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上下联动构建高素质农牧民培育体系

2022-12-16石云峰朱玉东娜日苏赵晶晶傅莉辉

现代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牧业农牧民高素质

石云峰,张 娜,朱玉东,王 晶,娜日苏,赵晶晶,傅莉辉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为加快乡土人才培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培养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推进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因此,加快农村人才结构优化、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牧民尤为必要[1]。 随着“职业农民培育三年提质增效行动”的提出,推动职业农牧民培育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高素质农牧民质量效能,健全完善高素质农牧民培育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1 构建高素质农牧民培育体系的意义

1.1 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现在是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正从单一农户、手工劳动、种养为主向合作社带动、 现代农牧业机械和科技作业、种养加产销一条龙的方式转变,对农牧民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内蒙古部分地区农牧民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差,使用先进农机具不熟练,现代农牧业新技术不掌握,支撑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人才非常有限,因此培养一批具有市场意识强、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牧民十分必要,构建高素质农牧民培育体系,加快高素质农牧民队伍建设非常关键[2]。

1.2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迫切需要

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尽管不少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但是整体而言农村牧区劳动力仍然较少,以中老年为主。 按照农业农村部“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总基调,要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农牧业发展“后继有人”,关键是要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发展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而高素质农牧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夯实了这个基础,新型经营体系才能有支撑、有活力,农牧业发展才能后继有人,才能确保粮食稳产保供。

1.3 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关键因素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促进乡村振兴,必须要留住人、增能人、育新人。 当前我区农村牧区户籍人口1000 万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仅有22 万多人,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农村高技能人才、双创带头人等十分紧缺,解决“谁来带动”问题任重道远,这就需要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带头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互联网+传统农牧业,催生出了新的农业产业,如农产品电商、定制农业、农业众筹等多个项目,这就需要农牧民适应这种变化,培养适应新业态融合发展的人;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基础条件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乡土文化传承、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农牧民体育活动举办等方面都需要专门人才发挥引领、支撑、服务作用,必须打造一批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4]。要培养这些人才,必须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

2 高素质农牧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主体机构管理不到位

2.1.1 项目资金投入不及时。一是部分地区存在项目经费到位不及时、不能一次性到位等问题,能够支配和使用的经费不足,基层培训机构负责人不得不举债开展培训,导致其开展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培训资源受限,培训工作不能及时开展甚至停滞。 二是部分地区项目经费到位晚,而经费使用又有时间限制,为了完成目标任务,致使培训工作仓促开展,在师资、学员、基地遴选上准备不足,甚至出现农忙时办培训,导致出现学员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远程学习、平台学习、短视频学习等渠道与日俱增,但是受培训经费的影响,极大地制约了培训形式的创新,目前仍然以线下集中培训的形式为主,2021 年,内蒙古多地出现分散状疫情,导致线下培训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单一的培训形式不利于学员学习。

2.1.2 方案制定不接地气。一是部分地区制定方案不能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不详不细,设置培训进度、培训节点不考虑实际情况,导致培训机构在实施过程很被动,有的培训机构为了严格按照方案实施,使得培训不接地气、效果不如人意;二是部分地区在方案中对实践教学制约太多,只能拘泥于本旗县或者本市,不利于学员“走出去”学习,培训效果不佳,降低了学员主动学习主动培训的积极性;三是针对跟踪服务没有详细的考评标准,跟踪服务开展的覆盖面小,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等问题,没有切实解决培训学员后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2.2 基层培训机构认识不到位

2.2.1 宣传不到位,培训覆盖面窄。 部分基层培训机构对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的政策理解不到位,没有认识到高素质农牧民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没有下大力气到乡镇、田间地头开展宣传,从宣讲到招收学员,多选择离旗县较近的苏木乡镇,部分偏远的乡镇还不了解高素质农牧民培育项目,有的乡镇甚至多年来没有人参加培训。尤其在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允许重复培训以后,有的村镇年年选派同一人参加,有的村镇学员想参加却缺少名额,导致培训覆盖面很窄,培训不均衡。还有的基层机构为了完成任务,在举办培训班前1~2 d临时招生,出现拉人头充场面的现象,甚至有非务农人员参加培训。

2.2.2 理念落后 办学水平低。 一些基层培训机构视野狭窄,培训理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在选取培训教材方面跟不上农牧民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在设置课程上不按照培训规范和农牧民需求设置,而是根据授课老师设置,有什么教师设什么课程。在遴选教师上,有的教师既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没有实践经验,授课内容不接地气;有的地区连续多年请同一教师讲授同一内容,教学内容没有延伸,开展内容上的重复培训;有的教师讲授课程不能因材施教,往往利用其他现成的课件授课,不能调动学员学习热情,无法满足农牧民需求,导致办学水平低。

2.2.3 教学方式衔接不紧密。缺乏与时俱进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有效衔接,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相辅相成的现象,不利于农民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构建高素质农牧民培育体系的具体路径

3.1 夯实基础抓好项目管理

一是结合实际建立项目主体机制,通过考核监管来保证项目的实施;二是对培训机构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保证培训工作压紧压实;三是建立运转机制,保证各部门相互配合确保培训的实施[5]。

项目管理单位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激发农牧民的学习热情,如与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结合,优秀学员可作为示范户;与金谷农商银行联合,优秀学员享有优先贷款的权限,还可以从农业保险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3.2 上下联动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上下联动打造一支精良的农牧民教育培训管理者(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直接承担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是举办培训的设计者,需要从学员需求、产业状况、教学内容、培训场地、师资选配、观摩内容、 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和反思,及时改进不足、补齐短板,完善工作程序,班主任是决定培训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是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学能力竞赛活动,优化农牧民教育培训专职师资队伍,通过专家咨询、聘请等方式广纳贤才,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扩充到兼职师资队伍中来形成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满足高素质农牧民多方面培训的要求[6]。三是打造一支带头人队伍,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当地农牧民共同致富,通过培训中的表现,现场考察学员产业发展情况,遴选优秀学员作为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其在乡村的带动作用。

3.3 强化体系落实整体工作

此次在机构改革中内蒙古农广校体系受到冲击,现在内蒙古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已正式发文同意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教育培训处加挂“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牌子,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全区农广校体系建设。二是要打造一批“懂农业、懂农村、懂农民”的校长队伍,通过培训统一思想,优化队伍,发挥体系力量,开展分层分类特色办学。三是打造一批田间学校,对现有田间学校进行调研、考察,遴选出一批能够经常办学、 充分发挥作用的田间学校。 四是打造良好的设施设备等硬件环境,提高教学培训质量,整合其他社会力量的软硬件资源,为学员提供实习实践、企业孵化、创业指导等服务[7]。

3.4 围绕需求拓展跟踪服务

一是充分调研农民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结合培训规范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二是利用互联网向农牧民推荐适合农牧民学习的APP 和农牧民远程在线学习平台,让农牧民学习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三是通过宣传打造典型学员案例,扩大影响;四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农牧民生产生活实际所需,聘请多方面的专家实地回访,解决问题做好跟踪服务,提高农牧民的认可度。

3.5 根据实际开展线上培训

一是充分调研,了解学员目前喜爱的线上培训的方式,如短视频、直播、录播授课、远程在线学习等哪些方式最受学员欢迎;二是根据课程内容开展线上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符合教学规范,同时满足学员需求;三是自治区本级要汇同盟市、旗县,选聘出来的优秀教师成立专题小组,共同探索线上培训的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农牧业农牧民高素质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