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瓒书画题跋略论

2022-05-13孙梦丽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张雨倪瓒钤印

孙梦丽

倪瓒(1306-1374),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云林生等,自称“懒瓒”,人或称其为“倪迂”。倪瓒主要以画家的身份活跃于元代,因善于作山水画,对明清山水画风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世将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尊称为“元四家”。书画同源一直是中国传统书画中的理论范畴,书画家们也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这一理念,如石涛、郑板桥等。其中也有为数不多的书名被画名掩盖的,倪瓒便是如此。

一、倪瓒书法概况

倪瓒书法传世作品不多,据不完全统计,倪瓒的书画作品,约有二百六十多件。(1)王孟舟:《倪瓒书法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但留存至今,只有数十件,并且书法作品多见于书画题跋,如《题秋林野兴图》《题江岸望山图》《题苏轼乌云天际帖》《跋张雨自书诗帖》等,单独的书法作品数量极少,如《静寄轩诗文》,这些作品基本为小楷书,或者以楷中带行的小字书写,可见倪瓒书法的神采与风貌。关于倪瓒书法的师承与发展,从明清之际的书法评价可见端倪。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从说》卷二十七说:“云林书师大令,无一点俗尘。”徐渭认为“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2)徐渭:《徐渭集》第三册《徐文长遗稿》卷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十辑有清人笪重光的说法:“云林书法得笔于分隶,而所书《内景黄庭经卷》宛然杨、许遗意,可想见六朝风度,非宋元诸公所能仿佛,元镇真翰墨第一流人,不食烟火而登仙者矣。”清人钱泳跋《元人诗札合璧卷》云:“有元一代之书,大率以松雪为宗,如张伯雨、顾仲英、沈仲说是已,惟杨铁崖、倪云林大有六朝人风味。云林本学杨羲和……能别开蹊径者。”(3)徐邦达:《徐邦达集五·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书法一》,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第289页。虽无大篇幅的书论评价,但可谓字字珠玑。仔细品读,可归为以下几点:其一、倪瓒书学魏晋,得钟繇、王羲之、杨羲、许迈笔意,取法高古、质朴天然。其二、倪瓒书法结体偏扁,点画常有波磔,有隶书意味。《题江岸望山图》可为代表,恣肆之中可见拙趣,明快之中又带顿挫之势,波磔频出又增添了姿媚。与元代主流书风相比,这类作品确实无尘俗气。其三、倪瓒作为元代隐士的代表,如羽化登仙,其书法自然高逸神超。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称赞:“人谓倪书有《黄庭》遗意,此论未公,倪自作一种调度,如啖橄榄,时有清津绕颊耳。”据记载,倪瓒早年学书得益于自家所建的“清閟阁”,内藏大量历代书画作品。《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隐逸》引明人周南老的笔记说:“所居有阁,名清閟,幽迥绝尘。中有书数千卷,悉手所校订,经史诸子、释老岐黄,记胜之书,尽日成诵。古鼎彝名琴,陈列左右;松桂兰竹香菊之属,敷行缭绕,而其外则乔木修篁。蔚然深秀。故自号云林……平生无他好玩,惟嗜蓄古法书名画,持以售者,归其直累百金无所靳。”经典文化的滋养、开阔的视野、古雅俊逸的格局赋予倪瓒书画独特的己见和品位。倪瓒所处的时代正是赵孟頫书法风靡的时期,隐士书家如黄公望、王蒙也未出赵孟頫书法藩篱。倪瓒却能表现出独立的个体精神,书法从魏晋夺胎换骨,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自带一种清远的格调和气度,所表现的隽逸、超尘脱俗成为元代隐士书法的主流代表,也是中国书法的审美传统。

