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高度近视行ICL植入术患者管理效果初探*
2022-05-14程文惠吴进川黄朝霞孔祥梅
程文惠 吴进川 黄朝霞 孔祥梅 郭 露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是在后房植入人工晶体达到矫正近视目的,目前是临床上高度或超高度近视者实现摘镜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1],但该手术目的主要是矫正近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近视或阻止高度近视可能引起的眼底病变[2]。有报道显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已取代青光眼成为第二大不可逆性致盲眼病[3],其导致的视觉损伤、经济负担及社会危害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术后规范随访对高度近视并发症预防及早筛早诊早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效果已逐渐被大家认可[4],但在高度近视患者管理方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鲜有报道。因此,本文探讨基于互联网技术对高度近视行ICL植入术患者的管理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8月在我院屈光中心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其中男42例,女58例,平均年龄(25.08±7.74)岁,平均屈光度(-11.28±2.82)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近视度数≥-6.00D;(3)行ICL植入术者;(4)心理健康;(5)会使用智能手机,智力正常。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者;(2)不能独立完成问卷者;(3)中途退出者。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屈光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束评估适合ICL植入术,为患者个性化定制ICL人工晶体,发放健康教育单,口头交代注意事项,患者回家等待手术通知,预定的人工晶体到货后通知患者手术,手术期间采用ICL植入术常规管理,出院时发放出院证并交代注意事项和随访时间。
1.2.2 观察组基于云平台对ICL植入术患者进行管理:(1)基于云平台建立患者档案:患者术前检查结束后评估适合ICL植入术,护士依托我院医养结合云平台为患者建立档案,上传检查报告和病历资料,患者下载APP并教会其使用。(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所处不同阶段适时推送健康教育知识,如接受检查、等待手术、预约手术、手术配合、术后早期康复及长期随访等阶段。(3)在线咨询:患者通过手机端可随时进行咨询,团队成员根据不同问题分别给予解答。(4)档案管理:患者每次就诊后医生根据就诊信息及时更新档案,特殊患者不便来院复诊,可在其他具备条件的医院复查并上传检查报告及病历资料,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风险评估及预警提醒。(5)随访管理:医生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并上传云平台,患者通过手机端可以查看,逾期未随访者会收到随访提醒信息。
1.3 观察指标
1.3.1 高度近视相关知识问卷。根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4个维度40个条目。计分方法:(1)基本知识(10个条目):包括高度近视定义、分类、常见表现、常见并发症等,每答对1题计1分,答错计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高度近视相关知识掌握更好。(2)相关认知(5个条目):包括高度近视危险因素、近视矫正方法及常见误区等,每题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高度近视相关认知越好,接受意愿越高。(3)行为方式(15个条目):包括生活方式、日常行为及用眼习惯,每题正性行为记2分,一般行为记1分,负性行为记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行为越好。(4)ICL植入术相关知识(10个条目):包括手术原理、术后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表现、病情自我观察要点等,每答对1题计1分,答错计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ICL植入术相关知识掌握更好。
1.3.2 随访率。随访率=随访完成人次/计划随访人次×100%。
1.3.3 患者满意度。采用李楠设计的满意度问卷[5],调查患者对团队工作的满意度,问卷由10个条目组成,采用Likert 5级量表形式,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非常满意。
1.4 资料收集方法 于患者出院后,由经过培训的团队成员通过APP以问卷星发放调查表,对患者近视相关知识、认知、行为及ICL植入术相关知识和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云平台统计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随访完成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高度近视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观察组对高度近视相关知识、认知、行为及ICL植入术相关知识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高度近视知识、认知、行为及ICL植入术相关知识得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随访率比较 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随访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对团队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对诊疗技术方面的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余下各维度及总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团队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云平台对高度近视行ICL植入术患者进行管理,患者对高度近视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有研究表明,年轻人群较老年人群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医疗保健服务方面表现出更强烈的意向[6];研究对象中准大学生和大学生比例高,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通过网络获取医疗信息资源主动性更强,接受效果更好[7]。本研究利用云平台根据患者所处不同阶段,分别推送相应的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避免一次性大量灌输,患者接受度有限,影响健康教育效果;云平台相对单纯口头宣教或健康教育单而言,提供的信息量更大,且可以反复学习,患者利用云平台充分了解高度近视相关知识、高度近视危害及潜在并发症,借助平台参与自身眼健康管理,对不良用眼行为的改变及健康行为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出院1周两组患者随访依从性均较好,随着时间推移两组随访率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与术后1个月用药次数减少,患者视力逐渐稳定,容易导致对高度近视潜在眼底病变警惕性降低;另外研究对象流动性大,多数患者在高中毕业后或大学期间接受ICL植入术,存在就读学校和接受手术医院不在同一城市;加之术后视觉质量好,这些因素均可影响患者随访依从性;对照组随访率下降较观察组更明显,原因可能为对照组只在出院证上注明随访时间并口头交代,随时间延长患者对出院注意事项逐渐淡忘。观察组通过云平台进行管理,设置随访提醒,云平台建立的档案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异地随访,也可将异地随访资料上传平台。平台管理打破传统随访服务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因此,观察组随访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平台促进医患及时有效沟通,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满意度得到提高。
综上,基于云平台对高度近视行ICL植入术患者进行管理,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改善认知,养成良好用眼行为,提高满意度,该方法可为眼科其他疾病管理提供思路。由于本研究时间短、纳入病例较少、研究设计较单一,因此,仍需大样本、长期随访追踪验证云平台技术在高度近视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早期并发症检出和早期干预等方面还需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