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2022-05-14杨丽萍陈金玲陈冬玲陈振奋黎杨杨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肾小球例数阴性

杨丽萍 陈金玲 陈冬玲 陈振奋 黎杨杨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阳江 529500

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损伤主要指以肾脏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以往研究报道,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多伴随重要脏器官受损,随着病情进展会影响到肾脏血流动力学,引起肾功能损害,约30%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因素[1]。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病情隐匿,目前多以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mALB)评估肾脏损伤程度,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2]。传统肾功能指标在评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方面灵敏度差,因此寻找一种可靠的能够早期反应肾损伤的指标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监测肾损伤敏感度高[3],本研究收集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病例及DM 患者、正常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CysC 与β2-MG 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检验科60 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mALB>23 mg/L)患者作为肾损伤组,选取同期30 例DM(mALB≤23 mg/L)患者作为DM 组,选取同期30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肾损伤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45~78 岁,平均(59.42±5.83)岁;糖尿病病程6 个月~11年,平均(6.42±0.53)年;1 型糖尿病11 例,2型糖尿病49 例。DM 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3~77 岁,平均(58.94±5.87)岁;糖尿病病程5 个月~11年,平均(6.43±0.48)年;1 型糖尿病6 例,2型糖尿病24 例。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4~78 岁,平均(59.03±5.62)岁。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①糖尿病诊断参照《2010 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治疗指南》[4],糖尿病肾损伤参照《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5]。②患者为成年人,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官严重受损;②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③癌症患者;④血常规检查显示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⑤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研究前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目的与意义,在知情并了解的基础上征得患者同意,在知情同意书签字,医学伦理会查阅申请及相关项目表示认可,并予以支持。

1.2 方法

所有入组病例及健康体检者均于清晨保持空腹状态,接受外周静脉血采集,以3 ml 为宜,将离心仪处理速率设置为3000 r/min,对采集样本进行处理,离心半径10 cm,共处理15 min,对血清予以分离。血清CysC、β2-MG 水平检测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法,使用广州科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生产批号:210308)。研究所用的仪器来自罗氏Cobas80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诊断公司,型号:Cobas8000)。阳性标准:血清CysC>1.03 mg/L,β2-MG>2.80 mg/L。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各组血清CysC、β2-MG 水平,分析血清CysC、β2-MG 水平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将静脉尿路造影诊断结果作为糖尿病肾损伤金标准,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CysC、β2-MG 水平的比较

肾损伤组患者血清CysC、β2-MG 水平均高于DM组与对照组,DM 组患者血清Cys、β2-M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三组血清CysC、β2-MG 水平的比较(mg/L,±s)

表1 三组血清CysC、β2-MG 水平的比较(mg/L,±s)

注 CysC:血清胱抑素C;β2-MG:β2-微球蛋白

组别例数CysCβ2-MG肾损伤组DM 组对照组F 值P 值60 30 30 t 肾损伤组与DM 组比较值P 肾损伤组与DM 组比较值t 肾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值P 肾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值tDM 组与对照组比较值PDM 组与对照组比较值1.83±0.42 0.89±0.21 0.28±0.03 260.131<0.001 18.790<0.001 30.983<0.001 10.560<0.001 3.27±0.42 2.48±0.35 0.36±0.14 684.883<0.001 14.179<0.001 52.228<0.001 32.952<0.001

2.2 血清CysC、β2-MG 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检出情况

血清CysC 检出阳性48 例,阴性52 例,β2-MG 检出阳性45 例、阴性53 例;联合检测检出阳性56 例,阴性57 例(表2)。

表2 血清CysC、β2-MG 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检出情况

2.3 不同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分析

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高于CysC 与β2-MG 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不同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分析[%(n/N)]

3 讨论

肾损伤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一方面影响糖尿病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另一方面增加了医疗费用、家庭与社会负担。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肾损伤病理表现为系膜基底增厚,部分存在肾小球基质增宽,但症状不典型,容易被临床忽略[6]。文献报道,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已经伴随肾功能损伤,但部分患者经过实验室诊断,显示尿蛋白、尿素氮等指标均为正常,且患者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延误病情,造成肾脏不可逆[7]。若早期发现肾损伤并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能够阻断病情发展,对于增强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非糖化碱性低分子蛋白,CysC 在机体有核细胞及体液中广泛存在,分子量低,为13.3 KD,包括122 个氨基酸残基,由于不存在组织特异度,其机体产生率处于恒定状态。研究发现,CysC 在正常循环过程中会受到肾小球滤过作用被清除,能够对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予以反映,到达近曲小管后被重吸收,并逐渐被代谢分解,基于这一机制,可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对血清CysC 浓度具有决定性作用,且对其他外界因素如性别、年龄及饮食等无依赖性[8-9]。CysC 是小分子蛋白质,其在血液中较为稳定,临床上多用于对肾功能的评估。受代谢异常及免疫损伤的影响,DM 患者多伴随肾小球基底膜增生,降低了滤过面积,血清CysC 呈现出增高趋势[10]。有研究发现,血清CysC 作为内源性检测标志物,对肾功能的评估价值优于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肾损伤组患者血清CysC 指标高于对照组及D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清CysC 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中呈现出高表达,能够帮助早期肾损伤诊断。血清β2-MG 既往被应用于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评估,不仅如此也能够对肾小球损害予以反映,作为一种低分子蛋白,血清β2-MG 主要来源于血浆、尿液,经肾小球过滤作用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分解,但仅有少部分通过尿液排出[13-14]。正常状态下,血清中β2-MG 浓度较低,且较为恒定。肾小球在损伤状态下,机体β2-MG水平会呈现出升高趋势[15-17]。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肾损伤患者肾小球常发生基底膜增厚,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表现为血清中β2-MG 增高,若有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伤,则表现为尿液中β2-MG 增高[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肾损伤组患者血清CysC、β2-MG 水平均高于DM 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 检出阳性48 例,阴性52 例,β2-MG 检出阳性45 例、阴性53 例;联合检测检出阳性56 例,阴性57 例;血清CysC、β2-MG 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灵敏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3.33%、94.17%,高于β2-MG 单独检测的75%、81.67%与CysC 单独检测的80.00%、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联合检测的方式能够提升诊断效能,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检出。但基于研究时间及现有条件的限制,收集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研究,且观察指标不够全面,今后临床研究应增加随访指标,进一步挖掘血清CysC、β2-MG 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伴随血清CysC、β2-MG 的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肾损伤诊断灵敏度、准确率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肾小球例数阴性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
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肾小球硬化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