从各博物院(馆)藏倪瓒书画作品看,1339-1345 年,即倪瓒33-39 岁时的作品如《题秋林野兴图(1339 年)》《题水竹居图》,画上的题跋相对劲挺瘦硬,点画精致,结体略长,偏工稳一路。1354-1368年,倪瓒48-62岁时的作品如《题秋林野兴图(1354 年)》《题江渚风林图》《题雨后空林图》等,题跋多为楷中带行的小字,字形略扁,结构考究,避就、穿插、意连等巧妙运用,更好地增加了字势,也多了险绝。波磔保留隶意,行笔上略加起伏以求疾涩变化,既有笔力,又保存了书写的自由性,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变化新意,真正掌握了学书的内理。1371 年后,即倪瓒65岁以后,代表作品如《静寄轩诗文》《跋张雨自书诗帖》《题江亭山色图》等,书法老成,用笔刚劲爽利,与早年相比,笔触更加轻巧灵动,妍润多姿,结体越发稳健,富于变化。明代张丑说“元镇书法本自遒劲,旋就清婉”,大抵如此。倪瓒作品,仔细分析,亦如孙过庭所言“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4)孙过庭:《书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129页。当然,也是“人书俱老”的体现。

二、倪瓒书画题跋的内容与形态

倪瓒作为太湖地区隐士文人群的代表,多是以诗文雅集于苏州、松江一带,当然不乏书画交流。元代以前,绘画重技巧,尤其是对物象的描摹以及构图的讲究,题款极少见。郑绩撰《梦幻居画学简明·论题款》说:“唐宋之画,间有书款,多有不书款者,但于石隙间用小名印而已。”画面题款难度可见一斑,既要有和画面风格相一致的书法来衬托绘画意境,又不能破坏画面的构图,这对绘画者本人书画素养提出极高的要求,故偶见东坡、米芾题画,其余多为不起眼处以小名印草草。自元代以来,赵孟頫以秀美雅致的书法题跋融入绘画,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书法题跋逐渐被视为画面的一部分并流行开来。而倪瓒的书画题跋则尤其丰富,或长篇跋语、或寥寥数语,诗、词、文章信手拈来,并且书法风格与画面和谐共生,对明清之际的书画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如石涛的题画楷书主要是取法倪瓒。他对倪瓒大为推崇:“倪高士画如浪沙溪石,随转随注,出乎自然,而一股空灵清润之气,冷冷逼人。后世徒摹其枯索寒俭处,此画之所以无远神也”。(5)石涛:《仿倪高士立幅精品》题跋,杨成寅:《石涛画学本义》,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倪瓒题画书法作品通过精到的笔触,率意的书写,于法度之外简逸出尘,呈现出空灵悠远、清润淡泊的独特气质,这也是后世书画家难以模仿的神采。

倪瓒题画书法多见于山水树石题材的作品,或稳重、或淡雅、或写意,与画面风格相得益彰,所书内容也是画面意境的延伸。部分书法题跋则是倪瓒对前贤或同时代书家作品的赞誉。

(一)体现创作心境

《题筠石乔柯图》:“萧萧风雨麦秋寒,把笔临摹强自宽。尚赖吾君相慰藉,松肪笋脯劝加餐。四月十七日风雨中,茂异携酒肴,相饷于晚节轩中,因为写《筠石乔柯》并题绝句。云林子瓒。”这首诗写出了倪瓒晚年隐居生活的困顿,风雨潇潇、麦秋之时的寒冷,和把笔临摹自我宽慰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意境和东坡写《黄州寒食帖》相仿佛,友人赠松肪笋脯,携酒加餐,任凭风雨,晚节轩中倪瓒完成画作并题诗。身处元末乱世,倪瓒漂泊于外,依然不改初衷。青年时代的倪瓒“励志务为学,守义思居贞。闭户读书史,出门求友生。放笔作词赋,鉴时多评论。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焉足道,所思垂令名”。晚节一词是他清高、视富贵名利如浮云的表现。整首诗读来让人顿觉释怀,以楷中带行的小字书写,流露出洒脱蕴藉之美。《题雨后空林图》:“雨后空林生白烟,山中处处有流泉。因寻陆羽幽栖去,独听钟声思惘然。戊申三月五日,云林生写。”这首诗恬淡自然,书法取古拙意趣,折笔、收笔增加了涩感,如“雨”“中”“思”等字,转折、收笔处笔墨厚重,点画粗细对比明显,增添了灵动,行距密实却有舒朗之意,更好地体现了诗文中的“禅”味(见图1)。陆羽、幽栖、钟声巧妙传达出倪瓒倾心于禅学,以求心灵的解脱与隐逸的情怀,正如他自言“嗟余百岁强过半,欲借玄窗学静禅”。

