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及诊疗

2022-05-13田玉杨玉淑丁萌雷玲彦郭惠芳彭晨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泼尼松抗体综合征

田玉 杨玉淑 丁萌 雷玲彦 郭惠芳 彭晨星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1〕。研究显示〔2,3〕,SLE受性别、年龄、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发于女性或育龄期女性,少见于老年人群。然而,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SLE等既往认为少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疾病已并非罕见〔4〕。老年SLE患者较中青年患者在多个方面具有其自身特点,包括首发症状为不明原因的乏力、体重下降、关节痛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易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皮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实验室检查易忽略免疫学指标等〔5〕。临床实践发现,部分老年SLE患者的症状支持该疾病诊断,却不足4项诊断标准。鉴于目前尚无老年SLE的统一诊治标准,本研究拟分析老年SLE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SLE患者。按照患者年龄,71例老年SLE患者为老年组,100例中青年SLE患者为对照组。SLE诊断符合2019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6〕。排除单纯皮肤型狼疮和药物性狼疮。老年组男12例,女59例,年龄62~76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4~25个月。对照组男8例,女92例,年龄22~39岁,发病至确诊时间6~12个月。

1.2研究方法 收集两组病例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误诊与治疗情况。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发病至确诊时间、满足EULAR/ACR标准项目等。临床表现包括间质性肺炎、浆膜炎、神经病变、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血小板减少、贫血、蝶形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狼疮性肾炎、淋巴腺病等首发及进展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ds-DNA阳性、抗Sm抗体阳性、抗U1Rnp抗体阳性、抗Ro/SSA阳性、抗La/SSB阳性等。误诊情况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肾炎/肾病综合征、感染性疾病等。治疗情况包括静脉滴注环磷酰胺(CTX)、羟氯喹、大剂量泼尼松等。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发病年龄、发病至确诊时间、满足EULAR/ACR标准的项目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2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老年组间质性肺炎、浆膜炎、神经病变、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血小板减少、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蝶形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狼疮性肾炎、淋巴腺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n(%)〕

2.3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老年组抗ds-DNA阳性、抗Sm抗体阳性、抗U1RNP抗体阳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抗Ro/SSA阳性、抗La/SSB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n(%)〕

2.4两组误诊与治疗情况比较 老年组误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误诊前三项依次为类风湿关节炎38.10%(16/42)、肾炎/肾病综合征16.67%(7/42)、感染性疾病14.29%(6/42);老年组静脉滴注CTX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羟氯喹、大剂量泼尼松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误诊与治疗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SLE患者的男性比例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在该疾病的发病过程中,雌激素仍然起到重要作用,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7,8〕。此外,老年SLE患者较中青年SLE患者的病程进展缓慢及病情缓和,在评估患者预后时,可将发病年龄作为重要因素〔9〕,且发病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疾病模式,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认识不足,以防止诊断延误导致不良后果。老年SLE患者的发病至确诊时间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发热率较低、皮肤表现发生率较低、心血管等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抗核抗体低滴度检出率,导致早期诊断SLE存在较多困扰,进而延长发病至确诊时间。老年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最初的临床表现通常为体重降低、精神差等非特异性症状〔10〕,就诊时可能容易出现难以鉴别所致误诊的情况,导致患者并非在最初就诊时就诊断为SLE,而是对患者进行大量的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后,才得以确诊。老年SLE患者满足EULAR/ACR标准项目数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患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ACR标准已并不适用于老年SLE的诊断。

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SLE患者在起病时,多数为临床症状轻、病情较隐匿且临床表现不典型〔11〕。起病最初可能仅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如体重降低、关节肌肉酸痛及性格改变等〔12〕,这与中青年SLE患者相似,患者临床表现仍然以关节痛、关节炎、皮肤红斑等最为常见。老年SLE患者间质性肺炎、浆膜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差、肺顺应性降低、合并基础疾病等;SLE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脑血管出血、脑梗死、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脑部功能减退和记忆力减退等所致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增多。老年SLE患者的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对SLE合并干燥综合征的认识不足,腺体活检等普及率低;SLE血小板减少、贫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的骨髓增生能力降低、血液系统受累比例较低。老年SLE患者蝶形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皮肤老化、皮肤干燥、皮肤血管减少所致SLE基本病理生理表现较轻。老年SLE患者狼疮性肾炎、淋巴腺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病情较轻及SLE合并疾病较少。

本研究显示,老年SLE患者的抗ds-DNA阳性率、抗Sm抗体阳性率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所致对疾病反应变弱;抗U1RNP抗体阳性率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较低;Ro/SSA阳性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生率升高,抗La/SSB阳性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SLE以女性患者居多,该抗体几乎仅见于女性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LE等自身免疫病。提示,在SLE的诊断中,虽然抗ds-DNA、抗Sm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对于抗ds-DNA阴性、抗Sm抗体阴性的老年SLE患者而言,在临床诊断时不应轻易否认SLE诊断。

老年组误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原因分析,可能是由于老年SLE患者的皮肤表现发生率、发热发生率相对较低,而心血管等内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加之抗核抗体低滴度检出率, 均可能对临床诊断造成干扰,从而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肾炎/肾病综合征、感染性疾病等其他疾病。老年SLE患者的静脉滴注CTX使用率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肾脏损害程度轻于中青年SLE患者。目前,关于老年SLE患者的治疗,仍然使用年轻发病SLE患者的治疗方案〔13〕。然而,老年SLE患者相对年轻患者,在病情严重程度、肾脏受累方面相对较轻或较少,如能及时诊断则可较少使用大量泼尼松或羟氯喹。泼尼松在老年SLE的治疗中最适宜的剂量为30~45 mg/d(中等剂量),患者病情稳定14 d后,可缓慢减少泼尼松的使用剂量〔14〕。羟氯喹作为一种抗疟药物,是光过敏等SLE皮肤表现的首选药物,且是SLE妊娠妇女可应用的免疫抑制药物〔15〕。本研究中老年SLE患者60 mg/d及以上剂量泼尼松(大剂量)、羟氯喹的使用率接近中青年SLE患者的使用率,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老年患者多数接受肾内科治疗及女性患者较多。提示,使用大剂量泼尼松和羟氯喹可能会导致老年SLE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副作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监测并定期进行安全性检测,以防止产生血栓事件等不良后果。

老年SLE具有起病隐匿、发热和典型皮肤损害不明显等临床特征,相较于中青年SLE患者,其神经系统和肺脏受累比例更高,而血液系统和肾脏受累情况较好。临床诊疗过程中,老年SLE易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肾炎/肾病综合征、感染性疾病等其他疾病,较多应用SLE冲击治疗方案,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使用情况与中青年SLE患者类似,治疗过程中需对老年SLE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正确评估,重点权衡治疗方案风险、效益并进行严格监测,为患者带来最大收益。

猜你喜欢

泼尼松抗体综合征
合理用药科普
关于“不同方案泼尼松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一文的专家点评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和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部分炎症指标的影响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考前综合征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