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瓜西瓜炭疽病枯萎病病害流行规律初探
2022-05-13韩艳茹杨福海陈新海杨文化王慧敏苏元红高海燕王玉海
韩艳茹,杨福海,郭 东,陈新海,杨文化,王慧敏,苏元红,高 尚,高海燕,王玉海
(1.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临河 015000;2.临河区农牧局综合保障中心,内蒙古 临河 015000;3.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 临河 015000;4.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 临河 015000)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河套平原中部,南临中国第二大河黄河,故名“临河”。地理坐标为北纬40°34'~41°17',东经107°6'~107°44' 的黄金地带,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生产出来的西瓜瓤红质脆口感好、甜度高、品质好,深受人们的喜爱,知名度高,远销全国各地;生产出的“籽瓜籽”颗粒饱满、色泽度好,特别是小红片和小黑片籽瓜籽,很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小零食,也深受市场的欢迎。 由于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经济效益好,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瓜类种植面积相对增加,致使瓜类的炭疽病和枯萎病的发生程度也相对较为严重,导致籽瓜的出籽率降低,西瓜产量和品质下降,给籽瓜和西瓜产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挽回病害造成的损失,特开展此试验,重点探索籽瓜、西瓜炭疽病、枯萎病的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1 籽瓜炭疽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因子关系的试验
1.1 试验地点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远景村,试验面积约0.13 hm2。
1.2 试验品种
生产中主要有林籽一号、兰州大片、宁夏红籽瓜、小黑片等,本试验选用商品性较好的宁夏小红片(小黑片)籽瓜,并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1.3 整地播种
选择排灌配套,3~5 年未种过瓜、 中等肥力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上一年秋翻前,深压腐熟有机肥3000 kg/hm2,3月下旬磙耕保墒,要求地平、土碎、无根茬[1]。 3月底4月上旬解冻前开沟,随开沟压足底肥,并进行地膜覆盖。5月上旬破膜点播,距膜边15 cm,株距25 cm,保苗3200~3300 株/0.06 hm2,播种前7 d 左右灌水,播种深度3~4 cm[1]。
1.4 田间管理
籽瓜1~2 片真叶时定苗,单株留苗。 当籽瓜进入伸蔓期采用三蔓整枝法,保留主蔓外,在主蔓和3~5节叶腋处再选留两条健壮侧蔓作为副蔓与主蔓共生,将瓜蔓拉顺,摆放在垄上,其他打掉。 幼苗期不浇水,头水6月中旬浇,以后不再浇水。
1.5 试验原则
为提高小红片(小黑片)籽瓜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重点研究籽瓜炭疽病的流行与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气象因子的关系,通过试验的观察与记载,总结出籽瓜在整个生育期与这些相关因素的关系。 为得出较为准确的试验结果,在试验期间不进行任何的化学药剂防治。
1.6 试验方法
试验从6月份开始,观察记载籽瓜全生育期的生长及发病情况,并做好相应调查记录,采用5 点取样定点定株调查法,每隔5 d 调查一次,每次调查株数为100 株,将所调查的100 株用红色线绳进行标记,以便更好地观察所定植株病情的发生发展情况,调查每株的病叶数占该株总叶片数的百分比,求出相应的病情指数,并记入表1。
1.7 观察记载
1.7.1 籽瓜炭疽病流行与温度、 湿度和降水量的关系。 6月14日开始观察调查,到7月5日共调查8次,因此间未发生大的降雨,田间小气候较为干燥,没有调查到籽瓜叶片有病害发生。
在7月3日有一次降雨,降雨量为1.3 mm,7月5日,籽瓜地块土壤能进行田间操作,瓜苗露水干燥后,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查,查到中心病株,籽瓜的叶片上出现炭疽病的病斑,平均气温为22.8 ℃,相对湿度为51.0%,病情指数为0.32,并记入表1。
表1 籽瓜炭疽病病情指数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7月13日发生了4.2 mm 的降雨,平均气温为22.8 ℃,相对湿度为51.6%,病情指数为0.81。
8月3—8日在4日降一场中雨,降雨量为5.6 mm,平均气温为20.8℃,相对湿度为65.0%,病情指数为10.60,这场雨的发生,致使籽瓜病情随降雨量增加,田间湿度加大,发病速度加快。
