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研究

2022-05-14陈加友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顶岗院校高职

陈加友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7)

2021 年底,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21〕4 号),提出1 个“严禁”、27 个“不得”行为准旨在为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安全提质保效[1]。但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常发生各类安全管理事故,因此积极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对促进学校、企业建设发展,保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生命健康具备重要的意义[2]。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均在实习前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并签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书,但是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安全教育不深入

1.学校安全教育准备不足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图1 数据分析,从中可知,多数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以班会观看相关课件及安全教育视频为主,未进行集中统一的安全考核,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差。同时以班主任或带队教师进行安全教育为主,其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学生获取安全生产专业知识有限,并且缺乏安全技能的培训,学生面对安全事故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

图1 学校安全教育情况

2.企业安全教育不重视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图2 数据分析得知,多数企业在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均有进行安全教育,但是仅为少数企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但未从岗位风险点出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企业安全教育责任落实不到位;同时近半数企业指导师傅责任心不足,对学生实际操作指导不全面、对安全教育不重视。

图2 企业安全教育情况

(二)安全制度不完善

1.学校制度不明确

高职院校均出台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制度,但多数院校只以班会形式对学生进行口头传达且未制定安全管理手册。同时,学校缺少对教师的安全管理培训、安全管理专业水平考核、安全管理责

任考核,并且在考核与激励制度上存在缺失。

2.企业制度不合理

目前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均是面向企业员工,未制定适合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制度。且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过于笼统,未对顶岗实习学生进入现场提出明确安全管理要求,未进行顶岗前安全考核,同时缺乏对实习指导师傅的监督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指导师傅对于落实顶岗实习学生现场安全教育积极性不高。

(三)安全保障不充分

1.投保情况不理想

一是学校或实习单位为学生投保的实习责任险理赔额度不高;二是学生未毕业不具有企业职工的身份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三是院校为学生投保意外伤害险费用无相关标准,理赔与保障额度不统一,学生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3]。

2.医疗资金垫付程序烦琐

当学生出现医疗事故需资金垫付时,无论企业还是学校均需要先提出申请,审批后方可垫付。但是资金审批存在着流程多、手续多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存在安全教育不深入、安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原因如下:

(一)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政府监管制度建设不充分

政府未压实监管主体责任。一是目前政府关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政策多数为理论建设,可操作性低,如未明确学校与企业的安全培训内容及要求,未出台标准的三方协议划分学校企业职责。二是缺乏相关监管部门,相关安全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多数检查以上交报告为主,未深入现场。三是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多数高职院校实习经费来源于财政投入,多数用于补贴企业、学生、教师,未设立安全管理专项资金造成学校与企业安全教育不投入现象。

2.学校管理不力

首先,高职院校缺少科学的安全培训计划,培训往往只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缺乏针对性,内容笼统、枯燥,学生的待培训态度不积极。其次,高职院校缺少安全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师,带队教师安全专业素养不高、安全知识与技能缺乏,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最后,学校未建立教师安全责任考核激励制度,教师是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对于其本身影响不大,对于学生安全管理容易形式化、消极化。

3.企业协管不到位

企业是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方,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未落实,无相应部门监督执行,对学生未进行针对岗位的安全培训,学生未达到岗位安全要求便进场实习。同时未制定指导师傅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及激励措施,指导师傅安全管理责任态度不积极,部分指导师傅安全意识弱,对实习学生的技能与操作水平缺乏了解,未结合现实场环境为学生仔细讲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4]。

(二)高职院校学生重视安全程度不足原因分析

1.安全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学生逻辑思维不成熟、自我定位不清晰、安全意识不足、好奇心强且具有个性化,如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女同学未把长发塞入安全帽内等。同时,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水平以及对工作岗位操作规程的了解程度低,容易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人身伤害事故。

2.身份转变未适应

从校园到企业,学生对于身份转变未能及时适应,对企业内部生产环境、工作流程等的认识过于理想化,高估自身的工作能力,轻视工作安全问题。同时,学生初次进入企业职场,对安全事故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对进入企业实习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与突发事件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因此,一旦学生遇到突发事件,就无法正确应对,甚至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二次事故。

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政府、学习、企业多方努力解决。笔者建议如下:

(一)政府加强顶岗实习安全管理

1.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可操作性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应细化相关条款,明确学校与企业实习安全教育内容以及培训要求,加强对学生安全技能的培训。二是邀请法律专家、学校、企业共同商讨制定统一的三方协议,并且通过听证会等多种途径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理清学校、企业责任分工。三是制定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保险责任制度,明确投保要求,统一投保标准。

2.成立专门监管部门、深入现场加强监管

一是成立专门监管部门,在学生进入现场顶岗实习前到学校、企业检查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工作完成情况,压实学校与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定期深入实习现场,检查实习岗位设置、现场环境是否符合要求,重点检查带队教师与指导师傅的安全管理工作。三是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学校与企业进行通报、惩罚,重点检查其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3.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激励机制

一是设立高职院校实习安全管理专项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引进有安全专业背景的教师,邀请行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提升教师、学生安全素养。二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工作完成出色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吸引大型企业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二)学校积极承担顶岗实习安全管理责任

