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故事理论的健康管理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与疼痛的影响
2022-05-13汪海燕张琪燕邵樟芳
汪海燕,张琪燕,邵樟芳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妇产科,浙江 杭州 311700)
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给女性的生命质量和生殖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手术剔除肌瘤或切除子宫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式,而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疼痛感觉明显。术后开展疼痛管理对于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有积极的作用。研究显示,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方式是近年来开展的全新护理模式,对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明显。本研究以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疼痛管理进行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采取手术治疗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和观察组(=50)。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经超声或MRI确诊;②无手术禁忌证;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合并精神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对照组年龄36~57岁,平均(46.38±5.74)岁,有生育史31例,无生育史17例;观察组年龄35~59岁,平均(47.10±5.29)岁;有生育史35例,无生育史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常规护理 围术期,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护理方式。
1.3 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
1.3.1 前期准备 成立故事理论干预小组,选取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责任护士,并邀请相关方面有经验的护理专家对参与研究的责任护士进行知识培训,培训完成后,经理论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研究。
1.3.2 有目的性的护患对话 采取护患互动的方式,护理人员耐心聆听患者的生活经历、患病过程及治疗情况,对患者的痛苦、快乐、人际关系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谈话中了解患者所忧所思,记录可能对患者有较大影响的信息。
1.3.3 联系情景,审视自我 在患者进行自我讲述的过程中,引导患者回忆过去,从自我审视的角度进一步探寻疾病的形成原因,并通过患者的自我讲述,形成自我应对。
1.3.4 创造舒适感受 当患者完成讲述后,通常身心处于放松状态,这个时候护理人员正好将治疗方式引入,并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1.4 疼痛管理
1.4.1 疼痛健康宣教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观察组患者疼痛感,并进行针对性的疼痛相关知识宣教,让患者对疼痛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嘱患者家属可以通过与患者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进行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从而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感。
1.4.2 体位干预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并通过调整体位减少疼痛感,帮助患者或指导患者家属定时调整体位,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
1.4.3 心理干预 心理因素是疼痛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心理状况充分评估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以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从而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每天干预一次,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适当调整干预频次。
1.5 观察指标
1.5.1 焦虑抑郁情况 分别于患者入院后1 d和术后7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SAS和SDS均分别包含20个项目,每个单项采用4级评分,20个项目得分之和乘以1.25取整数;SAS得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得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5.2 疼痛 分别于入院后1 d和术后7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疼痛程度,总分10分,0分为完全无痛,10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
1.5.3 睡眠状况 分别于入院后1 d和术后7 d,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状况。PSQI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共7个维度,采用3级评分,最高分21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
2 结果
干预前,2组SAS、SDS、VAS、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2组VAS、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2组患者SAS、SDS、VAS、PSQI评分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AS scores,SDS scores,pain VAS scores and PSQ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软组织肿瘤,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对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都会对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不良的身心状态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近年来,故事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且显示出较好的干预效果。故事理论通过与患者开展有目的的对话,聆听与患者相关的健康故事来收集资料,从中发现主要的健康问题,然后根据患者的意愿和期望去解决问题,达到促进患者舒适的目的,为解决患者异常的心理状态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身心往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一方面,在护患双方有目的的交谈中患者通过与护理人员分享痛苦经历,得到了自我释放,自身的焦虑、抑郁情绪获得缓解;另一方面,在交谈中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疼痛管理融合了药物止痛、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多个方面,通过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疼痛护理,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本研究发现观察组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疼痛管理可以减轻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疼痛感,这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焦虑抑郁情绪、术后并发症等均会影响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患者恢复。本研究采用PSQI量表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发现观察组PSQ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是观察组在给予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疼痛管理后,一方面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疼痛感得以减轻,此二者对于睡眠质量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疼痛管理方式可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基于故事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疼痛管理应用于子宫肌瘤围术期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感,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术后恢复。