为脑梗死;②均为首次发病;③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处于康复期。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出血患者;②合并动脉瘤的患者;③先天性肢体残疾的患者;④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⑤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发放健康手册,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告知相关用药知识,协助患者翻身、清洁身体、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并叮嘱患者出院居家后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性化的认知行为护理,具体如下。(1)认知干预。①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介绍脑梗死的病因、治疗机制、康复训练计划等,主动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获得信任感,并从交谈中获得患者负性情绪的原因,确定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②引导患者主动面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诉求,通过宣教成功治疗案例、音乐疗法方式使患者认识到负性情绪对其康复效果的不利影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调节自我情绪。③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通过主动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告知患者不同年龄段血压的控制标准、饮食与锻炼的注意事项;组织脑梗死康复宣教会议,邀请专家在会议上讲解脑梗死康复的要点,向患者强调遵医行为、康复训练、心理状态等对康复进度的影响,主动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建立脑梗死康复微信群,将患者及家属加入群内,每周定时在群内发送相关疾病知识的文字或视频,并邀请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每天在群内汇报患者的康复情况,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调整。(2)行为干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需要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为避免患者过度焦虑,可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按康复计划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让患者家属监督患者养成按时用药、记录康复日记、健康生活及饮食的习惯,进而减少压力性损伤、意外事件等发生,让患者感受每一阶段的疗效,提高康复训练的自我能动性。所有患者均接受电话随访,干预1 个月后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 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1 个月期间的依从性。①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评估,该量表共42 分,含11 个维度,包括视野、忽视、语言等,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该量表的Cronbach′α=0.857,重测信度为0.796,信效度较好,问卷回收率为100%。②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6],共10 项维度,包括穿衣、控制大小便等。每项0、5、10、15 分评分,100 分为独立,<20 分为完全依赖,无法自理生活。得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α=0.857,重测信度为0.796,信效度较好,问卷回收率为100%。③依从性:采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中医院自制的患者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护理1 个月的依从性,内容包括按时用药、用药剂量、按时训练、康复训练是否规范、遵医行为等,每项按从不、经常、有时、偶尔、完全等分为0、5、10、15、20 分,满分100分,90 分以上为完全依从,70~89 分为部分依从,<70 分为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该问卷的Cronbach′α=0.837,重测信度为0.854,信效度较好,问卷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1 个月的NIHSS 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护理1 个月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组别护理前护理1 个月t 值P 值对照组(n=38)研究组(n=38)t 值P 值13.45±2.14 13.55±2.16 0.203 0.840 10.03±1.75 8.20±1.25 5.246<0.001 23.668 35.428<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BI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1 个月BI 指数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护理1 个月的BI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分,±s)

组别护理前护理1 个月t 值P 值对照组(n=38)研究组(n=38)t 值P 值41.58±2.65 41.61±2.79 0.048 0.962 54.28±3.61 65.67±4.52 12.138<0.001 39.943 85.732<0.001<0.001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1 个月期间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的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情绪过激、小动脉闭塞等密切相关[7]。脑梗死患者发病前一般无明显征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肢体麻木等,严重时会导致昏迷、病死[8]。临床多通过控制颅内压、溶栓或手术方式来治疗脑梗死,但因该疾病会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术后康复期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常规的护理干预多为脑梗死患者提供简单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护理措施,但效果一般,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无明显改善,因此需实行个性化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1 个月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研究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1 个月BI 指数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的BI 指数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1 个月期间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个性化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改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分析原因在于,个性化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是通过护患交流来确定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及错误认知,进而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方式来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改变患者治疗行为的护理模式[9]。个性化的认知行为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通过详细介绍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康复计划等来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0]。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勇于面对心理问题,通过成功治疗案例、音乐疗法等来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可促使患者更好地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避免过激的情绪加重病情,使患者早日适应神经功能缺损引发的不便,刺激其主动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11-12]。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以加强患者的疾病认知,使患者深入了解疾病知识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患者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13]。有针对性地实行计划性、阶段性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逐渐感受到每一阶段的训练效果,从而使患者更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快神经功能恢复[14-15]。

综上所述,个性化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提高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依从性。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依从性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