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方位、标识性概念与逻辑主线

2022-05-14张勇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总书记概念特色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清晰的历史方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高度抽象的概念表达来体现其理论要义,新发展理念是其标识性概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系统完整的内在逻辑链条来支撑其理论体系,“七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主线。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历史方位;标识性概念;逻辑主线

中图分类号:F0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2)03-0005-0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于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1]。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2](P21),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其理论内涵、理论价值应当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真理性力量,我们应该如何领悟和把握?对此,应当重点关注和研究三个理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方位、标识性概念和逻辑主线。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思想的历史方位

要领悟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真理性力量,首先要将其置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深刻联系中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这一重要理论成果的历史方位。

所谓历史方位,简而言之,即某个客观事物或主观事物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位置和状态。立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理论成果、理论思想等主观事物都是客观实践与历史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3](P172)。不论是理论成果还是理论思想,只有真实反映了其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存在、客观实践,才可能对社会存在、客观实践发挥积极的反作用。只有从社会存在的角度出发把握其准确而清晰的历史方位,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指导实践。

对于历史方位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方法论的高度上形成准确而清晰的历史方位,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分析问题,“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4](P33)。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将把握清晰和正确的历史方位作为党的重要经验加以强调:“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們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5](P4)。就具体的历史方位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依托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

首先,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方位,必须准确把握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向全党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僵化、片面、教条地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应历史地、辩证地、具体地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5](P6)。这也清晰地表明,就历史方位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步入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既符合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定位,又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新特点。

其次,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方位,必须理解这一重要理论成果与此前各个历史阶段一以贯之的基本遵循,即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决不动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温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嘱托[6](P371),并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7](P37)。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2](P184)。由此可见,从历史方位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我们党关于经济建设的基本思想、基本路线一脉相承,具有历史的延续性,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标识性概念

(一)新发展理念为什么是标识性概念

要理解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明晰何谓标识性概念。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和分析事物最基本的逻辑工具,而标识性概念则是理论体系构建、话语表达和思想理论传播的核心元素,对标识性概念的提炼和表达可以说是进行理论建设、构建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标识性概念是较为关键的理论要素之一。马克思在研究经济问题时非常重视提炼并运用标识性概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8](P8)。马克思在此处所强调的“抽象力”,实际上就包含了对标识性概念的提炼和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正是从“商品”这一标识性概念开始的。立足商品概念和劳动力商品概念,马克思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并将其充分而深刻地表达给世人,使人们能够通过商品概念和劳动力商品概念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平等的背后是事实上的不平等。7342C20B-B95E-461D-9C3C-9DD9AA43235D

提炼理论的标识性概念也是当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非常重视。早在2016年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7](P346)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重要理论成果而言,其最突出的标识性概念是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的形成、研究与内涵既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发展的基本理念一脉相承,又具有显著的中国本土化、当代化特征,因此,将新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标识性概念非常恰当。具体而言,新发展理念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以抽象化的方式高度概括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同时,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又是当前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与和平问题共同构成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也是国际国内学术界长期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就其形成路径和具体内涵而言,新发展理念这一标识性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而就其基本范畴而言,新发展理念这一标识性概念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与经典理论框架中的相近概念有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范畴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之间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因此,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标识性概念的要求,既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又能够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和讨论。

首先,从概念来源而言,新发展理念作为一种“理念”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一定普适意义、哲学意蕴的概念。其次,从基本内涵来看,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对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的根本认识。关于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如前所述,历来是国际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社会背景、文化基础、发展阶段、国家利益等方面的不同,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学者对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从这一点而言,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价值判断性和动态性。例如,在哲学层面,由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见解不同,形成了对发展的不同理解,一元论(人类中心主义)认为经济增长了就是发展,二元论(环保主义)则认为只有人与自然的协调才是发展;而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为价值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和可持续发展哲学,则在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问题上有不同观点,导致对发展的看法也独树一帜。在文化层面,集体本位的文化和个人本位的文化对发展的看法也大相径庭。另外,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于自身国家利益与发展目标的考量,对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的看法也有很大不同。各国学术界对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存在不同观点,其实也恰恰是可以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讨论的前提,也是我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可以在国际学术界或国际社会求同存异、赢得共识的前提。最后,从理论价值来看,新发展理念的理论要点在于“新”。新发展理念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问题上:为什么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具体新在哪里?如何贯彻落实才能确保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都曾作出深入阐发。

关于为什么需要新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7](P197)。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发展理念之所以能够引导实践,根本原因是其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反作用,而这种积极的反作用的前提是社会意识能够真实而准确地反映社会存在,换言之,是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這也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发展是一个运动的、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目标等都在变化,发展理念如果是僵化的、机械的,就无法反映发展实践的需要,更无法有效地指导发展实践。因此,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要我们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了、搞对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就好定了,相关的政策举措等也相应地就好定了。

