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TSH、Tg水平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2-05-13丁育松蒋灵军张志刚

健康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抑制剂因素

丁育松,蒋灵军,张志刚

(嘉兴市第一医院 核医学科,浙江 嘉兴 314000)

甲状腺癌为人体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肿瘤的1.3%左右,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为最常见类型。临床常采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DTC,并术后予放射性治疗以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碘-131(iodine-131,I)为临床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广泛运用于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及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中。已有研究表明,DTC术后给予I放射性治疗对残余组织彻底清扫具有良好效果,可提高患者预后。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为DTC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异常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病灶转移或复发。DTC患者行I治疗前通常给予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治疗,术后给予促TSH抑制剂治疗可有效抑制DTC细胞的增长分化,不同水平的TSH对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基于此,本研究观察DTC术后I治疗患者的Tg、TSH水平,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寻求改善DTC术后患者预后的有效临床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接受根治性甲状腺癌切除术治疗的DTC患者214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②院前1月无其他抗肿瘤治疗;③年龄≥18岁;④无精神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等器官损伤者;②存在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存在I及TSH抑制剂禁忌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14例患者中术后接受I联合TSH抑制剂治疗152例(观察组),接受TSH抑制剂治疗62例(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214例根治性甲状腺癌切除术DTC患者一般资料Table 1 General data of the 214 patients with DTC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1.2 术后治疗 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I治疗:治疗前禁碘及甲状腺激素类药物持续1月,给药时在I特殊防护病房内,服用I前1 d及治疗后10 d给予强的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 mg/片)口服治疗,15 mg/次,2 次/d。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针对性地给予I用量,一般情况下首次给予50~200 mCi剂量,治疗第1 d后开始给予甲状腺片,监测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以此调整甲状腺片的用量。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TSH抑制剂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使用L-T4口服制剂治疗,每天1.5~2.5μg/kg。

1.3 观察指标

1.3.1 预后 所有患者术后治疗开始后随访3年,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统计3年内复发、转移、死亡人数。以出现复发、转移、死亡其中之一判定为预后不良,否则为预后良好。

1.3.2 血清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TSH、Tg、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3,FT3)水平,FT3、TSH试剂盒购自雅培诊断(爱尔兰)有限公司,Tg试剂盒购自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使用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TC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危险因素。<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TSH、Tg、FT3水平比较 术后治疗前,2组TSH、Tg、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2组TSH、Tg、FT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TSH、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TSH、Tg、FT3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SH, Tg and FT3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2 预后 治疗后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16例、转移8例、死亡2例,总不良预后发生率为17.11%;对照组复发10例、转移4例、死亡6例,总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2.2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92,=0.014)。

2.3 影响DTC手术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随访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TNM分期Ⅰ/Ⅱ期比例、淋巴结未转移比例、术后行I治疗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影响DTC手术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n(%)]Table 3 Univariate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gnosis in DTC patients [n(%)]

2.4 影响DTC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赋值,TNM分期(Ⅰ/Ⅱ=1,Ⅲ/Ⅳ=0),淋巴结转移(是=1,否=0),I治疗(是=1,否=0),以预后(不良=1,良好=0)为因变量进行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为影响DTC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术后行I治疗为保护因素,见表4。

表4 影响DTC术后患者预后的Logisitc回归分析Table 4 Logisit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gnosis in DTC patients

3 讨论

甲状腺癌为临床常见的内分泌型恶性肿瘤,与其他癌症相比预后相对较好,但其发病率增长速度居于所有癌症之首,对个人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常采取外科手术及I治疗等手段。I为碘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其辐射作用对甲状腺细胞产生损伤以达到清甲效果,其疗效与I进入病灶的量有关,此过程由钠碘同向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介导。甲状腺癌尤其DTC患者,采取手术联合I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70%左右。但具体的I适用范围及治疗策略尚缺乏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由于DTC病情进展较慢,而I治疗在短期及中期均存在不良反应,因此不推荐大范围使用,但也有持相反观点的学者认为I治疗清甲效果较好,适合临床推广使用。同时该法对于DTC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对I治疗不敏感,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因此术后随访尤为重要。

Tg为一种甲状腺特异性蛋白,为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基质,可存储碘离子、运输及释放甲状腺激素,临床广泛应用于DTC患者预后的监测中。该蛋白主要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对于DTC患者,虽然甲状腺细胞发生病变,但仍保留部分甲状腺细胞生理功能,合成及分泌Tg。患者经手术及I治疗对残留甲状腺进行清除后,体内正常甲状腺滤泡细胞分泌的Tg消失,此时Tg仅于DTC细胞分泌,因此,以该蛋白水平作为I治疗DTC后肿瘤组织残余的评价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T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提示I治疗清甲效果较单纯TSH抑制剂治疗效果更明显。

TSH为一种特殊的生长因子,对甲状腺细胞的分化增殖、维持甲状腺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甲状腺异常发育、炎性疾病等可导致甲状腺激素(TH)合成量降低,通过负反馈机制提高TSH的表达水平,因此血清中TSH水平明显升高。现阶段手术治疗为DTC常用方式,但术后完全痊愈较为困难,同时给予TSH抑制剂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对于何时给予TSH抑制剂治疗亦尚无明确标准,有学者认为应于术后第1天及时给予TSH抑制剂治疗,亦有学者认为需根据患者相关指标合理确定治疗时机。

本研究结果显示,I治疗的患者血清TSH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为对照组术后仅使用TSH抑制剂治疗,清甲效果有限,残留的DTC细胞表面存在较多TSH受体,可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生长分化,因此TSH水平相对观察组升高。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FT3水平降低。FT3在机体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几乎不受机体蛋白表达影响,可较好反映机体激素水平。

本研究中,DTC患者术后使用I治疗的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与I通过衰变损伤甲状腺细胞有关。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DT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为D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与患者肿瘤分期越靠后其病情严重程度越高,潜在转移病灶存在概率明显升高,因此治愈难度较大,预后明显变差。而术后给予I治疗为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表明对于DTC患者术后给予I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DTC患者术后I治疗清甲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TSH、Tg水平,临床价值良好。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抑制剂因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解石三大因素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磷酸二酯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铜铅分离新型铅抑制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