图1 《题雨后空林图》局部

(二)交游往来之需

倪瓒自述“出门求友生”“往来五湖三泖间二十余年”,他的一生交游无数,也留下了很多书画作品。

《跋张雨自书诗帖》:“壬子正月五日过东娄,十日耕学先生出以示仆,乃知贞居之与耕学交好之情若此也。倪瓒览。”“贞居真人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虽获片楮只字,犹为世人包藏。况彦廉所得若是之富且妙耶。舒展累日,欣慨交心。噫!师友沦没,古道寂寥。今之才士,方高自标致。予方忧古之君子,终陆沉耳。吾知前人好修,不以为贤于流俗而遂已,不患人之不知。栗里翁志不得遂,饮酒赋诗,但自陶写而已,岂求传哉。倪瓒题,壬子初月八日。”倪瓒外出访友,袁华向他展示了张雨自书诗帖,才知袁华和张雨交情深厚。跋语对张雨书法高度赞扬,认为张雨道德品质皆为本朝第一,张雨之后,传统的正道也冷落萧条了,真正的才识或将被埋没。可叹当下才学之士,自以为很了不起。殊不知前贤重视道德修养,从来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想到陶渊明不得志,饮酒赋诗,以怡悦性情、消愁解闷,不求闻达。张雨从赵孟頫处学书,又能化为己用,在元代文学艺术领域和隐士圈子有一定的影响力。袁华评价他“贞居先生清诗妙墨,飘飘然自有一种仙气,信非尘俗中人也”。倪瓒评价张雨,既重才学也重视道德品质。书品与人品这组范畴几乎贯穿于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理念,书家的人品也成为衡量书品的内在因素之一。从评论可以看出倪瓒对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并且借用陶渊明隐居栗里以示自己内心的追求。倪瓒与张雨可谓挚交,唱和、交游,互相陶染。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雨《楷书题倪瓒图》文曰:“产于荆蛮,寄于云林,青白其眼,金玉其音。十日画水五日石而安排滴露,三步回头五步坐而消磨寸阴。背漆园野马之尘埃,向姑舍神人之冰雪。执玉弗挥,于以观其圣洁祥雅,盥手不悦,曷足论其盛洁。意匠摩诘,深交海岳,达生傲睨,玩世谐谑。人将比之爱佩紫萝囊之谢玄,吾独以为超出金马门之方朔也。句曲外史张雨赞。”张雨连用数典,称倪瓒品行高洁,才望高雅。这也是倪瓒重道德人品的确证。《跋张雨自书诗帖》为倪瓒晚年作品,壬子年(1372)作,苍劲遒润,用笔精细爽利,字多横向取势,开合有度。撇画秀逸有姿态,捺画伸展少波折,笔画舒展劲健。虽为两行,却又自成章法,首行二十字,“壬子”“过东娄”“示仆乃”等字组点画呼应、牵丝映带收放自如,气息连贯。第二行十七字,“学”“交”“览”等字作放大或拉长处理,两行长度相当,大小对比明显,行间茂密又如“群鸿戏海”,得《荐季直表》高古淳朴之意,又点画恣肆、自然天成,实为一幅精彩的小楷作品(见图2)。