关于新发展理念具体新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7](P197)。所以说,新发展理念的“新”,就具体体现在它切中了当代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面临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上,也体现在它切中了一些老矛盾、老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表现上。因此,新发展理念的“新”,充分体现了这一标识性概念的本土化、时代化特征。

关于如何贯彻落实才能确保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7](P200)。众所周知,从木桶原理出发,一个发展系统发展水平的高低,长板因素和短板因素同等重要,而短板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往往更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的强调,正是体现了对长板因素、短板因素的重视;而对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的强调,则体现了对发展理念的系统性的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坚持全面贯彻、系统贯彻,将五大发展理念的每一个要点都贯彻到位、落到实处。

(二)新发展理念作为标识性概念的核心要点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点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核心要点形成了对于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系统回答,形成了衡量发展质量高低的具体尺度,形成了评价发展方式科学与否的客观标准。7342C20B-B95E-461D-9C3C-9DD9AA43235D

第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而且是第一动力。之所以把创新摆在新发展理念的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发展的动力又决定着发展的速度、效能以及可持续性。同时,创新也是衡量发展能力、发展手段高低的尺度。关于创新对发展的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也有非常生动的表述,“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7](P203)

第二,“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7](P20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各项事业发展均开创了新局面,但却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严重困扰,例如,区域发展差距大,城乡发展差距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不对等,等等。这些问题,既有损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又影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桎梏。因此,下好新时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国一盘棋,推动协调发展可以说是制胜要诀。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均将发展不平衡问题和发展不充分问题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加以强调。

第三,绿色是发展行为的边界,也是衡量发展代价是否可以承受的标尺。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在国家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虽然实现了经济社会长期高速增长,但是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求也随之发生根本转变,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对群众健康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明显短板。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9]。同时,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坚守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底线,“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7](P210)

第四,开放是发展的空间体现,也是衡量发展视野是否宽广的标尺。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政策曾给我国带来惨痛教训,也导致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开放的重要性。当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拓展发展空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2](P18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先进经验,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视野面对世界、融入世界。我们的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发展,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

第五,共享是发展的价值观体现,同时也是衡量发展是否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标尺。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7](P214)要始终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扎扎实实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位,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三、“七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主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着非常鲜明的逻辑主线,这条逻辑主线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所发表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的理论文本同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条逻辑主线的源头与主脉就是2017年中央部署经济工作时提出的“七个坚持”,这“七个坚持”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基本遵循,也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做好我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

首先,“七个坚持”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的坚持和运用。党中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总结,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来分析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关键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成功驾驭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局面,保障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中有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错综复杂,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2](P231)“5年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共召开涉及经济问题的会议上百次,提出了一系列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判断和论断。这个历程很不平凡,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规律、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正确决策的过程。”[2](P231-232)在这样的背景下,“七个坚持”既发挥了推动经济发展理论指导的作用,又发挥了实践路径的作用。

其次,从“七个坚持”的内在关联来看,表现为“一加六”的逻辑架构,“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其他六个坚持则是做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的具体操作要点,“一加六”形成了一个逻辑整体。7342C20B-B95E-461D-9C3C-9DD9AA43235D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基本点的当代体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与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体现了要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科学、准确研判经济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的当代体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体现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经济也必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体现了经济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具体的战略部署必须具有问题意识的基本要求。“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既体现了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又体现了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呼应。

最后,在经济建设进程中,在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党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尽管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规律性认识的变化,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具体表述和要求也有所变化,但是“七个坚持”的基本要求是一以贯之的。在经济建设进程中,在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党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时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会议要求中,也可看出,尽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部署也有所变化,但是“七个坚持”的逻辑主线仍然是一脉相承的。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准确而清晰的历史方位,有高度抽象化的标识性概念来体现其理论要义,有系统完整的内在逻辑链条来支撑其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理论的彻底性,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优秀理论品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这一思想武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稳中求进、稳中有进,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过程中形成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理论升华。

参考文献: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7- 12-21(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0.

[5] 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 展格局[J].求是,2021(9).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8]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 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 2019(3):8.

[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 五大政策推进 供给侧改革[N].人民日报,2015-12-22(1).

Historical Orientation,Iconic Concept and Logical Mainlin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ZHANG Yong

(Econom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Beiji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as very clear historical orientation. It i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leading the whole Party to uphold the Partys basic route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is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as highly abstract concepts to express its theoretical essence,and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is the iconic concept of this important thought.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as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internal logic chain to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system,and “seven persistence” is the logical mainline of this important thought.

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historical orientation;iconic concept;logical mainline

责任編辑:傅建芬

收稿日期:2022-0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研究”(2019MZD023);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范式研究”(18KDB007)

作者简介:张勇,经济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7342C20B-B95E-461D-9C3C-9DD9AA43235D

猜你喜欢

总书记概念特色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特色种植促增收
幾樣概念店
中医的特色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