1.加强教师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引进安全管理专业教师,提升教师队伍安全管理的专业水平。二是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师安全管理培训,落实教师安全管理考核制度。三是加强教师心理咨询能力建设,提升教师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敏感度以便及时进行干预,预防事故发生[5]。

2.完善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

一是高职院校制定贯穿整个实习周期的安全培训计划,将安全教育贯彻始终,同时严格落实学生岗前安全教育学习情况并进行考核。二是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将各个岗位的安全风险点以及安全操作规范编制成问卷,要求学生每日上岗前在对应的平台如微信小程序完成答题且合格后方可上岗实习,对于未掌握相关内容的学生应进行相应处罚且必须在掌握相关内容后方可上岗实习。三是邀请行业专家设计科学、合理的学生安全行为评价体系,如要求带队教师、指导师傅对每个学生实习期间每日安全表现分为劳保用品穿戴、岗位规范操作、岗位风险点掌握情况等维度进行量化打分,通过分析学生得分情况及时发现安全意识薄弱的学生并进行纠正。同时可与往年学生得分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尽早发现安全意识薄弱的学生。四是成立学生自管小组,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及时对于身边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制止,并对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学生进行奖励提高其积极性。同时在校期间通过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短剧等活动让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切实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以及心理危机识别的能力。

3.建立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一是成立学生互助小组,遇到突发事件,实习组长配合企业处理,同时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带队教师,带队教师迅速把情况反映给学校的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6]。二是学校调动各方资源,整合团队的力量和实习企业一起应对突发事件。

4.完善实训基地建设,营造真实生产环境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基本一致,同时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构建职业岗位实践环境。学生在顶岗实习前通过实训基地现场模拟训练和真实操作,能够熟悉并掌握本行业或该专业的主要设备、仪器和维修工具的使用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生产劳动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和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环境。

(三)企业落实顶岗实习现场安全管理责任

1.针对实习岗位进行安全培训与考核

企业针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生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企业以及实习岗位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安全培训计划,以企业职工标准对学生进行安全规范生产培训,严格做好上岗实习前企业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知识、岗位操作规范及安全风险源、应急处理技能掌握情况考核,严禁学生未掌握相关知识就上岗实习。

2.加强指导师傅安全管理考核

指导师傅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现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加强指导师傅安全管理考核,一是建立安全管理台账,指导师傅应详细记录学生每天到岗情况、安全管理落实情况,要求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指导师傅必须全程跟踪、提供指导和保障,使误操作率降到最低。二是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情况为标准,建立奖惩机制。三是加强现场监督,成立监督小组,定期深入现场巡查,对于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指导师傅责令其在现场进行整改并进行相应处罚。

3.对实习工作环境进行完善

一是提高对实习场地安全隐患排查的力度,危险系数高的作业场地添加安全防护措施,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在实习场地显眼处设计行为规范口诀、标语,通过比较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耳濡目染地理解安全措施的必要性。在工作地点的现眼墙上多悬挂“薄弱人物是隐患,排查不细出事端。班前班中仔细辨,众里寻出危险源”等类似的安全口诀口号字眼,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间发觉自己是否作出留有安全隐患的行为。

(四)实现校、企、政的有机结合

安全问题的解决,仅靠单方面的努力难以实现有效、长久的解决,只有校、企、政府三者加强交流沟通,增进合作,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努力解决安全问题,完善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体系。

1.加强校企交流

企业应和院校加强交流,建立长效合作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学校教师与指导师傅的交流,指导师傅反映学生实习情况,教师配合指导师傅对实习学生进行更加有效地管理。二是企业在非实习期定期到院校开展讲座与培训,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企业的安全管理生产技术及与生产相关知识,如本企业的安全管理生产流程、作业安全管理生产方式、危险生产设备的分布、安全防护用品的日常维护及其使用方法等,为学生之后到岗实习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政府与企业学校的沟通

政府政策的推进、制度的建设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提出建设性意见,只有政府与企业、学校互通有无,对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预防,政府才能在未来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法律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一是政府监管机构承担沟通的职责,在监管的过程中要询问和沟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二要与校方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提高与学生进行走访调查的频率,提高与校方交流的频率。

3.政府、企业、学校共同进行评价体系的建设

一是宣传劳模工匠精神,发挥道德模范的表率作用。通过优秀员工分享安全心得体会,奖励优秀安全意识强的学生、员工等方式,建立评价体系,要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就要做到政府认可、学校认可、企业认可。二是三者组合起来,能够较大程度的去主体化,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改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制度能够落地,从而长久有效地解决安全问题(见图3)。

图3 政府、学习、企业评价体系

四、结语

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内容复杂、职能多变、受现实因素影响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政府应强化实习监管和问责,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支持力度与日常监管。学校积极承担学生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多途径切实增强带队教师的安全管理能力及学生的安全意识。企业进一步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加强校企交流,针对实习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在沟通中积累经验,在交流中弥补不足,三方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发挥“1+1+1>3”的作用。

猜你喜欢

顶岗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