图2 《跋张雨自书诗帖》局部

(三)画作审美需要

太湖的山水为倪瓒作画提供了素材,低矮的丘陵、烟波浩渺的湖景、茅屋杂树都是他摹画的对象。他也潜心学习传统山水画,从董源、荆浩、关仝处汲取养分,用心中的逸气表现眼中的山水,萧疏简淡的独特意境对后世山水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画面的题诗也为画作增添了色彩。正如方薰《山静居画论》所言:“题款图画识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而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为滥觞。”(6)吴冠中:《我看书法》,邱振中主编:《书法与绘画的相关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93页。关于题画书法与画作意境的融合与升华,宗白华先生这样认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尤能传达这空灵的动荡的意境。唐张怀瓘在他的《书议》里形容王羲之的用笔说‘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然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在这里,我们见到书法的妙境通于绘画,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中国艺术的一切造境。”(7)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0页。倪瓒正是将书法的精妙融入画图,既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把书法的意趣和绘画的物象相结合,题款与画作风格统一,又能以题款书法作为画境的延伸,拓展作品的艺术境界。

《题秋亭嘉树图》:“七月六日雨,宿云岫翁幽居,文伯贤良以此纸索画,因写《秋亭嘉树图》并诗以赠:风雨萧条晚作凉,两株嘉树近当窗。结庐人境无来辙,寓迹醉乡真乐邦。南渚残云宿虚牖,西山青影落秋江。临流染翰摹幽意,忽有冲烟白鹤双。瓒。”

以画为主,用书法的形式将诗文题写上去,诗书画有机融合,使文人画有了新格局。倪瓒的诗文感情真挚,个性鲜明,进一步深化了画面主体。《秋亭嘉树图》为倪瓒常用的三段式平远构图,平林远岫,佳树草亭。湖面开阔似有无限空间,水中汀渚萧疏静谧。“逸笔草草”,浓墨苔点为风雨萧条中的树木山石增添了生气,也衬托出了清幽的意境。于虚处题跋,方整均匀,字距松动,淡墨为主,墨重者约三五处,和画面又呼应成趣,给人温润舒适的视觉感受,无半点尘俗气,是倪瓒空寂、淡泊情怀的体现。

《题修竹图》:“二月六日,夜宿幻住精舍,明日写竹遗无学上人,并赋长句:春水蒲芽匝岸生,阊门山色上衣青。出郊已觉清心目,世俗宁堪养性灵。花落鸟啼风袅袅,日沉云碧思冥冥。禅扉一宿听渔鼓,唤得愁中醉梦醒。无住庵主宝云居士懒瓒,甲寅。”《修竹图》为1374年作,即倪瓒生命的最后一年。书法题跋以浓墨表现精致的笔触,结体左右舒展、揖让错落,楷中多带行书笔意,气息连贯,用笔沉着劲拔。起笔轻、顿笔重,转折处呈由外向内的势态,展示出不屈的力量。画面主体为墨竹横梢,竹枝瘦挺、竹叶数笔写成,“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正是倪瓒对笔下之竹的最好诠释。借用苏轼称颂文同“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文而丑”,竹瘦,指竹子细长,尤其冬天更加枯瘦,却不惧严寒。“寿”则是形容竹子绵延生长、枝繁叶茂的可贵精神,是一种坚韧清雅的象征。题跋中“世俗宁堪养性灵”“禅扉一宿听渔鼓”更是点明了作者追求性灵、禅意的审美情趣。书法题款整齐排列在右下角,使画面更美,弥补了竹枝之孤零,更耐人寻味。

清人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写道:“有画细而款字过大者,有画雄壮而款字太细者,有作意笔而款字端楷者,有画向面处宜留空旷以见精神而款字逼压者,或有抄录旧句,或自长吟,一贪于多,书伤画局者,此皆未明题款之法耳。”既强调画风与书风的一致,也对题跋内容,位置经营提出要求。观倪瓒书画题跋,《题虞山林壑图》中,“书法从古散隶酝酿而生”,增添画面缥缈清旷的意境;《六君子图》以端直劲拔的小楷题款,与画面六棵姿态挺拔的树遥相呼应,显得简淡苍茫;《题竹枝图卷》以行书笔意题款,苍劲灵动,与“胸有成竹”、萧散的意趣相合,尤为宝贵。虽题材、尺幅、表现手法各异,倪瓒以精到的小楷或小字行书为绘画题跋,或空灵虚静、或萧疏幽远,或淡雅天真,均能做到收放自如,为后世书画题跋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倪瓒书画题跋之钤印

