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管齐下做好幼小衔接

2022-05-14苏秋婵

幸福家庭 2022年3期
关键词:习惯幼儿园家长

苏秋婵

做好幼小衔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进行干预,帮助他们调整身心状态,提升其适应能力。

(一)在学习生活上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以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为主要目的,没有较为严格的规则约束幼儿的行为。

而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以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为主,幼儿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接受新知识。相较于幼儿园,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很大不同,如果幼儿不能自主安排玩耍和学习的时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现象。

(二)在人际关系上

在幼儿园,幼儿有更多时间与同伴、教师接触,与周围人的关系更为密切。进入小学之后,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同学在学校自由玩耍的时间有限。他们需要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一)“小学化”倾向

部分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未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忽视了对幼儿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这降低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些家长认为,幼儿需要在幼儿园掌握读、写、算的方法,于是要求幼儿园的教师教幼儿汉语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等,这不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3~6岁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符号、汉字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教师过分重视知识学习,让幼儿过早地承受学业压力,会导致幼儿不愿意去幼儿园,把学习当作任务,这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实际上,家长应认识到,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的知识,幼儿很容易在进入小学后产生自满心理,他们会认为课本上的知识是自己已经学过的,不需要再认真学习第二遍,这既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无法保证幼儿的学习效果。

(二)幼儿的自理能力薄弱

良好的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学习、生活颇有益处。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幼儿的自理能力薄弱,不能自主处理常见问题,会在吃饭时等着父母喂饭,在起床穿衣时不配合父母甚至会发脾气、使小性子等。笔者认为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部分家长会包办幼儿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使幼儿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二是部分家长认为幼儿还小,等上小学了再培养良好的习惯也不晚;三是部分家长认为幼儿的动手能力太差,做事的时候容易把家里弄得脏乱,因而很少给幼儿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3~6岁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家长合作,通过合理的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逐步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教师方面

1.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看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比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会在每年春季安排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感受小学生活与幼儿園生活的不同之处。同时,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还会邀请已经从幼儿园毕业的幼儿重回校园,向大班幼儿介绍自己的小学生活。

2.正确应对幼儿的好奇心理。进入小学前,教师应将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激发的幼儿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常会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对此,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面对幼儿的发问,以激发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意愿,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求幼儿做到仔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爱护学习用品。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教师要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提供不同类别的儿童读物,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可以适当延长大班集体活动的时间,并在集体活动时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家长方面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家长也应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例如,家长可以帮助幼儿调整作息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中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事情。

2.培养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能力。进入小学后,幼儿不仅需要自主处理生活上的问题,还要学习数学、语文等学科的知识。对此,家长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在照顾幼儿日常生活的同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抗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进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提高学习的效率。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教幼儿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讲礼貌;二是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比如指导幼儿独立穿衣服,让幼儿自主管理学习用品,要求幼儿自主喝水、如厕等等;三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家长可以抽出时间陪幼儿多逛逛公园,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或者带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四是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要给幼儿创造与小伙伴接触、玩耍的机会,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逐步提升沟通、合作能力。

3.坚持以身作则。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发挥示范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例如,家长可以每周安排两小时的时间与幼儿进行亲子共读活动,或者与幼儿共同执行锻炼身体的计划,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幼儿的阅读意愿,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而言之,大班阶段是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独立面对小学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家长和幼儿园要共同努力,定期交流沟通,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及素养,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区直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习惯幼儿园家长
上课好习惯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