1.7.2 籽瓜炭疽病病情指数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从表1 结果分析得出,籽瓜炭疽病的病情指数变化与温度、湿度和降水量有很大关系。
7月10—25日,降雨量较少,候平均温度在24.3~25.7 ℃,平均相对湿度保持50.0%左右,病情指数0.76~1.29,因田间小气候干燥,病情发生程度变化不大。
7月26日—8月15日,分别在7月28日、8月3日、4日、8日、12日共出现5次降雨,平均降雨量为16 mm,候平均相对温度增加了5.0%~18.0%,田间小气候相应湿度有所上升,病情指数缓慢上升。
8月5—30日,随着降雨量及降水次数的增加,候平均温度在19.8~23.1 ℃,相对湿度在60.0%~69.0%,田间小气候相应湿度上升较快,籽瓜炭疽病发展迅速,病情指数迅速上升到74%。
从表1 调查结果分析得知,籽瓜炭疽病发生流行条件为:发病温度在10~30 ℃,最适宜的温度在24 ℃[2]。 田间湿度的大小是发病的主导因素,田间相对湿度平均在50.0%以上且不低于54%,温度越高发病越快[2],因此,8月上旬的降雨频率决定着籽瓜炭疽病的流行速度。如果8月上旬阴、雨天数多,降雨强度为中到大雨,则发病率高,流行速度快,籽瓜产量下降幅度大;如果降雨量集中在8月中下旬,且阴雨天少,降雨量小,病害的流行速度则慢,病害发生程度也较轻,因此时籽瓜将要接近成熟,因此对籽瓜产量影响较小。为了更准确地掌握籽瓜炭疽病与相关气候因素的关系,下一年继续做好地试验数据的观察记载。
2 西瓜枯萎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因子关系的试验
2.1 试验地点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远景村,试验面积约0.13 hm2。
2.2 试验品种
选用当前销路较好的中熟品种并进行种子包衣。
2.3 整地播种
选择3~5 年未种过瓜、 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上一年秋翻前,深压腐熟有机肥3500~4000 kg/0.067 hm2,耕翻后浇秋水[1]。 3月下旬磙耕保墒,要求地平、土碎、无根茬。 3月底4月上旬解冻前开沟,随开沟压足底肥,并进行地膜覆盖。 5月上旬破膜点播,距膜边15 cm,株距50 cm,墒情不足需坐水点播。
2.4 田间管理
西瓜1~2 片真叶时定苗,单株留苗,当西瓜进入伸蔓期将瓜蔓拉顺,摆放在垄上,每苗留2 蔓,其他打掉[1]。 西瓜坐果后去掉根瓜,一条蔓上留一颗西瓜,另一条蔓作为营养枝[3]。 幼苗期不浇水,头水6月中旬浇,以后不再浇水。
2.5 试验原则
为提高西瓜的产量,提高西瓜甜度和口感度,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重点研究西瓜枯萎病的流行与气象因子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的关系,通过本试验的观察与记载,总结出西瓜枯萎病在整个生育期的发生与这些因子的关系。 为得出较为准确的试验结果,在试验期间不进行任何的化学药剂防治。
2.6 试验方法
从6月10日开始观察调查西瓜在生产过程中西瓜枯萎病的发病情况,每5 d 调查1次,每次调查300 株,记录发病株数,求出西瓜发病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算出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 将调查结果记入表2。
表2 西瓜枯萎病发病率调查
2.7 观察记载
在6月15日,平均气温为19.2 ℃,相对湿度为50%,调查300 株,查到有中心病株出现,发病率为1%。
6月17日发生了1.0 mm 的降雨,平均气温为21.3 ℃,相对湿度为52.5%,20日调查300 株,发病株率为1.7%。
6月25日—7月1日,期间未降雨,相对湿度变化不大,发病率在缓慢上升。
7月3日降一场雨,降雨量为1.3 mm,7月5日调查,平均气温为25 ℃,相对湿度为56.0%,发病株率上升到8.33%,随降雨量增加,田间湿度加大,发病速度逐渐上升。
7月13日降一场雨,降雨量为4.2 mm,7月15日调查,平均气温为24.6 ℃,相对湿度为60.0%,发病株率迅速上升到23.1%。 这场雨的发生,致使西瓜枯萎病情随降雨量增加,田间湿度加大,发病速度加快。
分析表2 得出,6月份降雨少,发病率低,仅在1%~5%,随着7月3日、13日两次降雨,平均温度为20.2~25.3 ℃,田间相对湿度由50%增加到62.0%,西瓜的膜下温度和湿度增加,适宜温度和湿度利于病害的流行,发病株率增加到30.7%,为最高发病率。通过试验得知枯萎病适宜流行的温度范围在20~30 ℃,相对湿度在50%以上,生长期雨天多,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势差易发病[4]。
同时,在试验以外的西瓜和籽瓜地块,做了大量的田间调查,总结得出结论,当年的西瓜枯萎病平均发病率在40%左右,而籽瓜枯萎病的发病率仅在2%左右。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两项试验得出结论,西瓜和籽瓜两种病害均有发生,西瓜易受枯萎病侵染,籽瓜易受炭疽病侵染。
通过一年的试验,初步得出以上结论,为得出更为准确的试验结果,下一年继续安排此试验,以便更好地掌握瓜类炭疽病和枯萎病的发生发展条件,为防治此病害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