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2与Apa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2-05-13李佳欣纪海茹任立群齐洁敏承德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承德067000
李佳欣 纪海茹 任立群 齐洁敏 (承德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 承德 067000)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进展到中晚期才被确诊,易复发,且预后不佳〔1〕,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虽然目前胃癌的治疗方法有一定进步,但是治疗效果一般,5年生存率依旧不高〔2〕。有研究显示炎症〔3〕和细胞凋亡异常〔4〕与肿瘤发生及演变有着紧密的联系。白细胞介素(IL)-32作为促炎细胞因子,在促进肿瘤生成,调控细胞凋亡或增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5〕。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af)-1是调节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被认为是凋亡体的核心。目前关于IL-32、Apaf-1在胃癌组织中的研究少有报道,同步检测两者相关性文章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IL-32、Apa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秦皇岛市中心医院6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的组织标本,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胃腺癌,手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治疗。另选取同期60例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标本(距离胃癌组织边缘>5 cm)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照。
1.2染色方法
1.2.1主要试剂 购买IL-32兔抗人多克隆抗体(美国Affinity公司)、Apaf-1兔抗人多克隆抗体(美国Cell Signal公司)、免疫组化(SP)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公司)等。
1.2.2SP法 甲醛溶液固定好组织标本,进行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根据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规范操作,阳性对照组为已知的阳性胃腺癌切片,空白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
1.3实验结果判定标准 经低倍及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IL-32、Apaf-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呈现明确着色的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即可判定为阳性反应。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个不同高倍显微镜(×400)下的视野用于后续观察,按照染色强度高低及阳性细胞数占比两项结果综合判定阳性表达。根据染色强度判定阳性评分:无染色计为0分;染色强度呈淡黄色计为1 分;棕黄色计为2 分;棕褐色计为3 分,按照阳性染色细胞数所占比例判定阳性评分:阳性细胞数百分率<5% 计为0分;≥5%且<25%计为1分;≥25%且<50%计为2分;≥50%计为3分。将以上两项判定的得分相乘即可得到最终结果:乘积0~1分判定为阴性(-),>1分判定为阳性(+)〔6〕。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IL-32、Apaf-1蛋白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中表达情况 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中IL-32、Apaf-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42/60) vs 38.3%(23/60)、31.7%(19/60) vs 75.0%(45/60);χ2=12.117、22.634,均P<0.001〕。见图1。
图1 IL-32、Apaf-1蛋白表达情况(SP法,×400)
2.2IL-32、Apaf-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IL-32、Apaf-1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差异、年龄大小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胃癌分化程度的高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情况、浸润深度的不同均明显相关(P<0.05,P<0.01)。见表1。
表1 IL-32、Apaf-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n(%)〕
2.3IL-32、Apaf-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相关性 42例IL-32阳性患者中Apaf-1阳性9例,IL-32、Apa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36,P=0.009)。
3 讨 论
中国癌症发病率增速最快,其中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分别居于前三位〔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8〕。
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炎症细胞因子,IL-32作为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不仅与炎症性疾病息息相关,对恶性肿瘤的生长有重要的调节作用〔9〕。杨正斌等〔10〕研究发现在肺癌组织中,IL-32的表达上调,并且随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Zhai等〔11〕发现IL-3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肿瘤大小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认为IL-32可作为结肠癌患者新的预后生物标记物;在乳腺癌细胞的研究中发现,IL-32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升高,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抵抗凋亡〔12〕。本研究结果提示IL-3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并且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与Tsai等〔13〕研究结果一致。
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异常密切相关。Apaf-1作为一种促凋亡因子,可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在人类的各种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却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Abdelrahman等〔14〕在浆液性卵巢癌病例中观察到Apaf-1蛋白表达下调,并且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李益波等〔15〕检测到Apaf-1蛋白及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为低表达;Ahn等〔16〕研究发现Apaf-1蛋白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的现象,猜测这种缺失与结直肠癌的复发有关。陈吉等〔17〕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到Apa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本实验提示Apaf-1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综上,胃癌的发生可能是由于IL-32表达升高,Apaf-1表达降低协同作用所致,可通过下一步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模型实验进一步探究二者的致癌机制,有助于对胃癌的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