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案例分享

2022-05-14姚丽

幸福家庭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亮共育家园

姚丽

近年来,幼儿园更加注重对幼儿的综合教育,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寻找办法,以创新的思维看待问题,走进幼儿的学习和生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幼儿加以引导和教育。深层次的家园共育能让幼儿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模式,分享了教学实践中的家园共育案例,提出了提高家园共育质量的措施,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家园共育的含义

陈鹤琴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节一节课地上,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陈鹤琴提出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对于幼儿来说,“活教育”就是在模仿家长行为的过程中丰富知识经验。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家长、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大部分时间是与家长和教师待在一起的,家长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教育幼儿是家庭与学校的共同责任。幼儿善于模仿,家长和教師应以身作则,关注幼儿的行为,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家长在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可能会让幼儿产生错误认知,导致幼儿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进而增强家园共育的效果。

一些幼儿园虽然大力宣传了家园共育的理念,但是他们更多的是采取口头宣传的方式,没有开展相关的活动。在部分家长看来,家园共育就是陪同孩子玩耍,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考虑到孩子的习惯培养和学习教育方面。此外,一些家长工作繁忙,他们不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不愿意参与家园活动,甚至认为家园活动是在浪费时间。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导致家园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一些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渠道较为单一,没有向家长准确地传达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导致部分家长产生误解。同时,一些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对幼儿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不愿意参与幼儿园举办的相关活动,和教师缺少有效的沟通。

(一)幼儿概况

笔者所在班级有一名幼儿小亮(化名),他来自单亲家庭,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小亮跟着奶奶长大。在刚入园时,小亮很少主动和其他幼儿进行交流,不敢和同伴一起玩耍,面对教师的问话也十分紧张。在一次班级区域游戏活动中,小亮的情绪较为积极,他高兴地在地垫区域周围转圈,但还是没有进入区域和同伴一起玩耍。在家访的过程中,笔者与小亮奶奶谈到这个情况时,她的解释是,因为小亮不会自己穿鞋,所以不敢脱鞋进入游戏区域玩耍。另外,由于小亮奶奶平常很少带小亮出去玩,他身边缺少同龄玩伴,社交能力较弱。

(二)原因探究

在幼儿园学习期间,小亮表现出不敢与同伴交流、排斥教师等行为。笔者通过观察小亮在园的表现,加上对小亮的家访,分析了小亮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首先,小亮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由于小亮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奶奶对小亮的溺爱导致小亮常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故此他无法独立处理幼儿园中的一些状况。其次,小亮在入园之前缺少和同伴的交往。因为小亮奶奶很少带小亮出去玩,所以他较少有机会和同伴沟通、交流,这导致他无法快速融入幼儿园集体,不敢与其他同伴进行情感交流。最后,小亮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父母离异,小亮从小缺少母爱,且父亲也经常不在家,他的家庭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内心缺少安全感。

(三)家园共育措施

综合小亮的情况,笔者与家长通过协调、沟通,推进家园共育的工作,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在家庭教育方面,第一,笔者向小亮奶奶说明了情况,提醒她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亮的自理能力;第二,笔者向小亮爸爸讲述了小亮的状态,建议小亮爸爸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陪伴小亮,用心与小亮沟通;第三,笔者建议小亮奶奶多带小亮去游乐园、公园等地方游玩,让小亮多与外界接触,打开心扉,不再产生排斥交流的心理。

在幼儿园教育方面,笔者定期向小亮的家长打听他的状态,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小亮进行引导和教育。第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机会,鼓励小亮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第二,笔者在课堂上积极指导,鼓励小亮勇敢参与课堂活动,并对小亮的进步给予肯定,增强小亮的自信心,比如,在集体活动中,笔者针对小亮的表现,对其他幼儿说:“刚才,我们看到了小亮出色的表现,大家给小亮一点掌声好不好”;第三,笔者邀请小亮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让小亮和同学多进行交流,以提高他的社交能力,促进小亮的社会性发展。

(一)创新沟通方式

家园共育工作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应围绕幼儿教育展开交流,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家长提供一些专业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为了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群等,随时上传班级活动的照片,让家长对幼儿在园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园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开放式户外游戏活动区域

在幼儿园课程中,教师应建立开放式的户外游戏活动区域,定期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实现深层次的家园共育。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节日开展亲子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幼儿和父母共同表演;在植树节时,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植树活动等。

(三)完善家园共育体系

首先,幼儿园应开展家长交流会、育儿座谈会等,让家长了解更多系统的、科学的育儿知识,为家长解答关于育儿的问题,加强家长和幼儿园的联系,让家长参与深层次的家园共育。其次,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对幼儿起到相应的督促和鼓励的作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最后,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的变化,创新家园共育的内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家园共育是新时代幼儿教育的要求。幼儿的模仿能力强、发展速度快,教师和家长是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造成影响。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应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展现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蔡官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亮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
小亮答疑
小亮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