钤印,一般是指古代书画上面的印章符号,内容可分为姓名印、斋号印、闲章、鉴藏印等。

书画用印,大略始于唐宋。清人陆时化《书画说钤》中有“宋人书名不用印,用印不书名”,(8)刘江:《试论潘天寿画上的题跋与用印》,《新美术》1984年第1期。元代,书法款识及用印已普及开来,如赵孟頫及赵派书家群。但绘画“书名不用印”者居多,从倪瓒三十余件书画作品看,用姓名或字号印者仅四件:《题秋林野兴图》,款识“云林生倪瓒”,钤印“云林子”(朱文印,钤于署名下方);跋《陆继善摹禊帖》,款识“倪瓒”,钤印“云林子”(朱文印,钤于署名左侧);《题水竹居图》,款识“倪瓒题”,钤印“倪元镇氏”(朱文印,钤于署名下方);《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款识“倪瓒”,钤印“西清道士”(白文印,钤于署名下方)(见图3)。

图3 倪瓒钤印三种

而作品上的收藏鉴赏印数量却是极多,邓散木先生指出“收藏鉴赏印,兴于唐而盛于宋。唐太宗之‘贞观’二字连珠印,玄宗之‘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其滥觞也。其后南唐李后主有‘建业文房’之印,宋太祖有‘秘阁图书’之印,至徽宗之宣和诸印,金章宗之明昌七印,尤为著录家所艳称。其在臣下,则有东坡居士之‘赵郡苏轼图籍’,米芾之‘米氏审定真迹’等印,不可殚记。惟原印及钤本,流传至尠,仅于书画缣素间,偶一见之耳。”(9)邓散木:《篆刻学》,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第42页。据统计,倪瓒的三十余件作品中,“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钤印尤为常见,“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钤印也有三五件。如《紫芝山房图》,鉴藏朱文印六:“乾隆御览之宝”(钤于中间最上方)、“嘉庆御览之宝”(钤于中间上方)、“宣统御览之宝”(钤于左上方)、“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钤于左上角,依次纵向排列)、“乾隆鉴赏”(压远山右下角),这类印章为皇家内府收藏鉴定所用,于作品传世有益,另《题容膝斋图》《题秋亭嘉树图》鉴藏钤印大抵相似。在鉴藏印中,部分文人收藏鉴赏印较为宝贵,如《跋张雨自书诗帖》,钤印:“神品”(朱文连珠印,引首)、“墨林”(朱文连珠印,引首),“文彭书印”(白文正方形印)、“元汴”(朱文正方形印)、“项墨林鉴赏章”(白文长方形印),三方依次排列压左下角,“项子京家珍藏”(朱文长方形印)、“墨林山人”(白文压右下角)。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墨林山人等,倪瓒书画作品,项元汴收藏钤印者至少有六件,可谓收藏极富者,而《跋张雨自书诗帖》钤印数次,足见喜爱之情。文徵明之子文彭的鉴赏钤印也为倪瓒书画在明代的流转承接提供了清晰的轨迹。

总的来说,倪瓒是集诗书画为一体的大家,是元代隐士文人的典型,他的书法高逸超迈,书风和诗文内容在精神意蕴和艺术形式上,都与绘画互融互补,他以精彩纷呈的书法题跋丰富了绘画的视觉效果,拓宽了文人画的写意空间,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张雨倪瓒钤印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lidar optical system for large field of view scanning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本期拉页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夏昶作品欣赏
担当
古淡天真之美——倪瓒《淡室诗》
《倪瓒·墨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